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合璧:农村社会养老走上通途
唐 钧
《中国青年报》近日再次对海南省文昌市玉山村余亚英老人“每月3元”的“雷人养老金”进行了深入报道。非常感谢网民的爆料,也非常感谢《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因为在《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达之际,这样的讨论给了我们全面回顾从老农保到新农保的发展历程的机会。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计划生育必须有计划养老相配套”的认识为基础,民政部经过调查研究和社会实验,经国务院批准,开始着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就是所谓“老农保”。由于当时国家财政只有区区4000多亿(相当于2008年财政收入的7%左右),让政府为农民参保出资,可以说是政策设计者根本不敢想的事。因此,“老农保”当时采取的是由乡、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及家庭双方共同筹资的方式,这种方式后来被证明是难以为继的。同时,由于银行利息一降再降,原来的设计方案就越来越脱离实际。于是,1998年国务院下令暂停施行。
非常佩服在“老农保”全国叫停后海南省文昌市农保局能够一直坚持下来的决心和勇气。遗憾的是,余亚英老人“每月3元”的“雷人养老金”却模糊了他们的形象。《中国青年报》记者帮助我们揭开了事实真相:余亚英老人“作为村干部,1998年交了200元养老保险金”。“老农保”是允许农民采用“趸交”的方式缴费的,就是一次性缴纳若干保险费,到领取年龄后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养老保险的领取必定与缴费多少相关:余亚英1998年缴费200元,2009年1月达到领取年龄,10年间本利相加大约360元,以此除以120个月(老农保是按10年计算参保者平均余命的),所以每月领取3元。这在表面看来很“雷”,但把实情说开了,也就好理解了。报道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余亚英现已过世,而其养老金由她的丈夫在继续领取。看来余亚英当时完全是自费参保,所以她的养老金可以由其合法受益人继续领取直到满10年。上述这些事实完全可以说明这项由政府运作的养老保险制度是诚信的。至于领取的钱太少,再强调一下,是与缴费太少直接相关。
10年以后,随着老龄化的急剧发展,我们对农村养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老龄化的不良后果一定会落在农村。老龄化最主要的后果是缺乏劳动力,但在城市,尤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一旦缺乏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就会来填补,但农村的青壮年都进城了,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就成问题了。在这样大规模人口流动的背景下,以往的家庭保障越来越显得鞭长莫及,以社会化的保障应对社会化大生产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新农保就适时地摆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因为有了政府补助,而且财政投入的规模还相当大,现在的新农保与昔日的老农保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按规定,中央政府每月给农村老人补助55元,一年就是660元。农民个人缴费可以从每年100元到500元的5个档次中自由选择,粗粗匡算了一下,如果农民从16岁到60岁的44年中持续缴费,选择500元这一档的,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是每月160元左右,每年是2000元上下。
新农保还有一些很人性化的设计,譬如,只要家中子女都参保,老人就可以即刻拿到政府补贴。假设一家有3个子女且都已结婚,他们选择200元这一档缴费,那么全家总共缴费1200元;而家中老人,则马上每人每年可得660元,二老就是1320元。同时,子女缴费,加上地方政府补助(最少30元)和集体补助,都将放到个人账户中,等他们老了再享用。另外,有些人终身没有劳动能力,譬如重度残疾人,他们的费用可由地方政府全部或部分代交。
当初设计老农保时,有个设想,对于比较困难的农民也要鼓励他们参保,不怕交得少,主要是培养其社保意识。一旦这项制度突破“资金瓶颈”,农保制度就会很快得到推广。文昌县的老农保一直坚持下来的意义就在于此,既“雷人”又不“雷”的“3元养老金”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新老农保衔接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新农保的基本模式是政府补贴加个人账户,所以只需将老农保账户中的钱(本金+利息)盘点清楚后转入新农保的个人账户即可。这也是早在新农保的设计之中,实际上老农保和新农保的设计者,其基本班底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不过是1998年从民政部转移到了人保部(劳动保障部)而已。
新老合璧:农村社会养老走上通途
评论
编辑推荐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