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市下如何把握短线机会


    
    张东臣

    8月4日至9月2日,上证指数在近一个月之内累计下跌了24.1%。尤其是8月31日当天就暴跌6.74%,击穿了2700点。这不仅对一直在场内的投资者来说是雪上加霜,而且也使不少在8月下旬“抄底”的滑头们尽入“套”中。当人们对9月1日、2日的弱势反弹感到失望时,9月3日却又突然拉出“大阳线”。
    肯·费雪说,股市是“最伟大的戏弄者”。许多在媒体上“指点江山”的人狠狠被涮了几把之后,都不得不成为“不可知”论者,说什么也不肯再预测股指了。由于错得太多,就算他们偶尔预测对一把,也没有人再相信了。
    笔者的一位朋友有幸在9月1日、9月2日满仓“抄底”,让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当市场趋势向下或震荡时(8月份以来就是如此),我坚持空仓观望,宁可错失很多机会,只有在成功概率非常大的时候,才偶尔进行短线交易,而且在进入之前就想好退路。包括‘赚多少止盈,赔多少出局’等等”。
    这位朋友是保守的价值投资者,但他并不排斥短线操作。
    他说,“短线买入要想有把握,就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基本面;二是市场面;三是技术面。而且要同时观察大盘和个股的这三个方面是否都符合条件。”
    比如这次上涨,有人说,是因为温家宝会见世行行长时的表态;有人说,是因为证监会副主席的公开讲话;也有人说,是因为受“IPO暂停一个月”、“《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暂缓实施”等传言影响。其实,这些因素都不能构成短线买入的理由。因为领导讲话不必然决定股市涨跌,而小道消息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据此买股,只能说是“赌博”。
    其实,上涨的首要原因还是基本面出现了阶段性的“底背离”。即,大幅下跌导致股票价格逐渐趋于合理,而与此同时,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上市公司业绩都仍处于回升的过程之中,而且这种回升的势头至少能保持到今年年底。许多股票的静态市盈率接近甚至低于20倍,如果某只个股未来的业绩仍然看涨,那么动态市盈率将进一步下降,从价值投资角度讲,也可以买进了。
    从市场面(包括资金、机构、政策和心理等层面)看,尽管货币政策相对有所微调,股票供应明显增大,但是市场对此已作出激烈反应,而短期内货币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9月份股票供应也不会进一步增大。出于“国庆维稳”的考虑,监管层不会坐视一路暴跌下去。最近不仅密集批准基金“一对多”业务,而且特意“放行”了9只指数基金在9月份密集发行,提高了QFII申请投资额度的上限,“呵护”股指的意图可见一斑。从机构角度看,连续暴跌并没有给基金出逃的机会,尤其是8月最后两个交易日的暴跌,完全是猝不及防。基金由于始终保持着高仓位,绝不会不甘心一败涂地的命运,必然要伺机展开“自救”。从心理层面看,市场在上涨时能透支未来十年,下跌时,对眼前的损失却一刻也忍受不了,所以场内的投资者不愿“割肉”,人心思涨。而此前离场的滑头们则一向将“踏空”视作损失,一旦行情上涨就会跟进,从而推波助澜。
    从技术面看,市场短线也严重超跌,恰逢“时间窗口”,有反弹要求。
    当然,上述内容只是对过去的解释,仅仅说明9月份超跌会带来短线机会。
    在笔者看来,9月行情当以箱体震荡为主。一方面,8月份以后几个月的经济数据会趋于乐观,CPI可能由负转正,而利率仍将处于较低水平,“政策维稳”也对市场构成支撑;另一方面,对行情的反复要有心理准备,毕竟下跌趋势仍未逆转,投资者信心不比从前。
    另外,股指震荡也是“洗牌”的过程。被低估的股票将上涨,被高估的股票仍将下跌。投资者在进行短线投机的同时,也要注意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一方面要规避个股风险,另一方面也要把握极少数价值投资的良机。
    “胸有大格局,出手无定式。”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他喜欢的一句话。
    夏在“空降”浙江卫视后一年间就能将其收视率提高超过70%,广告收入增加50%,显然是悟出了“道”的精髓。他说:“做电视没有固定模式,要灵动一点,敏锐捕捉观众变化的期望。”
    这句话可谓高度概括了守常制恒中灵活变化的致胜之“道”,尤其让笔者有惺惺相惜之感。“道”是相通的,做电视如此,做股票又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