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根本是培育和弘扬创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根本是培育和弘扬创业文化(赵秀峰/原创)

摘要创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子系统,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主体的创业相联系的社会意识,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形态。白银有色企业的创业文化是其五十五年的艰苦创业所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精髓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创新机制、追求卓越。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白银有色企业在其艰苦创业历程中,经历第一、二次创业,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创业。企业的创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企业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看作是一个新的起点或者又一次创业的开始,并且把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本质界定为文化现象。本文着眼于白银有色企业50多年艰苦创业历程,把继承、弘扬和发展白银有色企业的创业文化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加以研究和探索,以引出对白银有色企业未来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企业文化 科学发展 有色企业 培育弘扬 创业文化
一、创业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形态,白银有色企业的创业文化是在55年的艰苦创业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精髓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创新机制、追求卓越。
文化是一个组织成员或者一种区划下的人群在精神气质方面的集体性特征,这种特征使之与其他组织或人群区别开来。因而在这一群体之中总会存在某些行为习惯、思考方式和看事物的角度是为这一共同体的成员所特有的,人们通过成为一个组织的成员而学会这个组织的文化,人们往往在有意或者无意之中坚持着自己所在共同体的价值与信念,但又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所在共同体的价值与信念对自己的刻骨铭心的影响,通常是在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们打交道时才真正感知自己所在的文化(霍夫斯坦特语)。创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主体的创业相联系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氛围。创业文化是企业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富有开创性的价值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它主导着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创业文化又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和开放的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化形态,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并存的客观实在。可以这样说: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有企业文化就有企业的创业文化,这是普适的规律。企业如果要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并获得发展,就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企业的创业文化便应运而生。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人类从蛮荒蒙昧的远古时代到现代的文明社会,就是一部人类社会创业的历史。创业文化是人类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过程中,是与经济发展关联最为紧密的文化形态,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创业文化的产生、发展过程。企业的创业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和特定的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创业文化发展的历史。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业文化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创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孕育和形成的、富有阶段性特征的总结和概括,成为企业再造的强大动力源。创业文化蕴涵着一系列相关的精神财富,诸如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奋发图强、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等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创新,开辟新的未来。白银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开发型企业相联系。白银有色企业50年的发展历史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是一部厚重的创业文化的历史,是成千上万名劳动者用汗水甚至用生命换来的,它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点。白银有色企业的创业文化的形成,与白银有色企业的三次创业密切相联系,三次创业孕育了白银有色企业的创业文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内在的要求创业文化,白银有色企业的振兴发展呼唤创业文化。
第一次创业是以露天矿大爆破成功、铜冶炼建成投产为主要标志,创业文化的基本概括是艰苦创业的开拓者精神。其主要内涵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解放初期的白银历经灾难,是一个仅有十几户以农为主的人家,是“一片荒滩罕人烟,千里风沙万重山”的荒凉戈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先后组织专家、学者和地质工作者对白银的矿藏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确认了白银厂矿床包括折腰山(凤凰山)、火焰山、小铁山、铜厂沟及四个圈等五个工业矿床和若干矿点。“一五”计划期间,白银市和白银有色企业被列为国家第一批新建城市和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国家先后投资20多亿元,仁人志士从四面八方云集白银,吃苦水、点油灯,住着干打垒,战风沙斗严寒,不畏艰难,勇于吃苦,披星戴月,流血流汗,忘我劳动,奇迹般地揭开了白银地下的奥秘,挖掘出了沉睡千年的地下宝藏,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建成了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体现了白银有色企业职工的“铜的品质”,造就了“烈火金刚”式的模范人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合立的“献给铜城的开拓者”的纪念碑,碑文记载:“白银铜矿的勘探,体现了地质工作者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凝聚着地质部六四一地质队全体职工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1951年,宋叔和工程师及地质人员在白银地区开展了地质矿产普查。1953年地质部组建了六四一地质队,历经五年完成白银矿区的地质勘探任务,为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的矿山建设提供了地质资料。1980年地质部授予该队‘功勋单位’的光荣称号。在勘探过程中,当地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给予了热忱指导和有力支持,为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铜城开拓者的实践证明:找矿立功光荣,艰苦奋斗光荣!”以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为主体的开拓者,在“一五”计划中建设了我国最早的有色金属大型联合企业,在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展览馆里,至今还仍然保存着第一炉铜水浇铸的粗铜纪念板,上边记载有“1960年6月14日用第一炉铜水浇铸的重200千克”字样,记载着丛健、宋叔和、卢仁槐“三驾马车”如何在那艰难的创业时期拉出了公司的传奇故事;也记载着老一代的“烈火金刚”陈永林、铜人王克诚的模范事迹。当年邓小平同志到白银有色金属公司视察时,赞扬说:这里是艰苦奋斗啊。在新千年来临之时,江泽民总书记写出了“艰苦奋斗、振兴白银”的题词;朱熔基总理欣然命笔,题写“三十六年游故地,白银一爆出新天”,赞叹白银几十年的巨大变化。
第二次创业是以西北铅锌冶炼厂、白银铝厂、厂坝铅锌矿两厂一矿的建设成功为主要标志,创业文化的基本概括是负债经营的建设者精神,其主要内涵是团结奋斗、再创辉煌此时创业文化产生的背景是“拨改贷”,即“两厂一矿”的建设资金不是来自于国家的直接投资,而是公司的银行贷款所形成,是公司的负债。第二次创业使公司的有色金属产量突破了20万吨,达到了规模效益。新一代的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永华、徐生银等的模范事迹,就是第二次创业的杰出代表人物。
第三次创业是白银铝厂二期建成投产以及正在进行的转机建制和破产重组为标志,创业文化的基本概括是创新机制的革新者精神,其主要内涵的改革创新、企业再造这是对于白银有色企业创业文化是再重塑,其影响更为深入、更为广泛和更加触及灵魂,它一改过去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全民所有制职工的“两全”性质,变为非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非全民所有制职工的“两非”,重新构造全新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新建立员工与公司间的劳动合同关系。第三次创业的创业文化特质,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主体企业再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联系,这种创业文化,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法人财产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主要领导体制,以公司制企业为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它是一种体制模式,它是一种微观经济基础,对全公司直至每一个员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从1954年建厂以来,已经形成年产有色金属采、选矿230万吨、冶炼32万吨、黄金3000公斤、白银100吨、硫酸48万吨、选矿药剂7900吨、氟化盐产品42000吨、有色金属加工材5.65万吨。截止2003年累计生产铜、铅、锌、铝四种有色金属产品340万吨,完成利税52亿元,曾经创造了铜产量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的业绩。时至今日,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的铜、铝、铅、锌年产量仍保持在30多万吨,约占甘肃省有色金属的“半壁江山”。一位经济学家分析白银经济,指出有四大特点,即国民经济以城市经济为主体,城市经济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经济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国有大中型企业以资源利用为依托。事实上在白银经济的产业构成中,白银有色企业和靖远煤业公司的辉煌时期,GDP几乎占到全市GDP的50%。白银城市的兴起和白银经济的发展,都与白银有色企业的有着不解之缘。白银有色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以至于白银市的成立和发展,是一代又一代白银人艰苦创业的历史。50年的历史是人类历史长河的短暂一瞬,但其创业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创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源动力,创业文化是与经济发展相关联最紧密的文化形态 。白银有色企业的创业文化是与白银有色企业的创业有关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氛围,其中包括人们在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理念、思想体系和心理意识,50年来一直主导着公司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鼓舞着人们弘扬老一代白银人的艰苦创业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开辟新的未来。白银有色企业50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职工群众和模范人物的创业文化史,其核心是艰苦创业、爱国奉献、创新机制、企业再造。弘扬和培育白银有色企业的创业文化,是当前白银有色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任务。
二、科学的发展观赋予了白银有色企业创业文化以新的丰富内涵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指导和深化白银有色企业创业文化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一个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即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和深化白银有色企业的创业文化指明了方向。
(一)这种创业文化是统筹兼顾的文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五个统筹”的精神实质就是经济的均衡发展。白银有色企业的创业文化,应该在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区域差别,在白银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所作为。企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企业经济的资金周转,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融资。爱国奉献、大局意识始终是白银有色企业创业文化的基本点,为国家创造了财富,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良好的地企关系、银企关系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条件,当企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享受着企业政治带来的优惠和好处。
(二)这种创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知识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是“人本主义”管理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据国际调查显示,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失败,只有30%是由于技术、财务或战略方面的原因造成。与之相对,倒有70%的失败在于人员之间的跨文化沟通。正如荷兰学者霍夫斯坦特所指出的,在过去的研究中,理论家和企业家都忽视了文化与管理的关系,这是管理学发展的一大弱点。而事实上,管理不是处理具体的东西,而是处理对于“人”有意义的信号,这种信号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文化必然渗透于管理和组织的全过程。人本主义管理在诸多管理形式中对文化的差异性表现得最为敏感。企业文化的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主张把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一些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总是把人的作用的发挥放在了第一位,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创业文化的根本所在。联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办公司就是办人。 春兰集团认为:企业的动力源主要是人,在人的观念的改变。杉杉集团的企业文化理念是:人才是企业之本,人才是利润之源。TCL集团认为:企业的竞争就是管理理念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要建立一个好的企业,首先要炼就一支好的队伍。
(三)这种创业文化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使得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化融入企业的创业文化之中,既体现了人文精神,又扩大了创业文化的外延,有利于建设白银有色企业的创业文化。
(四)这种创业文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首先是生产了合格的人,然后才生产出了合格产品。企业在盈利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做贡献。日本的一家企业认为:他们的企业是生产合格的人。我想:如果有了合格的人,何愁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呢?企业是追求增值自身的资本和人的集合。这番认识己深入到哲学课题:人的本性。企业的核心是人,企业的注册条件是资本。然而,在资本和人两个要素中,人是具有能动作用的活的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资本为核心的企业己开始转向人——会用人的人—— 企业家。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物的操作、对人的管理和对思想、制度的创新方面,其中对人的管理乃是社会稳定发展的中坚;而人的全面发展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标志,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所说的“吃得好、穿得好”的简单评判标准,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追求、情调和相应的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和企业的创业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三、弘扬白银有色企业的创业文化,促进白银白银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改革、振兴和发展。
(一)激活创业主体,发挥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建设白银有色企业创业文化的根本。公司员工是创业文化的主体和动力源,深深扎根于职工群众的创业文化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创业热情,是白银有色企业改革、振兴、发展的强大杠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离开了作为主体的公司员工的支持和帮助,公司的生产经营终将一事无成。激活创新主体,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能够促进全员创业。在这方面,公司的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一切生产要素充分涌流,让一切创造、创业和创新成为人们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自觉的精神追求,形成人人谋发展,上下齐创业的良好局面。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传统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转移。传统管理把权力和金钱看作是企业管理层的代名词(是管理层拥有而员工没有的),而在理念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因为理念是共享的)关系,文化已经深入到了价值观,深入到了思维方式,深入到了个性和风格,深入到了员工的思想深处,因而文化才是企业的真正灵魂,创业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世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认为:利益是重要的,但是思想和原则更为重要的,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思想最终取得胜利。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向员工灌输三种理念文化:一是企业是公司与员工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平台;二是企业是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家庭;三是企业是一所学校,即创建学习型企业。建设白银有色企业的创业文化,必须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对于白银有色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是学习型组织。
(二)积极推进白银有色企业的体制改革、破产重组和机制创新,这是白银有色企业建设创业文化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企业创业文化,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财产组织形式、社会生产方式、企业经营方式和企业管理方式,全新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带来了企业创业文化的更新。企业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文化突变要以渐变为基础,要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新的契机和动力源。随着白银有色企业改革的深入,必须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来更新企业的文化理念,营造创业氛围,提升文化品位。一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破除一切妨碍创业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影响创业的体制弊端,改变一切束缚创业的做法和规定。二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构造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激活产权主体的创造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三是通过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根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培养和选拔创业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倡导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形成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分配制度。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形成一个鼓励创业、支持创业、保护创业的良好环境是白银有色企业建设创业文化的保证。良好的企业创业文化氛围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力,可以为公司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鼓励人人创新,犹如 蒲公英种子一样落地生根。日本太阳企业集团的“蒲公英精神”是令人深思的,提高了企业的机动性和适应能力,开创了“分家制”的先河,即当一家公司的创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时就把它分成几个小公司,给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培育和弘扬创业文化是白银有色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大牵动力,其导向功能是公司振兴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创建优秀的创业文化总是追随着时代潮流,适应时代要求,对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组织结构、发展方向、产品结构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适应改革发展需要,促进白银有色企业振兴和发展。
(作者系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1、李培林.论中国新发展观.[N].中国青年报.2003—12—7.
2、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建设创业文化推进东北振兴.[J]求是.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