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论调,自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每当房价上涨较快时,就有知名专家高喊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有些专家借此吓唬老百姓,言之凿凿地说,类似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生成与崩溃马上就要在中国大地上重演,房价就要雪崩,飞流直下三千尺。可是,至今房价仍在上涨,泡沫没有破裂的迹象,实在让唱衰派的泡沫论调无地自容,泡沫论也被证明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谎言,真实地不能再真实的谎言了。
谢国忠先生是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论的坚定支持者,其关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论断每每被各界引用以吓阻普通老百姓进入市场,购买自己需要的房屋——因为泡沫论的一个潜台词是,明天的房价有可能暴跌,等上一段时间,泡沫破裂了,可以低价捡些便宜货,岂不更好?有些刚性需求者听信了他们的话(如地产三剑客),在等待中,房价节节攀升,越等越买不起房,财富积累的速度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在等待中,越来越贫穷,压力越来越大。
着实令泡沫论的拥趸们沮丧的是,谢国忠先生最近的讲话,不认泡沫论这壶酒钱了。他说,“我过去认为房价是泡沫,但是我从来没有写过什么时候会掉过,前几年写过,可能到2012年,因为房地产是一个比较长周期的市场。”谢先生说的很明白,房价存在泡沫,这是客观事实,但是,他可从来没说过泡沫什么时候破裂。如果你相信了他的论断,并自以为泡沫就要破裂了,那是你自己的事,与他谢国忠无关。
同样地,地产三剑客(牛刀、曹建海、时寒冰)也反复告诫老百姓,刚性需求人群,房价存在泡沫,随时有破裂的危险,高房价必然要倒下,要雪崩,要大家坚决不买房,逼迫房价下跌。是不是可以用谢国忠先生的逻辑演绎说:我三剑客预测房价下降,并没有说那一天啊,有可能明天,有可能明年,有可能5年以后,泡沫破裂了很吓人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当炮灰啊。他们似乎永远没有错,错在该死的开发商,错在政府不作为,错在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可从来不反思自己有没有错,理论根据是什么,如果自己错了,是不是该勇敢地承认呢?时寒冰道歉了,是好同志,其他人呢,有没有为自己的言语给老百姓造成的损失道歉呢?
现在看来,关于房价过高的说法是多么缺乏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关于房地产市场泡沫即将破裂的判断是多么无知。谢国忠先生说:“中国的通缩是一个实体经济的通缩,但在资产市场里面是一个非常通胀型的,而这个通胀是完全反映了货币供应量的上升,十年来中国货币供应量上升10.6倍。如果银行的表外资产的扩张和民间的一些资产扩张,加起来是5倍以上。我们看到土地价格上升是反映了货币供应上升幅度。”倘若三剑客们知道了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就不会劝阻老百姓买房了。可惜的是,个个号称“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经济学专家”者,被实践证明为超级大忽悠。连最起码的“泡沫是一种货币现象”(西方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的话)都忘记了,“专家”又从何谈起呢?
这里,我们要再提一下张五常先生的“财富积累的仓库”概念。当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时候,老百姓口袋里钱多了,就要优先解决居住问题,居住是第一要务,有了房子,老百姓才可以把自己的财富储存起来——它们是肉体的家园和精神的寄托所。不论是晋商、还是徽商、浙商,有了钱,就要盖大房子,大院落。我们文化中有种基因,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这是“农耕文明”的特色——富足的、安定的,小康之家,安居乐业,人和土地形成稳定的关联。而重商游牧文明的特色是动荡的、不安于现状的,对房子与土地的眷恋远不如农耕文明(见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所以,西方人可以接受不停地租用房屋的观念,而我们中国人宁愿不吃不喝也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纵然家徒四壁,但这是属于自己的领地,可以把家庭的“喜怒哀乐”储存起来。所以,关于中国房地产需求的判断,我们必须基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大胆些。这点,也许是很多喝了西洋墨水太多的专家所不能理解的。
因此,纯经济学分析只有有限的道理,我们必须考虑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应该做出更大胆的预测,至少比谢国忠的要大胆一倍,更接近任志强、金岩石的说法。
同时这也是本人的判断。这种判断基于本人一线操作经验,以及太多的同学、朋友找我咨询买房事宜,周围的人即使有了第二套房,也四处张罗亲朋好友投入房地产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建议那些存在刚性需求的朋友,如果你不愿意申请政府提供的保障房,或者自己没有资格,那么,就按自己的需求时间表,及时作出决策。千万不要听从那些“真实的谎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