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菜价暗补比明补管用


调控菜价暗补比明补管用
 
11月14日,在福州市的超市里,消失了几个月的“一元菜”又回来了:大白菜一斤0.78元,上海青一斤1.2元,豆芽一斤0.78元,空心菜一斤0.98元……而就在几天前,这些蔬菜的售价要远远高于现在。菜价回落,源于政府部门的“干预”。(15日人民日报)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地菜价节节攀高,一个“涨”字,让广大民众普遍地越来越感到“吃不消”,福州果断地采取行政措施平抑菜价,既及时且必要,更是体察民情、关怀民生的务实举措。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司长王炳南介绍,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涨了11.3%,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2.4%。菜价过高的涨幅和过快的涨势,显然已经突破了普通老百姓的承受力红线,如果政府不及时加以干预,不但市场会进一步失控,更可能造成民众的心理恐慌。
为应对近期的物价高上涨形势,一些地方开始对低收入群体发放补贴,通过明补的办法,消弥由此给公众生活带来的压力。而福州实行暗补无疑比明补更管用,它克服了受众有限的矛盾,惠及面更广,也更能体现出公平原则;更重要的是,政策出手强制干预,不但稳住了菜篮子,而且稳定了群众的心理;同时,可以有效抑制其他相关产品搭车、跟风涨价,避免整个市场的剧烈波动,从而从宏观上进一步遏制物价过快上涨。
民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老百姓的菜篮子体现出来,关心菜篮子,平抑高菜价,确保民众生活稳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福州市这种将行政干预与市场调控有机结合的做法,对其他地方无疑不失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