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五百强既大又强才是真的好!(赵秀峰/原创)2009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新鲜出炉,新科500强入围门槛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而且中国企业500强收入利润率等绩效指标首次超过世界及美国500强。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激动心情油然而生,但在激动之余开始了冷静的思考。依我看来:中国企业五百强,只有既大又强才是真的好!
客观说来,“中国企业五百强”实质上是“中国企业五百大”,与真正的“中国企业五百强”上有不少的差距。这只不过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罢了!如果用纵向思维来看问题,中国企业五百强较之过去还是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值得肯定的是,入围门槛首次突破了百亿大关,从规模上已经上了一个新的档次,这是发展的基础,这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企业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如果用横向思维来看问题,恰恰就能够看到我们五百强与世界五百强、其他发达国家五百强的差距,也是我们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既大又强才是真的好!
其实对于“大”的认识和评价标准,还是立足于营业收入(元)的层面上,如果在有所扩展,那无非是企业的注册资本、企业规模、资产总量、资金流量、员工人数等等,这个“大”的实现,完全可以通过增人、增资、增设备的粗放型经营来实现;而对于“强”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我认为,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了“大”的层面上,而且还应该包括资本利润率、企业盈利总额、劳动者的素质和水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无形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力等等,不一一列举。五百强的概念,是保持企业“质”的规定性基础上的“量”的界限,有了这个“度”的标准,那才是既大又强才是真的好!
纵观“中国企业五百强”,涉及75各行业,其中“国字号”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多为资源型、重化工传统产业和垄断行业的企业,突出了“大”(规模大)、“老”(传统行业)、“粗”(技术相对粗糙,管理相对粗放)的特点。还有明显的产业结构上的不合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产业结构遵循着“配第——克拉克趋势”而跟进,三产的高度发达、二产上升后的逐步下降和第一产业的很大发展是明显的标志。特别是五百强的前十位,石化两家、电力两家、通讯一家,金融保险就占了五家,皆为垄断行业;中国金融企业大规模进入五百强前十名,得力于没有受到金融风暴的极大冲击而最先走出困境,而美国五百强的前十名,就没有看到金融企业的影子,而有的退后、有的破产倒闭了,与之相比,这是中国金融企业的幸运。在五百强企业之中,多数企业属于国企、国有控股企业,新兴产业、科技企业还是少之又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诚如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所言,“客观地说,今天评的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企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强而不大,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不至于垮;大而不强,迟早要垮,而且垮的影响也许会更大。”这是对于“大”与“强”关系的最好阐释。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最大的企业,这不单单是要做大,而且要实实在在的做强。只有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才会具有核心竞争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