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瑷珲(3)


瑷珲曾是一个丰饶、美丽而富于活力的边陲重镇,康熙年间曾当过内阁学士兼吏部侍郎的流人杨宜有诗为证:“绝塞寒云冻不开,全凭人来唤春回。儿童踏臂欢呼处,争看灯官上任来。”“赫赫前驱清道旗,青红皂肃两边随。朱标告示当街挂,新署头衔灯政司。”“倾城鼎沸闹秧歌,红粉新妆细马驮。不信使君有真妇,罗敷过处看人多。”看,瑷珲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民俗场面是多么生机盎然,三百年前的瑷珲是多么耀眼,而此时的哈尔滨只不过是个渔村。

瑷珲有座魁星阁,它的建筑年代大约是在1892年至1900年之间。1900年瑷珲被沙俄焚毁时古城唯一幸存的建筑物就是魁星阁,然而这位见证沙俄疯狂屠杀中国人的魁星阁却被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时炮火击毁。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其实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明说过。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主编1961年出版的《中国史纲要》对“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一字未置,那或许是当时中苏关系局限而成。然而不论是沙俄还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都没有放弃对中国领土窥视和夺取的企图。1969年中苏珍宝岛、吴八老岛之战,吓得地委赶紧搬迁500里之外;1979年中越之战时苏联在黑龙江流域陈兵百万,我成千上万边民仓皇逃离,甚至有人在逃离过程中不幸丧生。最紧张的时候,小镇通向黑龙江边的路口都布下了地雷,每天晚上地委大院的高墙上架着机关枪。那日早晨起来看见有陆陆续续的人在走动,上前一问,才知他们听到信息说前一天晚上苏军要攻打过来,便仓皇逃到离城20里的稗子沟青年农场躲避战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