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兴八大板块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八个区域发展规划,相当于前四年的总和,区域经济发展也由此成为继4万亿投资后的又一强烈的经济刺激方案。在昔日的四大特区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后,一块新的中国经济版图正在成型——

          重庆两江新区:约960平方公里继2008年底挂牌成立内陆首个保税港区之后,重庆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上开始迈出更大步伐,目前刚刚起步的两江新区就是代表。据重庆市政府测算,两江新区成立后,不仅会与2007年批复的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形成联动,拉动“成渝经济带”制造业等配套产业年均增长10%,工业经济年均增长提高5%,还会促进其它西部以及长江沿岸城市的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提出规划,2008年被国务院批复的该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有着丰富的土地、淡水、海洋、农林、旅游等资源,且开发密度较低。其目标是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将经济总量占广西的比重提高到45%左右。

  珠海横琴新区:106.46平方公里作为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在2009年6月批复的规划方案中,横琴新区被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内,并被定位于“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未来一年,它将引进上百个高端大型项目,投资超过2000亿元。与此同时,该区还将成为国内最大的保税区,并实行双层管理架构。其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人均GDP20万元,GDP总量560亿元,约为珠海目前GDP的一半。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65万平方公里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最后一个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即将跨入2010年时也已获国务院批复。在倡导绿色经济的当下,该地区突出生态、节约集约等概念,其最大特点为土地资源的丰富,黄河冲击每年为该区域新造地超过1.5万亩,这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预期2020年该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0亿元。

       关中-天水经济区:7.98万平方公里该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在2009年批复的该区规划中,这一地区的发展目标被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计划到2020年,该经济区经济总量将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

        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28.79万平方公里自2004年首次被公开完整地提出后,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的该地区就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建成后其经济规模将达到17000亿元以上。另外,它还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由于面对台湾,其亦是肩任着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

        天津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早在1990年代中期,天津就决定用十年左右时间打造一个中国北方最有增长力的经济重心,形成与上海浦东新区南北呼应的格局。2006年其被批准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又正式升级为一级政府,获得了更大自主权。目前,在截至2010年的三年目标里,该区将力争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区。

        辽宁沿海经济带(701.11平方公里)与吉林长吉图开发区(约3万平方公里)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计划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两年后,辽宁省开始着手进行沿海经济带的开放与开发,重点建设造船、石化、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基地、高技术产业和农业加工示范区。随后,致力于发展延边地区的图们江发展规划也继10多年前首次提出后重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它将长春市和吉林市整体纳入到了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范围中。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约1600平方公里在最近刚刚出台的规划中,该地区有四大战略定位: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以及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可谓既拓展内陆腹地,又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其海洋优势产业。而围绕欲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的青岛,该地区各大中小城镇也形成了不同的职能。

        上海浦东新区:1210平方公里自1990年做出开发开放这一地区的决议后,2000年浦东新区人代会的召开,正式宣告了其作为上海市一个行政区的地位,并于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今,聚集在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近5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不仅寄托着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希望,也是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