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经费压缩为何难?
梁发芾
近期的《 新世纪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到一些让人郁闷甚至泄气的事。包括中国的行政经费过高而无法压缩,十二五的改善民生八字没有一撇,而征税却实实在在地开始了。一些专家教授也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得出结论:压缩行政经费,减税,都没有可能,没有空间。
按照一些机构的调查,中国目前的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大概是32%以上。而政府行政支出占GDP的比重,2006年已经到了19.3%,现在或许20%也过了。而国际上平均情况是,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不超过10%。也有专家研究指出,从1978年到2006年,财政支出中用于行政管理的费用增长了143倍。
行政管理费用用于什么了?公务员的工资, 住房,福利,以及人们都知道的三公:公费出国旅游,公费招待吃喝,公费购车之类。公务员人数越来越多,要拿工资,工资还要增长,退休后还有远远高出企业职工养老金的退休金。而中国的公务员更有意思的是,除了真正进行行政管理的政府工作人员以外,党政工团妇,甚至还有一些搞巫术做三陪的作协文联之类也纳入公务员管理,吃财政。你说,这样庞大的队伍,除了坐吃山空,还有什么可能?
但是,对此没有办法。报道说,“2008年因汶川地震,国务院要求中央国家机关一律压缩当年公用经费5%,节省的资金专项用于抗震救灾。经努力,此举节约资金15.45亿元,仅占当年中央政府本级支出的0.1%”。“近两年,中央政府压缩行政经费的举措,主要集中在出国(境)、会议、公车购置及运行和公务接待费用。对此要求,许多政府部门采取了转嫁费用的办法,比如,一些中央机关官员借用地方驻京办车辆,一些政府会议和公共接待由企业买单等。这样的结果是政府实际的行政费并没有降低”。“预算新科目改革正在推进中,目前预算编制仅到类、款层级,没有细化到项、目,财政部门也难以汇总出行政费用的总体数额。压缩行政费支出,只得要求各预算执行单位自行上报压缩前后的数额。这样的状况,压缩行政费易演变成数字游戏”。
总之一句话,压缩不了。政府所做的,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
西方国家的政府行政管理支出,为什么能够保持在政府总支出的10%以内?人家能够做到,而中国为什么做不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这里怎么体现不出?或者说这种高昂的行政管理支出本身就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咱们行政管理经费无法压缩的原因根本就在于,你希望政府自己压缩自己享乐的费用,那无异于与虎谋皮。人家西方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由老百姓来控制政府的钱袋子,你收多少,需要我同意,你支出多少,你支出在什么地方,也需要我同意。你的支出预算和细节是公开的,我的监督是随时随地的,你只要拿公款谋私,你就失去选民的信任,你得卷铺盖走人,执政党如果不能壮士断腕,那么,连同这个政党也得失去下次的大选。近日报道的新西兰的某高官用用于公共支出的信用卡支付了两瓶酒,被举报,只好辞职走人,而美国的某个官员因为公费支付家属的旅游开支,也只好走人。外在的制约,选票的约束,使得你不得不将行政开支降下来,将腐败支出降下来。
在中国,你企图保持这种不受外在监督的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让官员自己减少主要用于自己职务消费的行政开支,怎么可能呢?没有任何可能。我前些日子说过,中国历来的王朝,如同大草原的狮子,百兽之王,没有谁能奈何它。只有当它吃完所有能够吃到的动物,没有食物的时候,它自己就真正地约束了自己:它只有完蛋。但凡有那么一口可吃的,它决不会也不能主动约束自己的胃口和繁殖速度。这是一种极为低级的动物性统治方式。
所以,自我约束的行政管理经费的缩减是不可能的。他们进行改革而让社会约束他们,让社会分享权力,则或许是走出困境的一条道路,但是,看来也仍然不现实。问题的症结正在于:国家被认为是一个属于他们的莫大产业,他们认为不管他们怎么做其实都是自家在处理自己的产业,与他人无关。近日有关政治体制改革,不是在强调四个坚持,第一个坚持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吗?这样的体制改革只能是行政管理经费更加膨胀,因为加强领导一定是以扩大队伍和权力为前提的。
行政经费压缩为何难?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