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人乡居梦


            

 

文人喜欢清静,让身心不受嘈杂环境的干扰,以便坐下去读书做文;文人向往自由,让思想在东南西北任意遨游,没有任何局限;文人偏爱风花雪月,让情感在广阔天地间肆性挥洒,激发灵感的火花;文人追求大自然的天籁,一溪水一架琴一案书一屋阳光,就是生活的莫大享受。

文人要想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就得住在乡间去。处于楼房挨挤,车辆杂拥,市声喧嚣的城池中,是看不到诗意的。

于是,自古以来,文人都有与自然相伴的梦想。

陶渊明在桃花源里耕作生息,让个性成为后人效仿的经典;王维在辋川峡谷里植树种花,把日子写成了不朽的诗篇;袁枚孜孜不倦地经营着他的随园山庄,记录下的菜谱食单都是妙文;徐霞客最是豪放潇洒,美丽的名山大川都成了他的栖身之处。

在现当代,也有个别先富起来的书画家,于乡野间选一处地方铺路盖房,建起了自家的庭院;也有少数白领族在山水旁购一所别墅,得空时过去休闲娱乐放松筋骨。

可是近年有新政,不让城市户口的人到农村去买地建房,土地只能在本乡本村流传。但是,却鼓励农民到城里买房居住,就是说,只能进城,不能下乡。

这下子难住了很多朋友,于是,就有人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地将家中的一个户口迁到农村去,先获得农民身份,然后再争取一块庄基地来盖房。可是,这其中手续繁杂,有层层关系需要打点,没点能耐是办不成的。

另一个问题是,大多数穷文人都不富裕,靠薪水吃饭过日子,在城里有一处歇憩之地就不错了,哪有多余的银子再到乡下去满足理想呢。

于是,文人们只有在憧憬乡居的梦境中,带着遗憾渡过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