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迸发生命力
------浅谈如何让音乐在健美操教学中发挥灵魂作用
一、音乐在健美操教学中作用的主要表现。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音乐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增强欲念,从而使机体的能源尽快动员起来。健美操音乐一般是激情、震撼、动感的摇滚音乐,它能达到一种默契,使任何处于身心极度疲惫的人忘记一切痛苦,劳累投入到激烈的音乐中去,起到—种全身精神焕发,兴奋至极点的良好效益。通过播放音乐学生心情首先愉悦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热情。使学生一走进体操房,听到音乐老师还没教动作就想动起来了,真正的做到了自己要学,而不是逼我来学。
2、减轻运动对学生带来的疲劳感。
运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和锻炼,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疲劳。音乐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有直接的影响。她通过一定的节奏,速度和音调对人起到,镇静,兴奋,镇痛,调节心率,降低血压等作用。
在健美操教学中音乐始终贯穿其中,通过伴奏促进学生在掌握技能动作的各环节的自我协调,提高意识,减少疲劳的产生,提高运动效果。同时在课的结束时引用舒缓的音乐,使身体完全放松,真正做到健身、健心的效果。
3、增强学生动作的表现力。
在健美操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动作没有节奏或节奏忽快忽慢,没有韵律感,表现力不强。而健美操是按一定的“节拍”来编排的,节奏感很强。是用音乐的形式来体现的。因此,要结合音乐,让学生用音乐作口令。通过音乐伴奏培养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从而激发学生做动作时的内在表现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结合音乐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动作时表现能力的提高。只有理解了动作才能有表现。因此,先要借助音乐,让学生在熟悉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将动作用不同的情感表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过度到学生对动作的认识,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表现力,进一步掌握节奏感。
二、合理应用音乐,让教学更具科学性。
健美操课跟一般的体育课一样,也要求遵循生理机能的活动规律。根据生理机能的变化,一般分为上升——稳定——下降3个阶段。根据这一规律一堂课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音乐的选择也不是从头到尾都选择那些动感十足的音乐,音乐的节奏也应根据课的结构,由慢——快——慢。
1、上升阶段的音乐应用
课的准备部分一般是进行热身练习,这个时候可在强劲的音乐伴奏下进行伸展身体各部位韧带肌肉的运动。因为这时机体正处在上升阶段,因此音乐的节奏也要求由慢到快。在做关节活动时配以10秒16―20拍的音乐,等机体进入到活动的状态中时再配上10秒20—24拍的强劲音乐。这时踩上音乐节奏,做三步一踢的动作或跟着领操的同学一起动作,这样既不会感觉动作的枯燥,又能培养动作练习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稳定阶段的音乐应用
课的基本部分是以成套健美操动作练习为主题,在特定音乐伴奏下,进行规范统一的动作练习,根据练习者的水平一般配以10秒20—26拍的动感音乐。在后半部分时,练习者的疲劳程度逐渐加深,肌肉工作能力逐渐下降,这时选用音乐的目的是利用音乐作为节奏的标志,应将音乐的节拍与健美操动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因为练习者在乐意使自己的动作节奏适合这种引子,它能节省练习者生理能量的消耗,对动作的控制更容易,有助于在大强度练习下减轻疲劳又降低动作的速度。
3、下降阶段的音乐应用
课的结束部分是拉伸放松阶段,让机体尽快得到恢复放松。这时要选择1分60拍左右节奏的音乐。因为这种速度的节奏最使人保持心身平衡,血脉呼吸平稳。可选用柔和、缓慢、优美、动听的乐曲,如抒情的流行音乐,钢琴曲,轻音乐班德瑞的《日光海岸》、《森林之月》等。在这优美、舒缓、动听的乐曲伴奏下做整理活动可使练习者在大运动负荷练习后机体迅速放松,加快消除疲劳。在音乐伴奏下的健美操能取得良好的恢复效果,能使兴奋迅速降低并转移注意力,使机体的运动中枢从过度的紧张状态中放松下来,同时配以放松操,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呼吸,增加吸氧量,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
三、合理选配音乐,让教学更具生命力。
有的老师觉得健美操的音乐很容易找,只要音乐节奏跟动作节奏一样,能起到节拍器的作用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音乐是动作的灵魂,一套优美的健美操跳出来想要有让人心动的感觉,音乐的选择很重要。只有选配正确的音乐才能让动作的视觉艺术和音乐的听觉艺术完美结合,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也可以说,音乐的正确选择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如何正确的选配音乐,我有几点意见。
1、 所选音乐要有明确的主题思想。
一首好的健美操音乐应该有明确的主题思想,这样可以让老师在教学前创编时,充分了解音乐的主题思想和风格进行创编。同时,鲜明的主题思想更能让学生这体会音乐的内涵和意义,正确的理解动作,激发出学生的表现力。同时,也达到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作用。观赏者也能更加清晰的看到创编者的创编意图,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
例如:2008的奥运年,可选择与奥运为主题的音乐。如,啦啦队歌《中国必胜》,轻快、动感、激情的音乐一下就把欣赏者带到了运动场上。学生在“2008,北京奥运,中国加油……”的音乐声中挥洒着动作,充分表现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拼搏精神。在初学者学习基本步伐组合时,教师可选用节奏比较慢但却很有激情和冲劲的音乐,如徐怀钰的《向前冲》,体现出青春、活泼,不怕困难永往直前的年轻力量。主题更突出,学生表现也更为积极,课堂气氛也更为热烈。
2、所选音乐与动作相一致。
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更受同学的欢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健美操老师一般都会花心思去寻找音乐,然后精心地创编出一套与音乐相符适合学生练习的成套操。或者,根据大纲要求在已有的动作套路基础上去寻找和制作音乐。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健美操的动作应力求与音乐的风格和情绪统一起来,这样音乐才能有力地支撑动作,有效地烘托主题。
首先,我们应根据所要教的动作类型选择相应的音乐,然后分析音乐的结构特点。根据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和旋律来设计创编健美操的成套动作。每首音乐都有不同的风情,不同的特点,音乐风格受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各异,音乐情绪由于其发展的需要也运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和锻炼,但同时也时而刚劲挺拔,时而滑稽诙谐。有的热情、激情,有的活泼欢快,有的钢劲有力,有的充满爆发力和冲击力,有的团结向上……。如在上搏击课时,可用《重拳出击》等爆发力,冲击力强的音乐,同学们在音乐的辅助下,体验到了冲拳、弹踢的快感。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完美结合,在那一刻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同学们也容易找到了搏击操特有的爆发力、冲击力动作感觉。
另外,健美操一般选用节奏明快,力度感强的音乐。编排动作,制作音乐时还要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强弱一致。例如:踢腿的发力、大跳的发力、亮相的一刹那等,应该是设计在强拍音乐上,以增强动作的力度感和观赏的快感,而对一些落下、收回和转换等动作,应设计在在弱拍上。当然也可根据要求制作特效音乐,根据动作的风格制作滑稽可爱,或是一些强化力度的音乐特效来增加动作的感染力。
3、所选音乐的速度适合课堂内容和学生的水平
音乐在健美操教学中起着语言的指挥作用和练习中的口令作用。音乐的速度频率也决定了动作的节奏。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练习水平来选配音乐。而不是随便的拿来主义,觉得哪首音乐好听哪个老师上课用的音乐好,就直接应用到课堂中。这样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音乐也应根据学生的能力节奏,慢慢加快。如果给初学者太快的音乐,会使他们仓促完成动作,会会出现动作不完整、路线模糊、力度缺乏等问题,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影响学生对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同时也不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如果选择相对于学生水平节奏较慢的音乐,会让学生体验不到快感,课堂缺乏激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健美操的音乐速度分为慢、中、快三个速度。一般慢速为每10秒钟16~20拍;中速为20~24拍;快速为24拍以上。一般情况下,初学者用慢速和中速的音乐,然后根据水平的提高,教学的需要再慢慢过渡到10秒22—24拍的音乐,10秒24拍—26拍的音乐。
结束语
美好动听的节奏或激烈振奋的音乐结合健美操动作能激发练习者的兴趣,影响练习者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提高练习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音乐与健美操的结合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爱,在当今健身热潮的气氛下,让我们的课堂里也让这健美操的灵魂发出它的光芒,让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完美结合,迸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