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瑷珲(2)


瑷珲诸多位清代将军拼洒热血却因晚清政府的腐败而无法保住可爱的家园,使中华民族遭受了一场大劫难;而他们为民族捐躯百年后的石碑也遭遇了一场劫难,只是更让人悲愤不已的是它不是来自夷族的焚毁,而是那场令人发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不屈的瑷珲城曾在清朝出了有案可稽的24位将军、都统、大臣,他们多半战死疆场或远戍伊犁、蒙古等边缘地带,死后很难从大漠或沙场运回故乡,因此就只有9位将军的石碑竖立在瑷珲城南的松树林中。黑油油的瑷珲沃土是他们的灵魂归宿,他们静卧在这片英雄血染的土地上久久地注视着自己的家园些微变化,他们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抵御外敌不屈的英雄,他们是瑷珲人民的优秀儿子。然而那罪恶的文革,竟然向那民族英雄石碑下了黑手。我的一位爱辉老乡、曾长期工作在黑河和省城政法口的领导对我说:“文革那年我听说爱辉城南松树林里的黑龙江将军石碑被人破坏了,那时我已被撤职被批斗了,但我立即求人找了台吉普车去了事发地。但是石碑已经被一位生产队长用炸药全部炸碎,他把碎石当做机库的奠基石。我把他痛骂了一顿,然而这有什么用呢?它已经于事无补了。”那不是一个人的行为,那是“破四旧”的战果,那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那是对封建反动统治阶级的鞭挞。爱辉城留下的唯一石碑就这样在造反有理、革命无罪的口号声消亡了。苦哉,我的故园爱辉!,悲哉,我的苦难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