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和茶道礼仪


中国茶道和茶道礼仪
文liyipeixun.org首席培训讲师谭小芳

茶,起源于中国。“茶道”这个词,亦起源于中国。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见于唐朝《封氏闻见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其茶道礼仪精髓是在中国茶道礼仪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遗憾的是,当今的中国,一讲“茶道”,大家常常首先想到的是日本茶道或韩国茶道,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茶道”是别人的东西。今天,借助www.liyipeixun.org的平台,谈谈喝茶的礼仪吧。
茶叶的原产地在中国。我国的茶叶产量,堪称世界之最。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日本有茶道,其实它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认为,“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
1、“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茶礼的形式艺术”讲。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礼仪程序,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仪式和礼仪规则。
2、“饮茶修道”是指通过茶艺礼仪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3、“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茶即道。“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茶禅一味,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用修,吃茶即修道。
谭小芳老师表示,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
(一)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二)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 一种紫砂茶盘。
(三)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满大半壶。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
(四)润茶。用沸水冲入壶中,待壶满时,用竹筷刮去壶面条沫;随即将茶水倾入“茶船”。
(五)冲泡。至此,才可正式泡茶。要用开水,但不宜用沸水。
(六)浇壶。盖上壶盖之后,在壶身外浇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七)温杯。泡茶的间隙,在茶船中利用原来温壶、润茶的水,浸洗一下小茶盅。
(八)运壶。第一泡茶泡好后,提壶在条船边沿巡行数周,以免壶底的水滴滴入茶盅串味。
(九)倒茶。将小茶盅一字儿排开,提起茶壶来回冲注,俗称“巡河”。切忌一杯倒满后再倒第二杯,以免浓淡不均。
(十)敬茶。双手捧上第一杯茶,敬奉在座的客人;如客人不止一位时,第一杯茶应奉给德高望重的长者。
(十一)品茶。客人捏着小茶盅,观茶色,嗅茶味,闻茶香,然后腾挪于鼻唇之间,或嗅或啜,如醉如痴,物我两忘。
liyipeixun.org首席礼仪讲师谭小芳表示,茶艺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相信饮茶礼仪也将得到振兴。(更多文章请登录礼仪培训网www.liyipeixu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