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数据繁荣是一种类似于股市泡沫的危险行为,但由于每一个官员行为的短期性,他们只会把这个数据泡沫越吹越大。但这一泡沫迟早有破灭的时候,因为这种虚幻感可能可以欺骗一时,终究会成为一个全民侧目的皇帝新衣。
作者:朱迅垚
南京市代市长季建业不小心一句“六成民众收入系被拉高”,说出了一个不能说的秘密:统计数据虚假。虚假的统计数据有着两个功能,对上邀功请赏,对下欺世盗名。早就有人怀疑过“平均工资”、“人均收入”之类数据统计的可信性,媒体公布出来往往是“××阶层平均收入每年增加百分之××”,虽然大家直观感觉收入下降,可这种怀疑又没什么依据,毕竟中国这么多人,自己收入降了不代表其他人降了呀。
所以有人嘲讽统计学是一门欺骗的科学,统计部门人员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掌握了发表数据的话语权。统计学本身自然具有科学性,但其中亦有欠科学性的一些统计指标,尤其当统计与商业或其他什么挂钩的时候,统计学就成了被利用的工具了。因此痛斥统计数据欺骗性的人比比皆是,马克·吐温就愤愤地说:“世界上只有三种形式的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据。”可见,统计数据的虚假绝不是国内才有,但这种虚假的吉尼斯记录要说是在国内发生怕也没有争议,大跃进时期不是有亩产13万斤的统计数据吗?
在信息化的时代,一切都被数字化了:每天公布各种数据,广告利用数据作宣传,公司报表成为股民判断股市走势的重要依据,时不时还有研究机构出来发布研究数据。眼花缭乱的数据包围着你,即使对数据的真实性有疑问,也无暇仔细研究,转身就已淹没在更加海量的数据大潮中。虽然说数据虚假是一个无法根绝的问题,但这不代表数字化是一个错误的潮流。数字化是为了让政府管理和企业生产更有效率,而不是让统计数据成为政治或者商业的欺骗术。
如果说数据本身是现实社会的抽象形态,那么数据虚假就是对现实社会的扭曲。这种扭曲有两种恶果,它一方面制造数据繁荣,掩盖社会问题,给政府理性决策造成困扰;另一方面它会削弱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虽然统计数据的虚假是世界普遍的现象,但在我们国度,此风似乎尤甚。比如,基层政府往往有两本账,一本是自己掌握的真实数据,一本用来应付上级;某些重要普查可能只是直接按照某一指标填写,统计学意义上的科学普查很少见;更可笑的是,统计数据还有一些潜规则,比如,报喜的数据如GDP,总是往上升,报忧的数据如犯罪率,总是往下降。统计数据就像一个橡皮泥玩具,想捏成什么形状就能捏成什么形状。
数据繁荣是一种类似于股市泡沫的危险行为,但由于每一个官员行为的短期性,他们只会把这个数据泡沫越吹越大。但这一泡沫迟早有破灭的时候,因为这种虚幻感可能可以欺骗一时,终究会成为一个全民侧目的皇帝新衣。政府应该考虑的是建立完善的统计监督体系,而不是一味让“被拉高的收入”一而再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