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之楼市江湖观察:河东深圳,河西成都


手机版之楼市江湖观察:河东深圳,河西成都

低收入群众现身说法,广厦千万间,解决居有其所问题。

万科展位居于展场显目位置。

万科LOGO,穹顶之上大放光华。

穹庐之内,还是待客户如上宾。


中海与万科比邻,同是巨头身份。

中海口号,体现力量。



中房叙说和成都的情缘。


这是中房的志向表达。

华润口号更是贴近城市。


华润展位当然风华倍现,滋润人心。


复地强调人文关怀,还有世博概念。


保利亮相,就是要金碧辉煌。

绿地集团的气魄,从巨大滚动投影屏上可见一斑。

绿地,显示的就是气派!

蓝光,成都本地领军角色。


好像是蓝光MM,记不太清楚了。



南湖国际社区风情撩人。

花样年好像是数盘携手出展。
香港华人置业集团三盘联袂,看重地铁利好。【图片待续】

 

 

老话有道,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的是风水轮转,各领风骚,命数与天数,规律与运道,当下形势与未来情状,虚言之,实指之,就如天下之“分分合合”一样,一种概率而已。三十年,约略说说罢了。

 

巧的是2010,深圳真的年届三十。这座城市算是立在“河东”“河西”的界口上,回顾展望,评点研判,是一门热闹的学问。深圳楼市走过三十年,命运怎样,足够观察家和占卜师们大展眼光和才智。

 

“河东”“河西”,总是要有比衬,才显出江湖变数。拉来成都和深圳做比较,成都或有点不屑。古来蓉城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金沙遗址的文物,唐宋诗人的吟哦,足令花重雨湿的锦官城,表现出倨傲。

 

但是,刚刚过去的三十年,天遣造化,改革伟力,渔村腾身为都市,竟如川戏之变脸!于是,楼市也有了“中国地产样板房”的徽号,甚而是一年两度的房交会也戴上了“中国地产第一展”的桂冠,这是深圳一直居于“河东”的自负与骄矜。作为中国楼市的大势排序,深圳总是列阵于一线城市,而成都,顶多在二线城市的阵营里角逐争雄。无论央视曝光还是政策考量,深圳和成都不在一个档次论高下。前者很河东,后者觊觎之。

 

但历史果真如小姑娘,喜欢变着脸儿打扮。到了三十年这个坎儿上,风水转到河西去。2010,轮到成都楼市大展光华,而深圳端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两座城市都在“金九银十”的时分举办秋交会,都在“十一”开幕,但是,两下光景大不同。“河东”“河西”,泾渭分明。

 

因为一个出差机会,蓉城鹏城两地走了走,只带了手机,拍了些模糊的照片,

争取能贴一些上去。影像模糊,是个技术问题,补救无方;但事理基本明了,且用文字做点大略的说明:

 

一、成都房交会,旗帜鲜明。展会主题“住成都,好安逸”,上合政策,下应民心,突出楼市居住功能之首要属性。说明办展的主脑清爽,或者说智慧,口号喊得很响亮,底气充沛,顺便给一座城市做了一个天大的广告。见者闻者,可心动心。深圳呢,琢磨了一个“智变”的标签,有求取变化的内心冲动,但是如何变,为谁变,谁昏昏,谁昭昭,没有思量明白。品牌展、教育展、生态展的牌牌,缤纷出笼,但是主线懵懂,听者观者,不明不白。

 

二、成都展场,大牌云集。万科、中海、华侨城、雅居乐、花样年等国内和珠三角一线品牌,大施身手,竞展芳华;中房集团、绿地集团、复地集团、中粮集团、保利集团、世茂集团、恒大集团、首创置业、华润置地、中国铁建等业内巨头,也重磅出手,各显霸气;和地黄埔地产、九龙仓、香港华人置业集团、新世界中国地产、香港中渝·国嘉地产等港资房企,更是不甘人后,争露锋芒!至于成都包括川渝本地的发展商,如蓝光、置信、华宇、中大、红星国际、润扬、南湖、隆鑫、天晨、腾启、成房置业、佳乐、美盛、三盛、合能、摩尔、卓锦、鑫苑(中国)、陇海、嘉楠、金堂、蒲江、建发房产、易诚国际、……等等(可能划属有误,未取资料,只是现场用手机点拍),不能一一尽数,阵容非同小可!而深圳除了星河、振业、深物业稍可撑持门面,不足观也。万科虽是参展,比之成都万科之展位,何其寒碜也夫!

 

三、成都展位,无不出彩。上述参展商,倾注重金,竭尽巧思,不是展位豪奢,就是构思奇异,非标设计、特装工艺,真可谓为抓眼球,不惜血本。可惜相机功能和本人技术过于初级,不能记录其盛。记得一家金堂展区,广有数百平米之巨,八盘联展,气场浩大;紧邻就是蒲江展位,面积不让金堂,通体以碧绿、夸张树枝为写意造型,呼唤绿色、生态、健康主题,引人驻足。要知道,金堂,蒲江,仅仅成都市郊的县区而已。那些大牌巨头展位的立意表达、空间营造和材料出新,就更不在话下了!回来看到,深圳万科出展,只是一个庸常到家的摆摊儿,工本和心思,与成都万科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绝非是一家品牌名企的成本控制谋略,而是对于两座城市未来楼市的投注!再,摆摊几乎构成深圳展馆的主调,这就不由得不令人有“河东”、“河西”之叹了。又,深圳媒体沸沸扬扬报道,香港数十个一线楼盘参展,到了现场寻来觅去,原来在临近展馆侧门处,中原代理租了大约一两个标位大小的地方,设了一个门脸儿,簇拥走动着一批发香港楼盘资料的人士,这就是消息报道的底料?这个展位放到成都任何一港资房企的展位旁边,说仅有五分之一、十分之一,未免过于刻薄,但,大大相形见绌,是一定的了。

 

四、成都文化,彰显个性。房交会前两天,成都一家房地产门户网站召集了一个访谈,地点选在宽窄巷子的“花间”,主持人抛出“双城记”的话题,开宗明义第一问,就是比较成都和深圳两个城市的文化。我很不能同意深圳没有文化的定义,不过我承认成都文化是从骨子里透出来,魅力无处不在;深圳文化则是日日浇灌生长,蓬勃而驳杂。记得鸟鸣声中,成都万博置业的米瑞蓉破解多元文化,担当城府金融顾问的项超描述移民文化,成都花样年的刘宗保归纳不同经济基础上的不同文化,成都星彦的张猛则指点深圳文化令人燃烧,成都文化给人滋养。闻听,如饮好茶。看展,亦如是。常见的炫目灯箱、多姿美女之外,琴书作伴,以棋为几,塑像俨然,公仔出街,“官吏”巡游,机器人做模特,以及三国人物粲然登场,仿佛空城之上,童子抚琴、诸葛摇扇、张飞荷矛、关羽持刀……触目皆成图画,侧耳可闻经史,而时空之交错,令人大生兴趣。也是可惜,未能全程影像记录,憾乎!深圳展场不乏热闹,但,除了召集看楼鼓动买房(当然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题中之义!)的直接撩拨之外,有没有更多一点的文化体­­味?

 

五、成都客户,支撑有力。表面上看,是参展商的客户细分功夫做得比较足,提供给各类客户的居所,比较多样和充沛:除了别墅、豪宅,也有公寓、洋房,除了水岸大宅,也有地铁小户,除了古典府第,也有现代E居,除了“一步青城山”,还有“号外”“摩玛城”,可以打出“E族的基地,好玩的家”,也可以标榜“关注老年人的幸福居住”……这么一来,形容为“客户云从”,就不空洞了,此其一;其二,也是米瑞蓉、刘宗保这一班成都权威话语者们的分析,成都楼市的购买力,不仅是成都本土居民(当然这支力量很重要),还有的就是成都四郊县区市有住到省城来的愿望和实力的人群,还有周边省、自治区有住到成都来的向往和条件的人群,这样的客户群体所形成的楼市支撑力量,不可小觑。说到底,展会所号召的,或者人们所追从的,在深圳,或许就是一种欲望;在成都,的确就是一处地方。又所以,成都喊出了“住成都、好安逸”的口号,深圳喊不出,如果硬要提炼一个口号,难道是“买深圳,很赚钱”?尽管没有错,好像不很舒服。

 

当然,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那么,深圳是一座人人都想投资乃至投机的城市,即便是外来参展者,看中的也是深圳躁动的荷包,说白了,那份繁荣和热闹,多半是鼓动和诱惑深圳人到外面买房,和深圳这座城市的人居幸福指数没有关系。

 

而成都呢,是一座所谓“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是一座很多人都想到那里居住的城市。外来开发者、建设者、置业者看中的是成都的宜居品性,和这座城市的现实与未来价值有关。

 

这就是不同。这也是“河东”与“河西”的分野。

 

深圳,已然“河东”,不要再妄自尊大,不要动不动以“中国样板房”自居了。一时眺望“河西”,也不要紧,风水还会轮转的,就看你能否找到曾经光荣的路径,更能否找到未来重拾荣誉的方向。

 

成都,当然也要记住,没有理由沾沾自喜。当下世界,风骚各领几春秋,难说。“河东”“河西”,规律在焉。还望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