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互联网巨头纷争不断,9月底,一场关于用户隐私保护的“口水战”骤然爆发,以360为首的公司与以企鹅形象的中国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腾讯公司展开了从暗斗到正面交击的纷争。两大互联网巨头以强大的用户基数展开了互相“反击”战,其纷争内容核心言在用户隐私,意在用户端的市场纷争。
这几家企业在联合声明中呼吁加入行业规范,其实在相互“口水“的过程中,通过软件提醒申明,以及网络语言互相的攻击,已经严重地扰乱了市场规则,冲破了商业道德底线。中国互联网缺乏行业法则,各大巨头门无顾脸面,无论形式多么的正义,其实质还是利益的纷争。行业自治,道德沦丧,网络暴力时代还是健康自由时代?用户在互联网使用各种互联网产品的同时也发出了无奈的声音:不专心搞自己的东西,净搞不正当的斗争。纷争的表面在位用户着想,可这时候有没有为用户着想?
搜索封杀,中小型企业利益OR互联网巨头利益?
谷歌被封杀了,百度一家独大。百度在中国占领了70%左右的搜索市场份额,其中中小型企业对百度搜索的依赖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平台。不过,在游戏领域,百度却遭到“封杀”的窘境。
遭到“封杀”的原因在于游戏行业的特殊性,百度自身有自己投资的网页游戏公司,其他网游以及网页游戏公司不希望通过购买百度关键词来推广自己,反而会影响自身的推广效果,影响自身的排名。游戏行业针对百度的封杀并没有做出恶劣竞争的举动,初衷在于自身品牌策略不符合百度产品。
其实,在另外一个角度,百度已经属于不正当的产品,对自己产品的眷恋已经成为了许多互联网从业者的双刃利剑。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用户最基本的信息来源,已经从营销方式上升为信息渠道。其竞价排名这种模式势必受到公平的质疑。负面信息的屏蔽,以及垃圾产品购买关键词广告,百度缺乏行业的舆论控制法律规范,三鹿的负面信息屏蔽事件说明了商业利益下的网路自由的沦失。
百度一直以来都在争夺中小网站的市场。截至2009年底,中国境内注册的网站总数达323万,其中 99%是中小网站。谷歌退出中国内地市场后,数百万的中小网站站长对以后的发展感到迷茫。百度联盟的恶意点击,以及自身的对竞争对手的封杀,使得中小网站对百度又爱又恨。
讽刺的是,6月与淘宝联盟的暗战,伤害的正是中小型网站的利益,如果每个互联网行业为了金钱与利益,利用自身产品来删除负面信息、恶意攻击,控制社会舆论和批评,屏蔽网络自由舆论,那么,互联网自由从何而言?这是政府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用户端封杀,用户隐私着想or用户端利益着想?
腾讯发起的 “联合声明”表示, 360炮制出一款名为“360隐私保护器”的软件,将腾讯QQ的安全检查和用户正常操作诬蔑为QQ“窥视用户隐私”,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以扩大影响。
360对腾讯QQ的声明回应,炮轰QQ打着为用户服务的名义“耍流氓”,风波愈演愈烈,到如今的各大行业巨头加入双方阵营,激战到了白热化阶段。
纷争的缘由,在于用户端。事件开始在腾讯悄然把QQ医生进行改版升级,一夜间,QQ医生安装到国内约1亿台电脑,市场份额升至40%,产品功能以及界面极其山寨“360”。360随之打出“用户隐私”牌,意在打击QQ医生用户信心,挽回市场份额。试想一下,如果360的主打产品-“免费杀毒软件”都被腾讯山寨而去,360未来的发展道路便是灰暗一片,360做出这样的举动,无惧于腾讯老大,都是站在用户端的利益着想、
用户隐私着想只是个幌子,无论是腾讯还是360,都是为了争夺用户端。国内互联网公司过多地追求公司间的利益博弈,在相互竞争的同时,没有站在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伤害的,永远是我们的用户。
试想一下,未来互联网产品竞争不规范下带来的影响:产品之间相互遏制,打开这个软件,也许打开不了另外一个软件,这样的环境,还是网络的自由环境?所有的工具都沦为商业资本的附属,你能想象社会主义未来的疯狂。
最后面的事,也许留给行业协会来规范,我们用户只能淡定地围观,不说话,只观看。中国互联网的两张牌:品牌,洗牌。我想,这个时候前者,已经没有,后者带来的互联网格局的变化----我们正在亲眼见证。
文章供稿:中国营销资源在线网记者/ 陈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