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是航空杀手还是催化剂?


 “2月,郑州到西安高铁开通,两地之间的航线就停飞了。”11月16日,在成都举行的国际航空城发展精品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蔡临宁抛出一个敏感的话题:四川一边在新建区域机场、增开新航线,一边又在全力推进高铁项目建设,两者能“兼容”吗?

  高铁冲击波渐行渐近

  “武广高铁建成后,南航的航线就受到影响。”在蔡临宁看来,高铁被称为航空杀手似乎正成为业界的一种共识。

  凭借不相上下的舒适度、快速和票价优势,高铁和航空的竞争格局已经体现出来。在日本,新干线开通后,日航停飞东京至大阪、名古屋等航线;在法国,欧洲之星快速列车占伦敦-巴黎运输市场份额的70%。“在某些航线上,高铁的确会对空运造成替换,尤其是500公里以内的。”专家们如是说。

  根据新调整的《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客运专线将达到1.8万公里。作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以成都为核心的四川高铁建设也纳入国家战略。

  “成渝高铁正式动工,成绵乐城际铁路也在抓紧建设,今后更多的高铁项目在四川建成后,肯定会带来航空格局的变化。”蔡临宁如是说。

  航空布局面临调整

  航空面对冲击,如何应对?

  “首先是四川航空布局的调整。”作为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合作的物流与企业展中心中方主任,蔡临宁对四川航空业早有研究。“绵阳机场的航班主要是到北京、上海、广州,作为中小型机场,这种布局并不适应发展要求。”

  在蔡临宁看来,在美国,与绵阳类似的机场航线主要是服务于一线机场,航线呈现出分散式特点;而在中国,大多数机场航线过于集中于政治、经济中心。在美国,最大的亚特兰大机场拥有美国6.45%的客流量;在中国,北京机场占到了13.71%,上海两个机场占到了12%,广州是7%。

  “我们这种集中式航运布局,造成中小机场没有发挥服务于枢纽机场的作用。”蔡临宁说。

  高铁将会给乘客带来多次的停靠、多次的中转、更多的选择。蔡临宁举例说,成绵乐快铁建成后,成都去绵阳、乐山,将会形成1到1.5小时的高铁经济圈,广元机场、宜宾机场就更应该和高铁联手,服务于成都机场,形成混合联运的模式。

  启动全球联运模式

  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合作的物流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所所长诺尔·葛里丝认为,中国有非常漫长的海岸线,港口和高铁建设大力推进,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可以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形成全球联运模式,将各个个体整合在一起。

  “绵阳去北京,现在只有选择国航航班。但是我们如果有不同的高铁,通过高铁+航空这种模式,就会带来更多的价格选择。”蔡临宁说,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整合联运,不仅能降低社会成本,更能提高发展效率。

  在诺尔·葛里丝设计的模式里,通过高铁、航空的整合,西部城市的人流、商品运到成都,然后分散到其他东部和南部的地方,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增加它的联运贸易,而且可以提升速度和效率性。“像成都这样的城市,全球的联运体系的构建必不可少,包括高铁在内的临空基础设施更为重要。”诺尔·葛里丝说,从这个层面来看,高铁不是航空杀手,而是催化剂。

  专家评说成都临空经济

  11月17日,在国际空港城市临空经济(成都)发展峰会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展开思想交锋和思维碰撞,纷纷为成都发展临空经济献智献策。

  关键词 整合

  嘉宾: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临空经济作为当前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下一步成都应该怎么发展?我认为首先应该是在明确了一个比较高且正确的产业定位基础上,实行战略规划先行,加强临空经济设计的系统集成能力。

  发展临空经济实际上资源是有限的,空间也是有限的,怎么整合这些要素?双流应该把全国全世界最好的企业,最合适的企业组合进来,千万不要把优秀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让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企业占用了,那是浪费。

  关键词 高端

  嘉宾:冯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航空物流要求临空经济必须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同时市场竞争也要求企业能够对市场快速响应。依托区域航空枢纽地位,成都可以跳过东部既有的代工制造业,直接升级到产业高端,进入全球分工链条,并处于比较高端的位置。要在产业转移中抢占高端,通过整合成都与重庆机场群,再分工合作,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要比单纯的竞争强得多。

  关键词 遴选

  嘉宾:

  曹允春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民航大学物流管理系主任

  首先要优先制定战略规划。如果引入非临空型企业,随着入住企业增多,土地紧张时,重新调整布局将非常浪费资源。所以要建立起对临空企业进入的遴选机制,以保证临空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其次,由于临空经济涉及很多利益体,包括机场、海关、检验检疫、地方政府等,这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得发展临空经济的过程中各方能够有效沟通,协调合作,推动整合资源。

  临空经济发展峰会带给成都世界经验

  成都如何借助临空经济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变新经济引擎为城市核心竞争力?如何以双流国际机场为平台,带动临空经济崛起,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11月1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成都市政府等共同主办的“2010国际空港城市临空经济(成都)发展峰会暨主题峰会”在蓉开幕。以“新空港、新城市、新发展”为主题的峰会,通过国际国内权威与会嘉宾主题演讲、峰会圆桌会议等精彩的思想交锋和激烈的思维碰撞,为成都加快融入临空经济提供了“世界经验”。

  在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开局之际,成都面向全球邀请了国家相关机构权威人士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际临空经济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以“临空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主题演讲、“现代国际空港城市发展模式”圆桌峰会等内容,进行精彩观点演讲,并分享了当前全球机场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樟宜机场成功经验。通过共同研究临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新思路,为推动成都与国内外知名空港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成都临空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广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