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拉升工行意图 后市两种应对策略


揭秘拉升工行意图 后市两种应对策略

   自09年以来,A股一直以流动性驱动的“讲故事”行情为主要特征。泛滥流动性需要行情的“故事”作抓手,行情的“故事”需要流动性来催化,两者堪称绝配。回顾以往,行情的股市无所不在:稀土和永磁成为比黄金还珍贵的稀缺资源、产品价格涨20%股价就能涨200%、区域经济的“胡椒粉一撒”行情就遍地开花,把未来几年上市公司准备投入的募投项目,在假设条件下形成的“八字还没一撇”的利润来作为目前看好行情的依据已经成为市场普遍现象;甚至在美联储“二次量化”刚刚出炉的时候,部分投研机构已经开始预期QE3……。因为流动性泛滥且能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态势下无处可去,在经济转型期可讲的“故事”众多,两者因素的“你唱我和”使许多投资者形成了大牛市的认识。

   尽管目前的市场仍存在“流动性幻觉”,但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政策层面,抑或是流动性因素,以及行情可讲的“故事”丰裕程度都正在面临一个转折。我们早在上半年曾作分析,今明两年的GDP增速如果按季度分解的大数将是11%、10%、9%、8%;7%、8%、8%、9%的分布,即使目前略修整为11%、10%、9%、9%;8%、9%、9%、10%的分布,也意味着在明年上半年之前是个环比逐降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在国际粮价大涨促使我国秋粮价格上涨,秋粮价格上涨正在向下游食品、冬季副食品传导,后期又将面临圣诞、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消费高峰的形势下,明年4月份之前的CPI将是按月逐升的趋势。无论各方面承认与否,在明年上半年之前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滞胀”的经济背景。因此,行情可讲的“故事”将越来越少。

   尽管目前市场仍存在着“流动性幻觉”,但行情最核心的驱动因素——流动性拐点正在形成。主要原因在于:

   本次“流动性刺激”的大爆发始于美联储的QE2。实际上,我们曾分析提示,美联储这次进行QE2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中期选取“拉选票”,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

   一方面,QE2的规模十分有限,远低于QE1的1.7万亿美元,且在按月实施过程还会面临重新评估,最终能否得以完全执行还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QE2本身在美国议院内部存在分歧,且招致国际社会普遍抵制,使得美国声誉、美元信誉大幅降低。“地球人都知道”,美联储“印出的钞票”流向美国实体经济少,流入资产市场与新兴经济体多,难道美联储“印钞票”是为别人做嫁衣?

   因此,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落幕,QE2最终无影而终的可能性更大。正因为,其他新兴经济体看懂了美国这曲戏,所以在QE2出台后,才敢于无视“传说中的热钱流入”压力,纷纷反其道而行之立即采取紧缩措施。也正因为QE2的政治含义远大于经济意义,QE2出台后的美元指数即刻转强。

   因此,QE2对全球投资者心理方面的刺激作用远大于“美联储又印钞票”其本身。我们之前曾分析提示,“之前的超额投放+目前的超低利率”是全球流动性高度泛滥的主要原因,心理刺激大于实际效用的QE2出台,使全球流动性释放达到巅峰。换言之,QE2出台之后的全球流动性形势已经形成一个盛极而衰的拐点,QE2出台后A股将面临“热钱大规模流入”只是许多投资者的一个幻觉!

   从流动性的内部环境来看,我们上周分析提示,本轮通胀与2007年有所不同,尽管CPI数据没有2007年高,但对经济、对社会的危害更大。2007年的通胀以大宗原材料价格暴涨传导的工业品通胀为主,这次则以粮食价格大涨的消费品通胀为主,在2007年经济欣欣向荣的时候,工业品通胀尚能向下游传导,如今的消费品通胀若继续传导下去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民生。对此,我国政府不可能没有作为,并且在国际粮价大涨促使我国秋粮价格上涨,秋粮价格上涨正在向下游食品、冬季副食品传导,后期又将面临圣诞、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消费高峰的形势下,“防通胀”已经迫在眉急,在“保增长、防通胀、调结构”的政策组合中已经成为头等要事。目前,“流动性泛滥是促使通胀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已成管理层的共识,因此,“管理流动性”已是调控政策的核心,唯有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相结合,才可阻击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泛滥流动性对物价的四处煽风点火。因此,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适度从紧”已是个可确定性预期。

   我们上周分析提示,市场热议的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池子论”并非是指股市,而应该是一个包括多种准备金率、加大加息频率、持续发行大额央票、对外汇热进出针对性管制、增大明年国债发行规模等若干措施下的“一揽子”,目前这个由货币政策组合拳形成的“池子”已经被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公开证实。尽管第二次加息还没进行,但上周三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上升了15个基点、三个月央票利率上升了4个基点,意味着第二次加息已经进入“论天数”的状态,目前已经可以确认进入了加息周期。

   我们认为,以上“池子”中的措施可能还只是现阶段阻击通胀的具体举措,更应该值得重视的是下月初即将召开的全国经济(金融)工作会议中对明年宏调政策所确定的基调,由于明年上半年面临的通胀压力更大,因此,在本次“经融”工作会议所确定的明年宏调政策基调出现系统性转向已是大概率事件!紧缩性举措可能远不至一个“池子”。我们分析预期:新的紧缩性举措至少还有:

  (1)目前流动性泛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去年与今年信贷的超额投放,因此,明年的信贷规模可能会从今年的7.5万亿收敛到6万亿左右;

  (2)由于明年全年CPI水平可能达到4%,因此明年的利率中枢将可能上移到3.5-4%;

  (3)一方面为了控投资、调结构;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的显性负债率已经超过50%,隐性负债率接近70%,货币收紧后也意味着支出压力的形成,因此明年财政政策也可能由“宽松”调整为“中性”。

   至于热钱和通胀压力下储蓄分流形成的流动性,它们永远是跟着财富效应流动的。只要影响流动性的外围因素一变化、政策面一变化、行情调整使市场财富效应弱化,市场流动性可以在一夜之间消失。流动性一消匿,所有行情“故事”都会成为一片浮云,这已是流动性驱动行情的最大风险所在!

   对于现阶段行情,继续我们上周的分析提示,无价值增长、无“故事”可讲、无送转可能、流动性也“驱不动”的中石油、工商银行等出现“抽搐性行情”,意味着行情整体已经进入残局阶段。虽然短期行情在市场的“流动性幻觉”影响下,利用我们上周分析提示的2930点支撑仍能“扯上一段时间”,类似于周一盘中间隙性拉涨停的个股行情仍会屡见不鲜,但在“较低增长+较高通胀+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行情整体趋势向弱是个大趋势。

   操作上,短线策略:行情能守住2930点则个股行情继续活跃,继续存在买跌杀涨的交易性机会,破2900点则需恪守止损原则。中期策略:在行情尚未震荡落定,基本面形势错综复杂,绝大多数股票估值严重高居的态势下,继续谨慎观望,在行情调整较为充分之后再来挖掘“年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