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有了保障,生活也开始讲究了。如今,上海不少打工一族、尤其是年轻的农民工都在想,除了挣钱,在城市里还应该有更丰富的生活。记者在上海的火车站、汽车站采访时发现,一些农民工在上海的打工生涯已经“升级”了。他们不仅关心能不能找到活儿干、能不能如期领到工资,还更关注劳动合同与保险,并注重职业的规划和长远发展。(据2010年1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沪上一些农民工生活变得讲究了,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收入,逐渐享受到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也反映出了政府民生工程的发展进步,更表明了社会分配逐步走向公正公平,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日益提升,这是一件好事。
俗话说,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马斯洛人的五种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只有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意后,一个人才会顺次产生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比如在上海海尔空调一家上门服务部工作的蒋友苏,“公司有吃有住,生活条件也不错,月薪能拿两、三千元,到了忙季,不怕累不怕苦的可以挣五、六千元呢!”拥有这样的工作环境,让小蒋如何不想法寻求工作岗位的逐步“升级”,努力由普通工人向管理层转变呢?
努力追求完美与幸福,是人的天生本性。然而,若让广大农民工的生活都能真正讲究起来,那可不是简单的嘴上吹气,而是必须以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作后盾的。而确保农民工能够讲究起来、讲究长久的关键则在于,政府关爱农民工的政策制度,制度机制最管根本。人们欣慰地看到,农民工生存性、安全性和发展性需求逐步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国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力促企业恢复和发展生产,吸纳了大批农民工就业。继中国政府宣布农民60岁以后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后,农民工养老金跨省转移将在今年7月份实施,新农合制度在完善中深入推进,等等,确保让农民生活讲究起来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
时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构成。在社会保险中,又包括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从理论上讲,完整意义上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应当包括基本权益保障,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障和本人及其后代发展的保障这三大块。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农民工的这三部分社会保障上都极其缺乏。众多农民工尽管从事着脏、累、险、差、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工作,可他们却连起码的休息、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基本权利都得不到保证,就不要说其他保障了,这对1.5亿多农民工来说,确实是一种不公。可以说,让广大农民工生活讲究起来的前景并不乐观。
破解农民工生活保障难题,需要政策制度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要加快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创造条件。要积极推广上海市“多种类、广覆盖”的三种社会保险制度,建立起多层次、灵活多样的农民工社保机制。要降低农民工参保“门槛”,在缴费基数、征缴比例、缴费年限上多一些灵活性,吸引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要拓筹集基金渠道,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充足。尤其是政府要积极担当,国家要拿基金的大头。如果国家能够投入有足够的基金作保障,那么农民工社会保险的一切问题将会不再成为问题,也就不愁农民工的生活不讲究了。
总之,让农民工生活讲究起来,必须基于政府在真心关爱农民工群体上的这种“讲究”为前提。否则,农民工生活永远也讲究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