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青岛晚报5版有一篇《把过城河变成亲水池》的报道。其中提到多种思路(抽取海水、地下水),我认为都不可取,海水会造成生态灾难,抽取地下水会加剧“漏斗效应”,比较好的办法是(以海泊河为例)利用中水,即把各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中水引至河源处,顺流而下进行改造,是比较经济的,这样上游可建设水源地涵养公园,中游可沿河岸建亲水平台并种植大量适宜本地生长且具有本地特色的水生植物,下游出海口建兼具净化水质和保养水生动物功能的湿地公园。因为,目前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虽然达到了向大海排放的标准,但是其中的含氮量以及需氧量仍然很高,同时还有不少的重金属,对海水还是会造成程度不同的污染。而将这些“达标”的中水引向上游并建立涵养公园,在公园内种植各种能够吸附水中含氮量和大部分重金属,在河流中游,经过跌宕起伏、弯曲有致的河道泥土和卵石以及河边水生植物的吸附,以及河流出海口出湿地公园中大量吸附水中重金属水生植物和鱼类、禽类的进一步净化,这样最终流入胶州湾的水应该说是完全达标的。不仅如此,源源不断的中水在成为城市过城河之后,不仅能够改善城市景观,而且能够净化流域地区的空气,增加城市空气的湿度,对降低城市的浮尘和有害颗粒悬浮物会发挥有效的作用。
《把过城河变成亲水池》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