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风云(二) 第4章 (2)纳粹德国的反间计


 
 

           抗日风云(二)

                     王先金 编著

 

          第四章 希特勒反间计 斯大林大清洗 (2)

 

                      纳粹德国反间计

 

    图哈切夫斯基生于1893年,出身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早在国内战争时期,年轻有为的图哈切夫斯基的名字便享誉整个欧洲。他先后担任集团军司令和方面军司令等高级职务,率部在东、南、西、北各条战线同国内敌人和外国干涉军进行殊死搏斗,战功卓著,在同级指挥员中出类拔萃,无人能比。

    战后他被调任红军军事学院院长,其军事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他组织成立了军事科学研究协会,把学院变成了事实上的苏联军事研究中心,着重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国内战争经验,并出版《红军》和《外国军事人物》等军事杂志。他出版的有关战略学、战役学、部队训练和官兵教育的军事著作有一百多种,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也使他成为当时欧洲最负盛名的将领之一。

    1925年伏龙芝去世后,图哈切夫斯基继任红军参谋长职务,后又任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装备部部长等职,成为才华出众的军事领导人。

    1936年法国的一位将军对图哈切夫斯基说:“希特勒发动战争会因顾忌马奇诺防线而先去打苏联。”图哈切夫斯基哈哈大笑,反驳道:“希特勒真正顾忌的是时间和为此付出高昂代价,因此德国绝不会先攻打无法脱身的苏联,而是先闪击西欧。”同年初,苏军根据图哈切夫斯基的建议,搞过一次德军入侵苏联西部的模拟演习。图哈切夫斯基得知演习方案中兰军只有92个师时,当即指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投入的兵力,现在他们可以拿出多一倍的兵力,即200个师。”这与二次大战中德军出动190个师的数字十分接近,而且兰军进攻方向也与后来的实战相同。

    还在占领奥地利和捷克之前,德国纳粹集团就对图哈切夫斯基作过专门研究。希特勒清楚,在他准备进攻苏联的过程中,这位苏军总参谋长将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困难。希特勒十分透彻地懂得,如果斯大林与图哈切夫斯基志同道合,共筑长城,那么苏联将是不可战胜的,因此他命令德国的特务机关盯住图哈切夫斯基,等待有利时机,伸出黑手把他干掉。

    整个阴谋活动是1936年圣诞节前夕,由希特勒和党卫军头子希姆莱等几个最高特工人员亲自设计,由安全局局长海德里希一手组织实施的。全部活动在绝密状态下进行,外人谁也无法接近,人员除希姆莱和海德里希两个人外,惟一被允许参加全过程的是另一个高级特工贝伦斯。

    此时,1936年12月16日,一个逃亡国外的白俄将军斯科布林在巴黎同德国谍报机关头子海德里希的助手取得了联系,并交给他两份材料。第一份材料说,苏联红军统帅部正在策划一起推翻斯大林、建立亲德政权的阴谋,这起阴谋的主谋是苏联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前红军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第二份材料说,图哈切夫斯基及其亲密战友跟德军统帅部和谍报机关保持着接触。

    海德里希很快看到了这两份情报,并肯定了情报的价值。他立即将来自巴黎的情报向希特勒作了报告,并同希特勒讨论了如何利用这份情报的问题。海德里希提出建议说:“如果斯科布林的情报是正确的话,我想可以把它交到斯大林的手里。多疑的斯大林不会轻易放过图哈切夫斯基及其盟友的,这样就可以给红军统帅部以致命的打击......”

    希特勒对海德里希说:“你的建议是可行的。不过,你要慎重从事,对内也要保守秘密,更不能让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有所察觉。特别要注意的是,禁止把德军总参谋部牵扯进去。”

    经过精心设计,海德里希决定施用一个离间计。为此,他决定第一步要伪造一个假的卷宗。这个卷宗既要有斯科布林提供的材料,又要有图哈切夫斯基与德国军官的谈话记录,还要新增加一些往来信件。同时,里面要有稍加改动的真实文件,上面还要盖有真的印章,使证据齐备逼真,无可置疑。

    于是,他决定让他的手下人员潜入德军最高统帅部秘密档案室,去盗窃国防军有关图哈切夫斯基的机密文件。他知道,19231933年国防军秘密组织商务贸易促进会与苏军最高统帅部代表有业务往来,主要是经济交易,苏军请德军帮助训练军官和帮助改造军火工业等等。图哈切夫斯基于19251928年任红军参谋长,的确多次与德军总参谋部代表和驻苏武官会见过,他们之间的谈话记录都保存在这个档案室里。特工人员把偷来的文件拿到艾伯莱希亲王大街盖世太保的地下室里,请专家将这些文件改头换面,改动一些句子,充实一些新的内容,便成了令人信服的“罪证”。盖世太保又伪造了所谓图哈切夫斯基给他德国朋友的一封信,信中刻意模仿图哈切夫斯基本人的笔迹和风格,并请来一名雕刻师模仿图哈切夫斯基的签字,信上还印有反间谍机关“绝密”的真印章,还有希特勒真的亲笔批示:命令对同图哈切夫斯基保持来往的德国将领加以监视。

    卷宗仿造好之后,海德里希便考虑实施第二步行动:怎样把这个卷宗送到斯大林手上,同时又不引起丝毫的怀疑。

    海德里希并没有直接同苏联人接触,而是绕了一个大弯子来达到目的。

    他首先利用德国外交官经常通过捷克斯洛伐克驻柏林大使试探该国对未来战争采取什么立场的惯例,令德外交官十分自然地向捷克大使暗示苏联红军有一个反斯大林集团正在与德国人接触。他知道,捷需要苏联的支持,以保住苏台地区。因此捷得知这一情况肯定会透露给苏联人。此后,他又利用同样的手段将这一信息透露给法国人。他知道法国人也肯定会利用这一机会去讨好苏联人,这就能从另一个侧面增强这一情报的可信性。情报很快分别传递给了两国的领导人。

    为了促成这一阴谋早日实现,海德里希又派出一名党卫队骨干贝伦茨去布拉格,通过一个中介人,告诉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说,他们手里掌握关于图哈切夫斯基罪证的一些文件。捷贝奈斯总统获悉此确切情况后,立即召见苏联驻捷大使亚历山德罗夫斯基,向他介绍了上述情况。苏联大使当即电告斯大林。

    两三天后,巴黎举行了一次外交招待会。正当来宾们互相寒暄问候之际,总理答拉弟亲切地拉着苏联大使弗拉基米尔.波将金的手来到窗边,在确信无人偷听他们之间的谈话的情况下,直截了当地对大使说:“现有谣传称,你们红军领导正与纳粹德国进行交易,我们很担心苏联会改变政治方针。大使先生,您能消除我们的担心吗?”波将金敷衍几句话之后,便匆忙离开会场。不一会,莫斯科便收到一份来自巴黎的急电。

    贝奈斯总统决定帮斯大林的忙,他很快安排贝伦茨跟苏联驻柏林使馆一个工作人员进行接触。海德里希知道事情已进行到关键性阶段,便叫来贝伦茨说:“会见时,可以从卷宗里拿出两封信件给来人看,让他确信这绝对是真的。”稍停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但是,绝不能把文件白白送给他们。整个卷宗我想可以开价300万卢布。不过,如果他们坚持讨价的话,你可适当减少一点。”

    贝伦茨同苏联大使馆工作人员伊兹拉伊洛维奇的接触按计划顺利进行,后者看过信件并问了一下要价后说:“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再次会面,那时会有一位全权代表前来。”

    一周后,伊兹拉伊洛维奇与苏联内务部的一名领导再次与贝伦茨会见。这位“全权代表”匆匆看了一下全部文件,当贝伦茨提出300万的漫天要价时,他并不讨价还价,痛快地点头同意了这一过高要求。据说,海德里希后来销毁了苏联人付给他们的全部钞票。他害怕苏联人将大面额钞票的号码作了登记,并注意发现和掌握使用这些钞票的人,借以破坏德国的间谍工作。

    斯大林不惜重金收买这一情报,并命令内务部撒下人马展开侦察。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处死

 

苏联内务部侦察人员竟然很快查出图哈切夫斯基是红军中“俄国军官军事同盟”这个秘密组织的头目,而他的某些同事都是该同盟各部门的负责人。按内务部的说法,这个军事同盟的成员都在沙皇军队中担任过高级职务,总头目是国外一个叫米勒的人。这个人是德、美、英、日和几乎所有大国的间谍,充当外国特务机关与图哈切夫斯基一伙之间的联络员。

M.H 图哈切夫斯基 ↓   

    当然,图哈切夫斯基并不知道这一切,因为在调查他的过程中,斯大林还派他代表苏联政府去参加乔治五世的葬礼,回国后斯大林也和平时一样同他交谈,他还兴致勃勃地到军事院校和部队去视察。

    正在视察部队的过程中,图哈切夫斯基被紧急召回莫斯科。回到莫斯科后,被免去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职务,调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员。这使全军上下感到震惊,图哈切夫斯基自己更想不通,觉得这对他是一种侮辱。他性情刚烈,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便写信给斯大林和伏罗希洛夫,要求退役和复员。但得到的答复是让他赶快去上任。

    在他赴任之前,他的老朋友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加马尔尼克告诉他说:“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最近以来一直有人在暗算你......我认为,对你的全部指责都是胡扯......当然,女人也给你惹了麻烦,我答应你,我们尽力把这一切搞清楚,会让你回莫斯科的。”图哈切夫斯基说:“其实我跟斯科布林娜好几年就不来往了。至于‘快乐寡妇’......嗨,反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1937年5月28日,图哈切夫斯基离家去上任。第二天深夜两点钟,在内务部工作的舒拉.斯科布林娜,即巴黎那个白俄将军斯科布林的侄女,来到他家,像疯了一样捶胸顿足,又哭又叫,说她疯狂地爱着图哈切夫斯基,但近来图哈切夫斯基不理她,她出于嫉妒,做出了许多伤害元帅的事。她拽着利季娅的手,要一起去找斯大林和伏罗希洛夫,去救图哈切夫斯基,告诉他们,那些信是假的。最后她俩商量,天亮后先去找总政治部主任加马尔尼克谈谈。但搭救元帅的行动未能实现,因为舒拉在返回家时,只走出五十来步,便被监视他们的人抓进汽车带走了。

    6月4日,图哈切夫斯基正式被捕入狱。随后,加马尔尼克拒绝在文书上签字,不愿参与这一罪恶勾当而自杀身亡。6月11日,秘密开庭审判。图哈切夫斯基及其同事一起被推上被告席。审判时,图哈切夫斯基、普利马科夫、亚基尔和费尔德曼坚决不承认有罪;而另外几个样子怪怪的,却问啥承认啥。

    审判结束前,图哈切夫斯基说:“我不会去请求宽恕,因为这个法庭只能以三流侦探编造出来的假文件为凭据,任何一个思想健全的人都是不会尊重这种法庭的。你们自以为是法官,可我要告诉你们,犯罪的是你们,不是我们。”最后维辛斯基只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了宣判,这一大案遂告审判终结。四小时后,年轻的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被执行枪决。

    翌日,塔斯社播发了一则惊人的消息:“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反苏托洛茨基军事集团成员犯有违背军人天职罪和叛国罪,已被处决。”接着《真理报》刊出《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命令》,公布了“间谍叛国集团的主要代表和头目”名单,他们是:米.尼.图哈切夫斯基、约.埃.亚吉尔、伊.彼.乌博列维奇、阿.伊.科尔克、罗.彼.埃德曼、鲍.米.费尔德曼、维.马.普利马可夫和维.卡.普特纳。

    消息很快传到德国,战争狂人希特勒发出一阵狞笑,然后拍拍特务头子海德里希的肩膀连声说:“干得好!干得好!剪除图哈切夫斯基,使红军丧失了大脑,必将成为乌合之众。”

    海德里希献媚地说:“元首英明。苏联内务部的囚室和监狱将帮助我们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

1938年8月,苏军召开政治干部工作会议,斯大林到会并讲话,号召揭露和根除“人民敌人”。会后,军队发布命令,说红军中存在一个分支密布的间谍网,要求部队行动起来,有问题的主动交待,知情者要揭发。于是,更大的不幸发生了,军队内掀起了一场肃反运动,一大批一大批的军官被错误地打成间谍和反革命。

 

 

       苏联大清洗中杀了多少人?

 

基洛夫的被暗杀,成了苏联大清洗的导火索。

基洛夫,苏共政治局委员(苏共无政治局常委)、列宁格勒州委书记。他党内资格不老,却拥有极高声望。

1934年12月1日夜,一位名叫尼古拉耶夫的青年工人在斯莫尔尼宫内近距离枪杀了基洛夫.凶手被捕后供称,刺杀动机是基洛夫介入了他的感情纠葛.

基洛夫之死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斯大林直接指使的,因为他迅速上升的声望威胁到了斯大林。基洛夫是斯大林一手提拔的亲密战友,担任列宁格勒州委书记,也是斯大林在1926年战胜党内对手委诺维也夫后,在对手势力范围内“掺沙子甩石头”的安排。

斯大林亲自为办理基洛夫案的内务部负责人雅戈达指示方向:政治谋杀。雅戈达在极短时间内,将数千人流放,判处徒刑,枪决了一些人。斯大林的敌人、已经倒台的前政治局委员委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也成为被告,被判处有期徒刑。

但这不是斯大林想要的结果。于是,全新的人马重审基洛夫案。一年后,基洛夫案终于有了令斯大林满意的结果:1936年8月19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苏联合中心案”在莫斯科开庭。

莫斯科大审判一共三次,它是1937-1938年大清洗的高潮。

当年著名的列宁遗嘱中提到的六位苏共领导人,最后除斯大林外,另外五人——托洛茨基、委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和皮达科夫,在三次大审判中全部被处决,托洛茨基则因流放海外缺席审判,后被刺杀。

此外,领导十月革命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成员中有三分之二被枪决;十一大中央委员会的27人中有20人被枪决;十五大政治局的7人,除斯大林外,全部被枪决或暗杀;第一届苏维埃政府的15名成员中,除5人已经去世外,除斯大林外的9人全部被枪决。

1936-1938年间,苏共一半党员——约120万人被逮捕。(早在1929-1931年的清党运动中,就有25万人被开除党籍。)

大清洗完成了苏共的政治大换血。到了1939年,苏共党员干部中,80%是列宁死后才加入苏共的。

1937年6月11日,《真理报》称,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等8名将帅因叛国罪被捕,6月12日,报道称,图哈切夫斯基等8人已被枪决。

大清洗几乎整个消灭了苏联红军的军官阶层,红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有4万余人被清洗,其中1.5万人被枪决。大清洗枪决了5名元帅中的3人,4名一级集团军级将领中的3人,12名二级集团军级将领的全部,67名军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397名旅长中的221人。

    苏联红军在大清洗中的损失不仅仅是失去了大批人才,而且还损失了先进的军事思想。

    苏军元气大伤,直到1941年苏德战争开始时,还没能恢复过来,导致战争初期失利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