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人 婚 恋
王先金 编著
1-1 毛泽东的四次婚姻 (4)
杨开慧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毛岸龙
1926年冬天,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大儿子毛岸英4岁,二儿子毛岸青两岁,杨开慧身怀六甲,即将生第三个孩子。毛泽东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斗争中,需要请个保姆照顾妻儿,就这样,陈玉英经人介绍来到杨开慧身边。
陈玉英是宁乡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从小就给人做童养媳,十岁外出帮工。来到杨开慧身边的那年,她快30岁了。夫家姓孙,人们叫她孙嫂。
毛泽东问了孙嫂家里的情况,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留下吧。”
杨开慧亲切地对孙嫂说:“你到了我家里,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不要当我是你的主人,彼此不要分上下,我们做一场朋友。”
1927年2月,毛泽东与杨开慧又来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住在都府堤41号。那时,毛泽东工作十分繁忙,白天不是开会,就是在讲习所上课,晚上很晚才回家,有时顾不上吃饭就开始写作。虽然开慧正临近分娩,身边又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但为了减轻毛泽东的负担,她经常根据毛泽东的写作提纲,夜以继日地整理、选择、综合调查材料,用她秀丽的毛笔字抄写在稿纸上。终于,这部集结了毛泽东与杨开慧辛劳与智慧的文献诞生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像一声春雷,给濒临绝境的农民运动带来了新的、不可遏止的生机。
1927年旧历三月初三,杨开慧在医院里生下了第三个孩子岸龙,孙嫂守候在医院照料产妇和婴儿。四天后毛泽东才赶到医院来看望,毛泽东说:“开慧,对不起,这么多天我都没来得及看你。”杨开慧说:“不要紧,你的事情更重要。孩子到了要下地的时候,你在身边我要生,你不在身边我也要生。孙嫂把我照顾得挺好的,你放心。”
毛泽东抱起岸龙,风趣地说:“冒(没)哪个换掉我的毛伢子吧!”逗得房间里的人都笑了。
一个星期后,毛泽东把妻子和孩子接回家中。杨开慧在家“坐月子”时期,夫妻恩爱之情可以说到了沸点,毛泽东决心利用这一绝好机会,来弥补自己过去对开慧感情上的疏忽。有时忍痛放下自己急于进行的工作,走到床前逗逗毛毛,同妻子说些体已话。
同年四月,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由于与陈独秀意见难于统一,毛泽东又被排斥在外,在家“赋闲”。为了帮毛泽东排解心中的忧闷,杨开慧陪着默默无语的丈夫登上了黄鹤楼。看万里长江,烟波浩渺,毛泽东吟诵了一首诗,表达此时沉重的心境: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八月七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
“八七”会议作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及在湘鄂赣粤举行秋收起义的决定。
会后,毛泽东和杨开慧一起回到了长沙。毛泽东在沈家大屋召开了改组后的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具体布署了秋收起义。
毛泽东要去指挥秋收暴动的前夕,送妻子杨开慧回到她的娘家板仓,留她在长沙地区农村参加、领导地下斗争。杨开慧对这次同丈夫长时间的分别,各种思绪纷至沓来。但好强的个性及自尊,阻止她说出想同丈夫一同上山的要求。杨开慧在感情生活上,特别是与毛泽东的夫妻感情方面,是极其温柔的,尽管她是不愿依人的小鸟,但在毛泽东面前她完全保留了旧式家庭妇女把丈夫看成偶像的传统心态。能与丈夫朝夕相处是她最大的满足。
“开慧,明天粉亮,我就要动身哒。你何解(怎么)不说一句话呢?”
杨开慧在灯下缝补他的行装,没抬头去迎视丈夫的目光,也没开口。毛泽东分明看到妻子手中针线上挂着一串晶莹的泪珠。他心头好似塞进了一团棉,喉头发梗。他望着这个与自己共度了七个寒暑的女人,心头涌起了无限感慨......
“开慧,你哭出声来吧。毛泽东晓得你是个特重感情的人呐。我也晓得,这次分离,不知还有没有再见面的机会呢。如果......”
“润之,快莫讲不吉利的话。”杨开慧急忙捂住丈夫的口。
毛泽东将妻子的手拿开说:“共产党人不信咯套,出门硬要讲些壮行色的话,那是心虚的表现。我是讲的你心中要说的话呢。”
“就你行,我心中的话,你何解晓得?”
“怎么晓得,你那双大眼睛告诉了我一切嘛。”
开慧忙侧身用袖揩干了眼泪,将补好的衣服替毛泽东穿上。她深情地注视着丈夫,猛地扑在丈夫肩上低声哭泣起来。
“润之,你快走吧。再过一会,我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控制得住。”
毛泽东轻轻捧起她的脸,凝视着那满脸泪痕,坚定地说:“不,你不会那样的,你是我最引为骄傲的女人,我上山,你留在家坚持地下斗争,干的是同样的革命事业。还有我们的三个毛伢子要抚养成人,开慧,你的责任重大哟。”
杨开慧听完毛泽东的话,咬着嘴唇,揩干眼泪。一宵依依话别不觉已至天明。毛泽东走到床前,俯身亲了亲三个酣睡的儿子,与妻子相视一笑,轻手轻脚地走出了家门......
飘峰山已在望,毛泽东连声催着已经相送十余里的妻子打回转:“开慧,千里送行,终有一别。回去吧。”
“你再不回去,待会毛伢子他们一醒,赶上来扯住我的脚,怕真走不脱哒咧。”
杨开慧默默地将行装递给毛泽东,伫立飘峰山下一小山丘上,当丈夫的身影在她的视野中变得快模糊时,转身又跃上一个更高的山丘。天上一声孤雁鸣叫,她心头涌上了一阵凄凉的失落感......
板仓的斗争是坚苦的,为革命东奔西忙的开慧,仍时时思念着深爱的丈夫毛泽东。1928年10月,接到毛泽东用暗语写来的信后,开慧不觉百感交集,写了一首怀念毛泽东的诗,题为《偶感》:
天阴走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杨开慧长沙英勇就义
1927年蒋介石背叛了革命,疯狂地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革命遇到极大困难。那时毛泽东和杨开慧还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由于敌人很猖狂,环境很危险,敌人到处抓毛泽东,使他们的活动很不方便。毛泽东就对杨开慧说:“我们不能在一起了,在一起很容易被敌人发现,不只是杀头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对革命带来损失的问题。”于是,毛泽东住了一夜,第二天就离开了家。临走的时候,他对杨开慧说:“你要准备好一切出去干革命,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和你取得联系。”毛泽东就这样和杨开慧分别了。
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带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杨开慧留长沙板仓坚持党的工作。
杨开慧回到家乡,一方面进行外出革命的准备,一方面从事家乡的革命工作。那时,她住在湖南农村,她把周围的农民都组织起来,向他们宣传革命的道理,她在当地群众中广泛地传播革命火种,深入到贫苦人家里宣传革命道理,当地的农民亲切地称杨开慧为“霞姑”。
孙嫂在杨开慧家当保姆已经四年了。杨开慧忙着革命工作,将这个家和三个孩子都交给孙嫂照料;孙嫂则把自己的一颗心完完全全扑在这个家中。
有位邻居对杨开慧说:“霞姑,你家请了这样好的保姆,真难得。”孙嫂却对那位邻居说:“莫这样讲,遇上这样的主人,是我的福气。” 杨开慧烈士
孙嫂在杨开慧家做保姆是有工资的,每月5元钱。看到当时杨开慧也很困难,孙嫂主动提出不拿工资,还把以前积蓄的工资全拿出来,贴在家里用掉了。
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后,用暗语给杨开慧写了一信,大意是说,我在这里做买卖,赚了钱,生意兴隆,而且还提到自己的脚伤。直到1928年初才辗转到了杨开慧手中。杨开慧激动万分,连夜给丈夫写回信。
毛泽东的信被送到一个叫罗家铺子的地方,罗家铺子是党的地下交通站,孙嫂每隔几天就到那里看看有没有信。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信,也是由孙嫂送到罗家铺子。
但关山远隔,此后再没有收到回信。
杨开慧曾多次要求去苏区工作,但身边拖着三个孩子,加之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重封锁,党组织无法批准她的要求。
1930年7月底,在李立三“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统治下,红三军团围攻打长沙的行动,使长沙、平江、浏阳一带的地下党组织和亦卫大队大部暴露。八月初,红军被迫撤出长沙后,曾仓惶逃窜常德的敌四路军总指挥何键卷土重来,以“清理战场”为由,成立了湖南省清乡司令部,自任司令,滥杀滥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与此同时,伪清乡司令部在板仓一带到处张贴“通缉”毛泽东和朱德的反动布告,许愿多少银元;还扬言抓不到他们俩,捉了毛泽东的妻子杨氏,也悬赏大洋一千。板仓一带的反革命势力倾巢而出。
正在这时,何键密令范庆熙限期捕拿杨开慧到案。接到这张催命符的范庆熙,更加卖命地策划起来。他派陈密探扮作“沙罐客”,在板仓附近打探、叫卖。
这一天,陈密探在板仓下屋附近转了半天,午后时分,这家伙以口渴为名,鬼头鬼脑地闯进了杨老夫人的厨房找水喝,恰在这时,有个中年妇女正从厨房提水走出,他判断是杨开慧,便立即报知了范庆熙。
范庆熙正在为前两次没有抓到杨开慧大为恼火。这次得到密报,禁不住狞笑起来。晚上,十时左右,范庆熙和陈密探一起纠集了“铲共义勇队”八十多名匪徒,分成八个小组和一个八人的特务班,直扑板仓,午夜时分围住了板仓下屋,范、陈二人亲自带领特务班去捉拿杨开慧。
这时的开慧,刚刚处理完白天的工作,准备了第二天需要的文件,正准备休息,突然传来急促的狗叫声,还夹杂着纷乱的脚步声和树枝的碰撞声。她立刻意识到自己被敌人包围了,连忙翻身起床,拿出枕边的党的文件,轻轻地推开房门,快步走到卧房旁的没有窗户的小杂屋里点着了火。火光映着她那镇静的脸,她从容地拨弄着纸屑,加速着文件的燃烧,直到火燃全部熄灭。
杨开慧处理完所有文件,并穿好了衣服,面对疯狗一样的敌人。
1930年10月24日早晨,六十多个武装特务包围杨开慧住的地方。敌人先将杨开慧的母亲抓来逼着她敲门。
杨开慧打开门,问道:“有什么事吗?”站在她面前的所谓铲共义勇队范队长说:“没什么事,请你到长沙走一趟。”
敌人一进来,就翻箱倒柜,拳打脚踢,用麻绳将杨开慧和孙嫂五花大绑,杨开慧说:“她是保姆,帮我家做事的,抓她干什么?”那个范队长说:“这个保姆不一般,必须带走。”
这时,天已亮了,“霞姑被捕了”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男女老幼不顾一切地赶来,把板仓下屋围得水泄不通。愤怒的群众捏紧拳头,厉声责问:“开慧犯了什么罪?”“凭什么抓她?”就这样,杨开慧和她八岁的儿子岸英一起被敌人带走了。
杨开慧不幸被捕后,何键一面指使敌伪报刊发表新闻,一面召集师以上人员开会,弹冠相庆。他们以为,一个杨开慧,胜过千万名地下党员,抓住了她,便可以一举破获长沙,甚至湘鄂赣边区的所有地下党组织。
杨开慧、孙嫂和毛岸英被敌人抓去了。敌人把她和三个孩子关在长沙警备司令部的监狱里,当天便过堂进行审讯。
敌人问:“毛泽东在哪里?你们的地下党在哪里?你在东乡一带煽动农民都干了些什么?”
无论敌人怎么问,杨开慧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知道。”
皮鞭、竹鞭一齐向杨开慧身上疯狂地抽打。
杨开慧的回答还是三个字:“不知道。”
敌人换了一种刑具,用一根碗口般粗的木杠压在杨开慧腿部膝弯中,几个男人踩在木杠两头用力往下压。
杨开慧昏过去了,敌人朝她身上泼冷水。
孙嫂在一旁痛苦地喊着:“要打打我,她身子弱,不禁打。”
反动派说:“你禁打是吧,那就打你。”
他们当着杨开慧的面开始折磨孙嫂。
天天提审,天天受刑,杨开慧和孙嫂被敌人折磨得死去活来,但是,她们始终没有屈服。
敌人对杨开慧说:“只要你声明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马上可以放你回去。否则,你只有死路一条。”
杨开慧说:“要杀就杀,我不会听你们的。”
“现在你面前仍然摆着两条路,上有老母,下有三个孩子,你要好好想想啊!”
“我早就想好了!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杨开慧头也不回地说。
杨开慧被捕后,地下党曾多方营救,并派专人在长沙活动,还计划组织力量营救,但因敌人防范甚严而未能实施。当地群众联名要求释放开慧,国内一些知名人士得知开慧被捕的消息,纷纷拍电报给长沙,要求释放开慧。反动头子何键十分惊恐,深怕夜长梦多,决定对杨开慧早下毒手。
1930年11月14日清晨,湘江上空朔风哀号,乌云翻滚,长沙街头狂风怒吼。敌人将开慧五花大绑,押往刑场,面对狱中患难与共的难友,她深情地说:“同志们,别难过,做革命工作,冒死就险,牺牲就牺牲,人活百岁也要死的,只要我们坚持斗争,总有一天会出头的。”说罢,她又从孙嫂怀里接过岸龙,紧紧地抱在胸前,亲了亲他的小脸蛋,轻轻抹去挂在他腮边的泪珠说:“孩子,妈妈今天是要革命去了,你要记住这一天!”然后,把岸龙交给孙嫂,抹去眼角的泪珠,昂首挺胸,神态自若地走向刑场。
她在牺牲前,从容地对孙嫂说:“我死之后,请你把孩子带回去。等他长大了,你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年仅29岁的开慧,为了自己向往的伟大事业,献出了瑰丽的青春。
开慧牺牲后,亲友们不畏白色恐怖的威胁,当天即冒着生命危险,把她的遗体运回了板仓,安葬于青山环绕的棉花坡上。
一个月后,在井冈山的毛泽东从敌人的报纸上知道了开慧遇难的消息。历历往事涌上心头,他怀着沉重的负罪之感,提笔给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深切地表达了对开慧的哀婉痛悼之情。并寄款请他为开慧修墓立碑,上刻“杨母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等字。
杨开慧烈士陵园
那时,法官宣判死刑时,会让犯人选择枪毙或砍头。杨开慧选择了前者,因为她不想让头颅被挂在公众场合示众。不过,她的死刑并不是由法官来宣判的,而是由湖南省主席、军阀何键直接下令的。刽子手并没有让她迅速死亡,她身负重伤,倒在地上挣扎。后来处理遗体的人发现,她手指甲里全是泥土。
正转战在赣南、闽西的毛泽东,从报纸上惊悉这一噩耗时,悲伤地哀叹:“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崇尚新风俗的毛泽东一反常规,倾其所有,寄款到千里以外的板仓,给杨开慧修墓立碑。即使是日后身居高位,毛泽东仍没忘记这位亲爱的夫人,时常派儿子去祭奠。
杨开慧同志英勇地牺牲了,她不愧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杨开慧去世多年后,1957年当她年轻时的女友李淑一出现在毛泽东面前时,这位被扯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生活困扰着的巨人,对先前那清纯的婚姻生活,对杨开慧真挚的爱情,发出了声声感慨。他将那沉淀在心中几十年的眷恋之情,凝聚笔端,写下了一代巨人讴歌崇高爱情的千古绝唱《蝶恋花》来怀念她: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宵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960年毛泽东还提到她说:“我认为开慧同志的牺牲是壮烈的,因为当时岸英还在她身边。”
1962年,当友人章士钊请教该词中“骄杨”作何解释时,毛泽东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后来,毛泽东应邵华、毛岸青的要求,把这词写给他们的时候,又把“骄杨”写为“杨花”,并说“称‘杨花’也很贴切。” 毛泽东与李淑一
此后,毛泽东还多次托友人、子女为杨开慧扫墓。并关照开慧的母亲及兄嫂。杨老夫人去世时,毛泽东亲自写信吊唁致哀,并嘱与其“亲爱的夫人”同穴。
和杨开慧同时就义的还有她的堂兄弟杨开明。杨开明于1920年参加革命,在大革命时期,曾担任过香港地区特委书记,他是被一个姓刘的叛徒出卖后被捕的,敌人知道了他和毛泽东的关系后,对他格外严加看守。把她和杨开慧一同关在长沙市陆军监狱里。敌人审问他时他痛斥敌人说:“你们要审问什么?老实告诉你们,你们要的东西,一点一滴都不能从我口里得到。要杀便杀,杨开明精神不死,共产党员越杀越多。”在赴刑场经长沙大街时,他呼革命口号,敌人吓慌了手脚,就在他的脖子上放一把刺刀。但杨开明越说越响亮,敌人又把刺刀抽出来,从他嘴里刺进去,他的鲜血直流,但杨开明仍然怒目瞪着敌人。看到这种情况的亲友和群众,都低着头偷偷地流泪......
1957年6月,毛泽东的老朋友许志行到北京见了毛主席,他在北京呆了十来天,直到7月2日,临走,毛泽东让交际处安排许志行到韶山去事宜,买了车票,还给了他500元钱,特意说明这是自己的稿费。
许志行来到了湖南长沙,见到了毛泽民的夫人王淑兰。
36年前,许志行和毛泽民、毛泽覃一同到王淑兰家去过旧历年,一直过了正月十五看了龙灯才回到长沙。三十多年了,他看到王淑兰,她还是这么矮,可是胖了,脚也还是缠过的小脚。与过去一样,许志行还是亲切地叫王淑兰为“四嫂”。两人回忆过去时,王淑兰向许志行说起杨开慧被何键杀害时的情景:“毛主席的一个孩子一同被抓,本来也要杀,旁边有人说,孩子无罪,也未成年。何键说:好,那么过十二年再杀吧。放了出来。开慧死得好惨!和她一同被枪杀的有许多人,打开慧的枪没有打中要害,半夜里她醒来了,在棺材里叫,人家听了去报告,何键的人又将她拖出来打死了。”
(注:《名人婚恋》最新电子版本约有80万字,有精美图片340幅,有需要的网友,可与我联系。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