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第二十二届第一次全会及工作组会议在法国召开


 

2010年10月18-22日,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第二十二届第一次全会及工作组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来自36个FATF成员、8个区域性反洗钱组织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其他国际组织的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外交部人员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全会讨论通过了阿根廷的互评估报告,鉴于阿根廷反洗钱体系存在着较大缺陷,全会决定由FATF主席致信阿根廷政府表示关切,并将派高级代表团访问阿根廷,阿根廷将执行强化的互评估后续报告程序并将由国际合作审查工作组进行审查。全会并讨论通过了丹麦、西班牙和瑞典的后续报告,鉴于三国取得的重大进展,其将退出常规后续报告程序进入两年一次的更新程序。

全会通过了新支付方式、信托和公司服务提供商两个类型研究报告,对其存在的洗钱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报告将在FATF网站发布。

为响应二十国集团(G20)的要求,全会讨论通过了利用FATF建议支持反腐败工作的参考指引和信息介绍文件,会议认为有效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措施将使腐败活动更加困难且更容易被发现。

全会继续讨论了第四轮互评估的准备工作,总结了前期对部分建议的修改意见,将就此继续征求私营部门意见。

会议讨论通过了更新“FATF公开声明”和其他被监控国家/地区进展报告文件 (详见:http://www.fatf-gafi.org/document/36/0,3343,en_32250379_32236992_46236900_1_1_1_1,00.html) 。公开声明继续重申对伊朗反洗钱/反恐融资体系重大缺陷的关切,呼吁继续对其金融机构和公司进行适当反制措施;声明继续关注朝鲜反洗钱/反恐融资体存在的重大缺陷,呼吁成员继续对有关风险予以关注;鉴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承诺实施FATF标准并制定了改进行动计划,FATF将其从公开声明转到了进展文件,鼓励其迅速落实行动计划。对于其他被监控的国家,FATF分析了其进展情况,呼吁这些国家继续采取行动落实FATF建议;鉴于卡塔尔和阿塞拜疆落实行动计划取得的重要进展,FATF结束了对其国际合作审查程序,并建议其与各自参与的区域性反洗钱组织一起继续改善国内反洗钱和反恐融资体系。

会议还讨论通过了自愿纳税计划(Voluntary Tax Compliance)的最佳实践文件,并对扩散融资、国家战略风险监控、自由贸易区洗钱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尊敬的郭声琨书记,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南宁,在首届论坛成果基础上,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和发展问题,这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有所放缓的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来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一、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提出的新挑战
迄今为止,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但全球经济仍只处于持续缓慢的复苏之中,且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进程也不平衡,因而,全球经济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主要发达国家情况看,美国经济的恢复增长近期有所放慢,政府刺激政策效果不明显,失业率维持在9.6%的高位,工资仍在持续下降,经济走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日本经济近期经受本币大幅升值的压力,加上国内需求乏力,经济增速有所下滑。在欧洲,主权债务问题虽已得到明显缓解,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虽然德国保持较好的复苏势头,并带动了欧元区多国经济持续复苏,但欧元区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仍有所加剧,特别是其南部地区包括爱尔兰等经济不景气。目前,欧元区失业率已连续多月维持在10%以上,致使经济增长可能将有所放缓。为了应对经济不振的局面,最近,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再刺激经济的政策。美联储继续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以保持足够宽松的货币供应,日本除降息至零利率外,10月8日又出台了5.05万亿日元的追加经济对策,上述这些举措将会促使全球流动性继续保持非常宽松,且国际资本跨境流动将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在此背景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将会共同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入、本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今年以来,巴西、印度、韩国以及东南亚多国已先后加息或上调准备金率,巴西、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央行也在积极干预外币市场。同时,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不时地显现,使得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外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影响。总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面对这一形势的挑战,中国和东盟等新兴市场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强经济金融合作,以巩固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复苏。
二、中国和东盟金融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和东盟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投资、消费等内需保持较快增长,外贸出口形势有所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果,东盟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工业生产增速维持高位,消费快速复苏,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特别是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全面提升了双方在贸易、投资等各领域的深入合作,大力促进了本地区扩大就业和经济发展。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达2113亿美元,同比增长43.7%,其中中国自东盟进口1118亿美元,同比增长51%。目前,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
在中国-东盟经济共同发展中,金融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清迈倡议》框架下,地区性金融危机救助机制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签署了6份总额为235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以来,为共同抵御危机,亚洲各国央行建立本币互换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的货币管理当局签署了总额为3300亿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积极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2009年12月,中国与东盟共同参与设立了总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大力提升了本地区解决流动性与国际收支问题的能力。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框架下推动成立货币与金融稳定委员会,标志着亚洲区域监督进程以及货币与金融稳定建设进入机制化阶段。积极参与亚洲债券市场建设,推动设立第一、第二期亚洲债券基金,并成为出资最多的成员之一。稳步提高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鼓励东盟各国金融机构来华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金融业务。建立“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首期募资10亿美元,向东盟国家提供的150亿美元信贷中的优惠性质贷款额度增加到67亿美元。正式开办人民币对马来西亚林吉特直接挂牌交易等。
2009年7月,中国政府选择上海和广东省内共4个城市率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试点的境外地域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2010年6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了包括广西在内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广东全省。一年多来,各项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业务稳定增长,人民币购售业务日趋活跃,银行代理结算网络不断扩大,促进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成效显著,推动了中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截至2010年9月末,中国各试点银行共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971亿元。其中,广西自扩大试点以来共办理业务50亿元,其境外结算企业90%以上分布在东盟国家。同时,允许境外货币当局和商业银行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增加人民币保值增值渠道;开展跨境项目人民币融资和资本项目个案试点。
总体上看,中国与东盟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金融合作,成果不断显现,对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和东盟的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金融合作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双方互补合作潜力巨大,金融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深化。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不仅为本地区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对加快区域金融合作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需求。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已经达成的合作共识,在互助互惠、合作共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各国中央银行的务实对话和政策协调,大力推动区域金融合作,促进区域经济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是继续推广双边贸易本币结算,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积极鼓励在区域贸易中采用本币结算,降低对第三方货币的依赖和汇率风险。完善相关本币结算协议,加快本币结算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建立现钞跨境流动机制,搭建货币跨境结算平台。稳步开展人民币对东盟国家货币挂牌交易和兑换业务。继续根据对外交往需要与有关国家签订本币互换协议,支持本币互换人民币资金用于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
二是完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维护区域金融稳定。进一步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落实外汇储备库各项制度安排,提高区域流动性救助机制的有效性。提升EMEAP、“10+3”监督进程等政策对话和经济监督机制,切实加强信息交流、政策评估和能力建设,成为更有效率和约束力的对话平台。建立健全区域跨境资金流动统计监测体系和早期预警机制,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合作,促进资本在区域之间的合理有序流动。稳步扩大亚洲债券基金规模,加强各国在债券发行准入标准、信息披露和交易规则等方面的协调,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
三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结构改革。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沟通和对话,继续实施符合本国国情和负责任的财政货币政策,保持合理、必要的政策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配合和协调,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平衡的结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四是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创新,提升区域金融竞争力。研究建立适应中国-东盟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金融机构体系,加快制定区域内金融行业扶持政策。着力消除制约区域内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的制度、政策等障碍,鼓励区域内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资金实力、市场定位等实际情况,通过设立代表处、分行、子行等形式进入对方金融市场,相互借鉴与学习,加快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推动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鼓励开展国际银团贷款、跨国并购贷款等新型贷款方式,加大对区域内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东盟,东盟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我相信,只要双方坚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拓宽合作领域,充实合作内容,提高合作层次,必将推动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区域内各国的长期繁荣稳定!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