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颂蚩尤”真伪之辨


 
 
“孙中山颂蚩尤”真伪之辨
 
 
2010年7月23日以来,涿鹿县“三祖文化办公室”副主任、网名“三祖使者”,在《国学网》、《光明网》、《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网》等许多论坛,连篇累牍地发帖子,说“孙中山称蚩尤是‘中国第一革命家’”,并说明了他是根据《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而言。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孙中山称赞过蚩尤与否?现在,我们就来对此进行一个详细的辨析:
 
一、《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的出现和传播的经过
 
     《合肥阚氏家谱》由其族人“阚彦闵等纂,1921年木活字本,共30卷,首1卷,24册。 这篇序言最早是以《孙中山先生的遗文》,作为1933年8月7日《国闻周报》第10卷第31期的“补白”刊载的。1975年张其昀先生主编《国父全集补编》将其收入,由台北中华学术院出版;1991年,陈锡祺先生主编、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年谱长编》将其收录。1993年,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的宋霖先生,写了《孙中山〈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考辨》一文,发表在《江淮文史》2003年第3期上。但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辑、中华书局于1981年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则未收录此文。
 
二、我们的辨析
 
       第一,此文对黄帝、蚩尤的评价,与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以及孙中山本人公开发表的文章完全相反。此稍举例如下:
       (一)孙中山组织和领导的同盟会,一直依中国的历史传统,尊轩辕黄帝为“人文初祖”,以黄帝肇造的文明国家制度,为中华开国之始。所以,在发动推翻清帝统治的革命活动中,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等,一直采用黄帝纪年。以至于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成立之际,各省代表会议,认为应改黄帝纪年为阳历,故通电全国曰:“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二)1908年同盟会祭黄帝文:惟我皇祖,承天御世,锺齐孕灵。乃圣乃灵,允文允武。举修六府,彰明百物。翦蚩尤於涿鹿,战炎帝於阪泉。挥斥八埏,疆里万国。用是奠基中夏,绥服九州,声教覃敷,讫于四海。凡有血气,莫不尊亲。自是以後,圣子神孙,历世相承,尧舜以禅让缉熙,汤武以征诛定乱……
(三)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1935年的祭黄帝陵文:
  盖闻功莫大于抚世建国,德莫崇于厚生利民;勋莫高于勘暴定乱,业莫彰于创制修文。粤稽邃古,榛榛;野处血食,民莫遂其生。于赫元祖,睿智神明,爰率我族,自西徂东,而挞伐用伸;弧矢之利,威棱震,莫敢不来宾。武烈既昭,文德乃兴:始制冠裳宫室,粒食农耕;史皇作书,雷岐医经;婚姻丧葬,罔不典制灿陈。治化之隆,无远不届,既迈古而铄今;况乃以劳定国,亦毕生以惟勤。此其所以贻民族保世而滋大者,历四千六百余载,而神功圣德,犹赫赫如在其上,以佑启我后人。昔吾党亦尝凭籍威德以号召海内,遂收光复之绩而大义以申。丁兹忧患荐臻之会,长蛇封豕,异族既以相侵。缅怀创业之耿光大烈,我后人孰敢不力排艰险,以复我疆园,保我族类,夙夜黾勉以自奋?庶几金瓯无缺,光华复旦,以慰我元祖之灵……
(四)1912年孙中山孙中山手书的 《祭黄帝陵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为什么同是一个中国同盟会的组织者,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领袖,在《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中,则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立场大逆转,歌颂起叛乱者蚩尤为“中国第一革命家”,毫无任何历史根据地攻击“轩辕氏夺其祖神农氏之天下”呢?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怀疑这个《序》文的真实性!
 
第二,《国闻周报》是由胡政之1924年8月在上海创办的,1926年迁往天津,19362月又迁回上海,193712月停刊。1933年8月7日在第10卷第31期发表此《序》文时,根据其以“补白”的处理方式,证明不是编辑部发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手稿,而是一个抄件,甚至是阚氏族谱纂者送到编辑部的。所以,编者对此文的看法在疑信之间,并不多么重视。用我们评论编造出来的假新闻稿的话,就叫做:“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所谓“补白”,就是编辑在排版作业中,为了填补在排版中露出小块空白的一种补救措施。这种临时补入的,多是不太重要的短文,其作用主要是为了使版面整齐。
 
第三,此《序》最令人费解的就是无写作日期。《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连同标点符号计算共有五百余字,书写用不了多长时间。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落款书为“中华民国九年四月”,竟然没有写明具体日期。正因为如此,《孙中山年谱长编》在收入此文时,就无法在时间上进行处理,只好按“4月上旬”插在11日与12日之间。于是,就成了这个样子:“4月9日,伍廷芳发表离粤宣言……复函陈树人,告照准域多利交通部仍保留。……4月10日,致电李绮庵,询问收复广东战事。……4月11日,蒋介石奉先生命抵漳州。……4月上旬,为合肥阚氏重修谱牒作序。……4月12日廖仲恺自漳州来电,报告他同陈炯明商谈准备归粤的情况,请先生设法使李厚基给粤军支持。……”
文章、文件作者,在落款中署明准确日期,这是所有人自然而然的习惯,特别是领导人或领袖,就更是如此。尤其是写几百字的短文章,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来的,有些人甚至在日期之后还会注明几点几分的具体时间。《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没有具体写作日期的本身,就足以说明这不是出自孙中山之手,而是一篇伪造的文字。之所以不署明写作日期,就是伪造者不知道孙中山先生的每日行踪、及具体社会活动。署明了准确的时间,就极容易发生与孙中山公务活动相矛盾的情况,因而露出作伪的马脚。
 
         第四,据《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称,《序》文是孙中山应阚钧所请而作。但除了《合肥阚氏重修谱牒》里自家的介绍外,国史档案中有关他的生平则不详。从零星史料查阅中,仅知阚钧1915年曾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反袁肇和之役,该役主要由陈其美等直接指挥,起义之前,革命党人制定计划,“陆路方面,则于进攻制造局外,分攻南市,袭上海县城,夺警察署,别遣游击队,破坏电话电灯两局”阚钧担任何职也不清楚。现在,唯一一件孙中山与阚钧有关系的文件,就是孙中山的《批阚钧请资函》,其文曰:“日来因种种意外之事,罗掘已空,实无力相助,幸为谅之。”而《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第一次见著报刊,已是孙中山逝世8年以后的事了,这是一件既无手稿,又无写作时间,更无历史档案材料证明、当然也无直接证人、乃至旁证能够证明的事情。
 
        第五,《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的言论,有诸多不合历史事实之处:
      (一)蚩尤,非其本来姓名,“蚩”字,其涵义为愚蠢、丑恶、丑陋之意;“尤”字,是罪过、过失的意思,如《易·贲》:“匪寇婚媾,终无尤也。”它作为副词使用,则是“格外”、“更加”的意思。所以,“蚩尤”二字,说是坏得太厉害了!如此,岂有姓氏可传?阚氏,出于齐卿阚止之后,按《姓氏考略》之载,原是鲁昭公时齐邑之名,齐大夫以食邑为氏,因有阚姓。这,如何能与五千年前的蚩尤挂上钩了呢?
      (二)黄帝、炎帝,乃古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同父而异母。此为《周书》、《国语》、《左传》、《五帝德》、《新书》、《史记》所共载,故《周书·尝 麦解》载周成王之语云:“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黄帝〕命赤帝分正二卿,〔赤帝〕命蚩尤于宇〔宇于〕少昊,以临四〔西〕方,司□□〔少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赤〕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太〕帝〔常〕,用名之曰‘绝辔之野’。”而《序》文则言“因轩辕氏夺其祖神农氏之天下,(蚩尤)乃集其党徒81人,精究战术,能为风雨雾霾以助战,与轩辕血战……”这,不光是根本没有读过史书的胡说,而且违背科学精神,连神话故事都用上了!显然,这不是讲求科学精神的孙中山先生说的话。这也是1981年出版的《孙中山全集》不收录的原因。因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毕竟对中国近代史、近代伟人思想等,是有研究的。
 
结 语
 
综上辨析,《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的作者,不是孙中山,而是阚彦闵。捧蚩尤为“中华民族文明始祖”的人们,近来发现了此文,便如获至宝,边篇累牍地进行吹捧,其实这很有点滑稽: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出《通知》,严禁炒作反面或负面历史人物形象,盲目举办祭拜活动,防止文化遗产被滥用、歪曲、造成文化遗产庸俗化、功利化之后。他们就急于要捞一根稻草。其目的,当然不是为叛乱者蚩尤辩护,而是为自己的恶搞历史、歪曲中华传统历史文化内涵的行为辩护。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注释:
国家档案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713页。
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617页。
③⑦见《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239~1240页。
《中华革命党本部通告肇和起义失败经过》,黄季陆主编:《革命文献》第46辑,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69年印,第168页。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4册,第262~253页。
见《尚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