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产业规划应更重战略性


     目前,“十二五”规划的高潮渐起,国家和部分地方政府已开始进行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几年前,笔者也参加过部分领域的“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规划的实施效果较好。

     1953年开始,中国开始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从“一五”计划算起,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逐渐向规划转变,“五年计划”也改为“五年规划”。可以说,“计划/规划”见证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灯塔。

     要形成“十二五”规划的方法论。方法论是指导实际工作的基础,规划编制也不例外。从“十一五”起,国家将“计划”改为“规划”,减少了计划性,更强调规划性和前瞻性。2008年爆发了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和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酝酿世界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十二五”规划就站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起点上,因此,“十二五”规划不仅要关注五年的规划期,眼光还要放得更远,能够确定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基调。从方法论上说,“十二五”要更强调战略的规划性,加强战略指导,突出战略愿景、战略选择,关注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

     正确认识产业发展的规律,确定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最近几年,中国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快发展,是因为产业模块化带来的市场机会,一体化完全没有优势。此外,出现了开放式网络平台企业,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他们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黏性,发展空间极大。“十二五”期间,中国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产业主要包括如下三种:

     一是以中国制造为核心的物联网产业。物联网要求把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建立起终端产品和人、世界之间的联系。未来,中国能在世界上领先的领域可能就是物联网,因为我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拥有无可比拟的终端产品优势。物联网到底能衍生出什么产业,现在还无法判断,但物联网可能会像互联网一样产生新爆炸。发展物联网产业需要选准时机,“十二五”时期是这个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是以研发外包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目前,世界上的几大跨国的医药企业已经占据了极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医药企业的市场机会较小。在生物医药产业取得突破,需要改变生物医药业态。国际上都是大型的制药企业,中国可以采取大型制药企业加大批研发企业的模式,因为中国拥有大批生物医药类人才,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中国目前具有很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出现了几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如张江、武汉、中关村等,但是爆发点还没有凸显出来。

     三是以解决方案为核心的清洁技术产业,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笔者所说的清洁技术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更为重要的是清洁技术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具体领域的研发工作。北京市在科技领域具有强大优势,以用友、碧水源、嘉博文等为代表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属于内涵式投资方式,集成了大量的技术、要素和资源,对社会投资拉动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

     “十二五”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则是决定“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研究,制定出真正顺应时代发展、具有高度战略性的规划。

——本文已发表于2998年9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要闻”栏目


 

我的相关日志:

2009-09-04 | 前海计划——粤港“共舞”的新舞步
2009-08-17 | 思考中国百年科学史
2009-07-23 | 名人故居的保护模式应该改革了
2009-07-20 | 追求自由的民营企业
2009-06-24 | 中关村短信PK硅谷Email
2009-05-25 | 首都的都市产业应全面创新
2009-05-12 | 区域经济合作的三个规律
2009-05-05 | 中关村如何实现产业创新
2009-04-29 | 改革开放是要把政府打造成有限政府
2009-04-24 | 房地产价格应适当下降
2009-09-16 | 与陈庆振谈民营科技企业
2009-09-14 | “光谷”学习硅谷
2009-09-11 | 硅谷移民:区域创新的核心
2009-09-02 | 日韩产业组织之利弊
2009-08-29 | 点燃创业引擎的天使投资
2009-08-24 | 中国民间智库路在何方?
2009-08-18 | 省级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2009-08-15 | 新宿:领导世界的特殊产业集群
2009-08-10 | 富士山下谈日本的产业组织
2009-08-08 | 韩国的产业组织与金融危机
2009-08-31 | 医疗与教育改革的目标模式
2009-07-11 | 中粮集团并购蒙牛是“国进民退”的典型案例
2009-06-26 | “绿坝”违反了普世价值
2009-06-15 | 经济危机下,中关村是硅谷的亮点
2009-05-15 | 医改、教改的正确方向是放大抓小
2007-08-01 | 知识产权经营
2009-06-17 | 什邡将在灾后重建中实现产业提升
2009-06-05 | 中国涌现88个千亿城市
2009-05-02 | 临港产业——港口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2009-04-08 | 重视技术创新 推动花卉产业壮大发展
2009-04-05 | 对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思考
2009-07-22 | 我看“2008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
2009-06-13 | 补助从制造方向消费者转移
2009-06-03 | 朝鲜核试验降低了核门槛,危及了核和平
2009-05-08 |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策略
2009-02-24 | 参加硅谷指数发布会
2008-08-30 | 奥运后体育要实现民营化
2008-07-30 | 改革仍需持续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