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0月网上热点


  十月网上热点,你关注多少?

  五中全会筹划“十二五”、“嫦娥二号”探月、招录“工农”公务员、央行时隔三年首次加息、居民阶梯电价拟推行、多城市出台住宅“限购令”、乳企网络乱战,谁是赢家、基层公务员日记催人泪下、智利矿难救援奇迹、货币战争硝烟起……

  这是《半月谈内部版》归纳的十月网上热点,这里有国家大事,也有民生,笔者重点关注几个热点并及时作了解读:

  一是10月18日落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未来五年政策导向,五中全会是精心布局关键时期发展的重要会议,勾勒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等各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的提出说明未来5年我国将从追求‘国富’转向更加追求‘民富’。研读相关公报、建议,看政策导向给国人带来哪些机会,特别是老百姓关心的高房价,“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参见解读《“十二五”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二五:哪些新生活值得期待? 》、《解读十二五规划:“扩大内需”上升到新高度等等。

  二是“嫦娥二号”飞天探月。10月1日晚,“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将由长三丙火箭发射升空。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30日,嫦娥二号实施一次轨道维持,卫星返回100100公里的圆轨道。29日10时34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升轨控制,虹湾区成像活动圆满结束,卫星近月点返回100公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表示,作为世界三大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之一,嫦娥二号成功突破四项关键飞控技术。这四项关键技术是:直接地月转移轨道重构技术;姿控力精确补偿定轨技术;近月点非对称轨道控制技术;飞行控制智能规划技术。2010年10月1日,我匆匆和几位金融家结伴而行,西昌追寻“嫦娥奔月”……充分体验祖国科技发达、经济发展的喜悦和自豪感,参见《在西昌追寻“嫦娥奔月”: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是央行时隔三年首次加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这是中国央行时隔近3年后的首度加息。央行最近一次加息是在2007年12月,2007年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央行曾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09年9月份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又开启了降息空间,5次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存款利率。

  央行时隔三年首次加息有助于抑制通胀,有助于调调控楼市抑通胀。参见《央行终于加息,楼市调控政策力度将加大》。

  四是多城市出台住宅“限购令”。其内容是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限购两套住房;对于能够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 在暂停在本市拥有2套以上(含2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以上(含1套)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在本市购房。对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执行。“限购令”对房价、成交量已产生影响。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新“国十条”),由此开启了2010年楼市调控的大幕。4月新“国十条”其中规定,“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新“国十条”出台不久,4月30日北京出台了楼市限购令。

  2010年9月下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央行、银监会、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国税总局等部委联合出台了系列政策,对楼市实施第二轮调控。9月2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出台了《对各地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通知提出四项要求》,其中指出“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将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限购”又一次出现在调控的诸多措施当中,第二轮调控也显示了中央政府对楼市调控的决心,并且将问责对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不力的省级政府,在此背景下各地限购令纷纷出台。

  针对各地纷纷出台限购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10月15日发布风险提示,提醒购房人及时了解调控政策,避免由于违反限购套数,导致无法办理合同备案或房地产登记的情况发生。近期,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止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七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五项措施”,一些城市出台的细则中,对居民家庭的购房套数,采取了限制措施。 限购令出台后,由于个别购房人超出当地规定的家庭限购套数,新购住房无法办理合同备案或房地产登记,引起了一些经济和法律纠纷,给购房人带来了重大风险。对此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风险提示,郑重提醒房地产交易各方参与人应当详细了解房地产调控政策,重点是本地区限购住房套数的相关规定,防止因对政策的不了解而产生经济和法律风险。同时,房地产销售机构要加大对限购措施等调控政策的告知力度。

  限购令简单易行,其实施主要依赖各城市房管部门的房地产产权登记和网络签约两个信息系统,不需全国联网。目前住建部正在推进40个重点城市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联网,这项工作非常有价值。系统建成后,将可有效支持开征多套房房产税,并可优化40个城市范围内的限购。参见《楼市调控日益精准,十万退房潮隐现风险》、《中国应建立住房“身份证”就能有效抑制投机》、《楼市调控为何成交量下降而高房价难降?》等等。

  五是上海世博会以最优雅的姿态圆满谢幕。184个日出日落,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外企业参展,7,308万参观者流连忘返,200多万志愿者无私奉献……

  上海世博会今年5月1日正式拉开序幕,这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办的又一大型国际活动,历时184天,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超过7300万人次游客争睹。寄托着中国希望的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31日落下帷幕。无论是参加的国家、地区和机构,还是入场人数均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叉一次成功举办国际性的盛会,向世界展示了当今中国的实力。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以说是最具亮色的着力点。按照主办方的设想,这一主题词要表达的基本理念是:“以创新为动力,建设绿色城市,构筑美好家园”。设计者援引亚里士多德的话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专家估计,其经济效益将比北京奥运会多达3.49倍。这庞大的商机不仅将造福上海的餐饮、娱乐、商业等行业,就连邻近上海的诸多城市,也都分得到一杯羹。 对本届世博会的经济产出效益,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认为,将是北京奥运会的3.49倍。陈信康预计,上海世博会的“产出影响”为794.77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量消费”为468.64亿元,世博游客的主要消费领域是餐饮、购物和娱乐等行业。

    对于上海,世博或有更大的意义——促进上海城市产业转型。 目前,围绕后世博的开发已经开始。据悉,上海十二五规划已将世博园区开发列为重点,“使之成为上海国际化新地标”,共同构成上海沿黄浦江产业带。

  “广交会是战术性的,管1年;世博会是战略性的,管50年”,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的一句话,或许预示着世博会红利的收获才刚刚开始。参见《精彩的世博会,将有助于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等等。

  生活在当今时代,每天都有大事、新闻事件发生,与我们的思考、生活、工作密切相关,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有重点关注,也有一般关注,如《三峡工程175米蓄水成功》,智利矿难救援奇迹、货币战争硝烟起,乳企网络乱战等等,抓住重点,聚焦感兴趣的事件,解读留下研究资料。

  蔡律    2010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