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整不会超两个月


  楼市调整不会超两个月

             —春节前后或再现二次抄底良机

 

近期,由于受国家信贷规模缩减和股市大跌影响,楼市出现了一定的观望情绪,部分一线楼市成交量也出现了一定下跌,在此背景下,一些唱衰性言论又甚嚣尘上。笔者分析,受政策、经济和内在需求等多重影响,此次政策性微调和市场观望情绪将仅是一段小插曲,楼市调整期或观望期不会超过两个月,而在春节前后,市场或再现二次抄底良机。

衡量楼市是否会出现大调整现象,主要看三点:

第一:国家信贷政策是否出现了根本性转变。

目前,我国依旧在推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温家宝总理近日再次重申,“中国将毫不动摇地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温总理给出的基本理由是“我国经济尚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基础尚不稳固”。可以肯定,在现阶段和一段时期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解读,稳固经济基础是大局,是关键,这远比控制局部经济过热或楼市适度投资过热更重要,更紧迫,目前改变货币政策,必然因小失大,使经济回升成果功亏一篑。而在信贷政策没有出现根本性转变的前提下,楼市风向也不会出现根本性的转变,因此,楼市大调整也不会到来。

第二:房地产的经济支柱地位是否动摇。

这一条也非常关键,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国家对该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重视程度。从目前看,针对房地产的专项打压政策并没有出台,比如物业税的出台,明文限制投资型消费,提高地产开发建设税赋、压缩资金供给、控制建设规模等等,相反,自美国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遭到重创,扩大内需成为第一要务,而房地产、汽车作为经济行业的两大支柱,被委以重任,内需功效无可替代,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视,因此,对楼市做出“伤筋动骨”性的政策调整几乎为零,而“修正航向,继续前行”依旧是楼市发展的主基调。

第三:楼市的刚性需求是否已消化完毕

这是内在需求问题,也是楼市兴衰的核心问题。而从城市化进程,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性拆迁,以及现代人住房观念、投资观念的改变,楼市刚性需求依旧强大,市场供给依旧紧迫,民众对楼市未来预期依旧充满乐观情绪,日前,一家门户网站的调研数据显示,70%以上的受访者对房价是否会出现大调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可见,民众目前的观望情绪仅是受到政策微调和不良舆论的短期影响,对楼市未来的乐观预期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也决定了楼市大调整不具备市场基础。

总体分析,楼市问题,特别是商品房的房价走势,将在政策微调和市场推动下,呈现出一条螺旋式上升的市场轨迹,微调难免,平稳上升依旧将是主流。而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依旧要靠加大社会保障房的供给来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