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
------黎美剑《农村这些人和事》读后
在舆论以为报告文学已被社会和市场极端异化的今天,黎美剑能以其作家的良知把笔触深入到他所熟悉的乡村,写出一个个我们所不知的人物和故事,并汇集出版,实为不易,谨表祝贺。在时下这个大变革且显得光怪陆离的经济文化环境中,能够沉下心来为农民兄弟做一两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为他们的苦难、奋斗、成功抑或失败写下一些文字,已经少有作家愿意去做了。而黎美剑,正是这少有作家中的一位,他的这本从装潢到书名都朴素得像巴蜀乡村山寨的报告文学集子,让我深深感受到作家对故土和农民的那一份真挚的爱。
黎美剑笔下的那些生灵活现的农村人,那些终日在烈日下寒风中苦干苦熬,只为求得人生命中最基本的温饱的农民形象,笔者其实最熟悉不过了。因为笔者在四十年前曾经下过农村当过农民,经历过新中国历史上最艰难的日子。只不过黎美剑的笔下的农村人要比我所经历的那个时代的农村人幸运得多,因为他们虽然举步维艰,虽然同样一穷二白,却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领袖、好政策,遇上了中国历史上发展最神速的好时代。读毕黎美剑的书,你就知道哪怕如今的中国最僻远的乡村,都已经逐步融入现代化的进程,尤其是直辖十年来的努力和进步,已经给重庆广大的农村和农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质的变化。
黎美剑书的每一位主人翁都是垫江乡下朴实憨厚的农民,他们并不是那种天生的先知先觉者,或者因为贫穷,或者出于生的本能,或者因为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传承,使得他们成为一个时代、一方地域、一种精神的执旗者或领军者,成为作者笔下平凡的英雄。
譬如岳龙芳,一个命运多舛的女人,8岁丧父,青年丧偶,中年丧女,人一辈子都难遭遇的苦难几乎全给她摊上了,按照一般规律,她的后半生只能在贫穷和愚昧中度过。可是她抓住了人生难得的机遇,冒险登上长寿湖上的荒岛,栽种果树,寻找出路,虽几经挫折,却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致富之途。这个小人物不经意间就变成了“大人物”,变成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人大代表,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小山村的面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黎美剑正是通过这么一个小人物命运的改变,来展现11届3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给中国西部一个僻远的小山村带来的变化,从而可见中国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的巨大的历史性的变革。
黎美剑笔下的周绍发,是全书中我唯一知晓的人物。我是连续三届“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专家撰稿组组长,专门负责文字的处理,评委会颁奖词也出自我们之手。独腿汉子周绍发不向命运低头,居然能用一条腿支撑起五口之家,用生物学也难以解释的超乎寻常的生命力,拓开坚硬的青石以换取菲薄的收入,让异姓孩子圆求学之梦。周绍发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震撼,他一只腿站立举起铁锤砸向顽石,口中唱着高亢号子的形象,至今仍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但是黎美剑太熟悉周绍发了,他以作家的责任心感觉到某些媒体将周绍发神化了,于是再度赶赴山乡深入采访周绍发,终于将一个真实的独腿英雄汉子的血肉形象、血泪故事摆到了我们面前。周绍发有恨有爱,有伤有痛,有绝望有希望,最可敬的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中国农民的不懈奋斗的精神,于是他用一条腿撑起了一个感性的世界。
时间有限,篇幅有限,恕我不能将此书中的人物一一枚举剖析,但是可以说,诸如“老板支书”汪江波、农民实业家黄正文、“当代愚公”徐同贤、村校教师徐权等等鲜活实在的事例个个令人感动,他们都是可以列为候选的足以感动重庆、感动老百姓的垫江小人物,正是这些人的行为温暖了世界,也带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黎美剑与我只有几面之交,其文其人我皆不敢妄评。但此书让我对他的文风有一二的了解,那就是行文简练,开门见山,没有过多的铺垫及引伸,以事成文,以人说事,不看重文字的妆饰和粉演,不故弄玄虚,擅于抓取生活中微小的细节去丰满人物的形象。而他最好的文品亦即人品已在他的文章得以体现:反对拔高,发对编造。这与其现在从事的职业操守也有关联。
当然,作为报告文学集,此书略显单薄,部分文章文体更趋于新闻中的通讯而非文学。报告文学自《包身工》到《焦裕禄》,再到八十年代风行一时的诸如《哥德巴赫猜想》等等,非常注重对人物和情节尤其细节的描述,注重人物故事、感情的矛盾冲突,注重可读性和艺术性。正如大家所云:除了不能虚构,要用写小说的手法来写报告文学。黎美剑的这个集子有其特殊性,我们自然不可苛求,其实他的多篇作品已然这样做了。
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