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世博、长三角


1163819    云游10天,胡汉三回来了。 

世博、长三角   邹蓝

 

上海世界博览会将在今天(2010年10月31日、星期日)的12点宣告结束。

据说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去参观的超过7000人次。

我是其中的7000万分之一,因为在10月下旬,因为借到杭州参加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管理学院两家举办的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的机会,就近到上海参观了大半天的世博会。

本来没有特别计划去上海,因此也没有特意想去。不过既然到了杭州,250公里外的上海顺便一下也可以让旅行计划超值。如果再顺便回无锡呆一两天,那就更值了。好歹高铁已经通了,上海到无锡110公里左右仅仅50分钟,而杭州到无锡高铁370公里是115分钟。票价在当地人来看比较昂贵,而拿物价更昂贵的广东来比,却还是实惠得很。比方说,广州深圳之间的动车,110公里左右,票价80大洋,比同样距离的上海无锡之间的高铁61元还贵19大洋呢。

特大台风鲶鱼给上海带来外围阴雨影响的头天,下午2点半左右进场,晚上10:30关门时出来,在里面逛了8小时。回顾起来,看的都是南半球为主的前殖民地国家:拉丁美洲和非洲。

参观从中南美洲联合馆开始,然后有秘鲁、古巴、智利,哥伦比亚,巴西,墨西哥,加勒比联合馆,阿根廷(到门口时已经关门,只能算敲门而未入)。随后是机会主义的行动,进了南非馆,出来后直奔非洲联合馆。出来时已经是10:30了,发现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斯洛文尼亚还能进入,于是再多了一个馆。意外收获是厄瓜多尔馆内有民俗乐队Sisay现场演奏安第斯山区民间音乐。

排队最长的是墨西哥和巴西、哥伦比亚,没有超过半小时。美洲的两大联合馆,基本是随到随进。难怪上海有说法,加勒比联合馆是最清静的,而最热闹的是沙特馆,据说进去要排队8小时。固然我最怕排队,但是这次我偏好的恰恰平均排队时间很少。

因为拉丁美洲是我自己的热点。1978年-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的,就是拉丁美洲研究,也去过墨西哥、巴西、智利,哥斯达黎加等四个拉丁美洲国家。进一步了解感知拉美国家,是我的兴趣之一。英国、法国、比利时、波兰,捷克,匈牙利等欧洲国家我也长短停留过,如果有时间,再多了解一点也很好。奈何我只有这点时间,加上对有相对更独特文化的拉丁美洲更有兴趣。我的选择,恰好跟大众热点距离很远,这对我太合适不过了。

再说,加勒比联合馆都是岛国小国,但不是离岸金融中心众多,就是海外注册避税企业热点,再就是国际度假休闲圣胜地。那里的热带小岛国,农业资源充其量也就是咖啡和甘蔗等,不足以养活人口。但是那里有国际旅游界著名的3S说法:Sun海,Sea海,Sand沙滩。因而对于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重地的官员,研究休闲度假和相关产业的学者人等,去看看加勒比联合馆,应该有大收获的。

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文化特色,与国际流行的欧美文化特色有相当大的不同,这种差异性,正是我的兴趣所在。当然,非洲各国的馆,是我机会主义想利用8小时多捞多得的想法支配下去的。中南美洲联合馆我白天进去一次,晚餐后夜色中又进去了一次。难怪夜场票只要90元而白天要160,因为晚上有些馆就关门不展了。晚上哥斯达黎加部分就关闭了。

追热点看稀奇是一种参观法,知道自己兴趣是什么要具体看什么,则是另一种参观法。我在排队中还发现另外一种买椟还珠的参观法:有人什么都不看,就等着排队进入盖章在所谓的世博护照上(留念还是准备以后倒卖我就不清楚了)。因为我只看不盖章。听那些人自己的交流,还有的是时间不值钱的老人,受子女的委托专门来盖章的。

真是形形色色的人和形形色色的动机,以及形形色色的参观方法。不管公众热点在那里,我只看我有兴趣的。

先简短说到这里,以后有详情介绍。

2010-10-31

 

C片区场馆(我发现网络介绍有遗漏,我自己补了点上去):

沙特馆,意大利馆,英国馆,法国馆,瑞士馆,西班牙馆,卢森堡馆,荷兰馆,德国馆,波兰馆,比利时-欧盟馆,俄罗斯馆,挪威馆,瑞典馆,丹麦馆,荷兰馆,美国馆,加拿大馆,欧洲联合馆1,欧洲联合馆2,捷克馆,斯洛伐克馆,埃及馆,

C区展馆中我到过的有:中南美洲联合馆,巴西馆,加勒比共体联合馆,墨西哥馆,智利馆,委内瑞拉馆,古巴馆、哥伦比亚馆、阿根廷馆,秘鲁馆、南非馆,非洲联合馆,斯洛文尼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