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王健林捐款10亿元支持南京大报恩寺的重建。
一时间,网友对他的善举产生了怀疑。如果我们是君子,对于任何人的善举都不应该怀疑。哪怕他是乞丐,他是囚犯,甚至是我们的敌人。或许是10亿元太多,太招风,有人放不下疑惑。如果他捐一两亿,估计质疑的人减少一半。与质疑的人相比,王健林的一生中,与其他企业家相比,他的确做了不少善事,有着一颗乐善好施的心。
乐善好施是一种心灵的召唤。任何一次捐赠,我们都不能以钱财的多寡,评判一个人的善心大小。但我们时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汶川地震时,我们把企业的捐款做成排行榜,鄙视那些捐的少的企业。在鄙视时,自己却一毛不拔。
上一次,王石捐少了被人骂。这一次,王健林捐多了,也被人怀疑。如果不捐,也会有人骂。我们有资格质疑、谩骂他们吗?有网友说,建寺庙不是慈善,建小学就是慈善。这种理解,让人无语。在宗教里,佛教的善与基督教的爱,都是人性的善。在《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耶路撒冷前往耶利哥的路途中,他遇到了一伙强盗。他们剥去了他的衣裳,还把他打了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后来有一位专门从事布道工作的祭司从这里路过,看见了这个躺在路边的被人打伤的人,祭司没有管他就走过去了不大一会儿,又有一位专门从事祭祀的利末人来到这里,他看见了这个挨打受伤的人,照样没有管就过去了。
唯有一位素来被犹太人看不起的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这里,他看见这个被别人打伤后扔在路边的人,就大发善心,就用油和酒精给他消毒洗伤,给他包扎好了,然后扶着他骑上自己的牲口,把他驮到一处客店,叫店主好好照顾他。为了继续赶路,第二天一早,这位慈善的撒玛利亚人又拿两枚银币来交给店主说:“你要好好照顾这个受伤的人,不论花多少钱,等我回来的时候,一定如数还给你。”
任何向善的行为,都是值得赞扬的,而不是去怀疑其有何目的。我们不能把行善强加给富豪,成为他们的义务。从某种程度上讲,真正的善良不是眼泪,而是伸过去的一双充满爱的手。
文/杨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