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广州供应2平方公里住宅地与房价上涨没关系


谢逸枫:广州供应2平方公里住宅地与房价上涨没关系
今年5平方公里商品房供地与40万限价地供应“双缩水”

  根据2010年5月11日《广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10-2012)》(下称《规划》)显示,未来3年全市十区住房需求总量为2861万-3311万平方米,《规划》确定的建设总量为2861万-3461万平方米,供需基本匹配,其中建设保障性住房8.08万套、建筑面积611万平方米。包括廉租住房3.66万套、建筑面积2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经济租赁住房3万套,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其中,政府限价房1.42万套、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商品住房建筑面积2250万-2850万平方米。与之相应,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1306~1506公顷。除正式计划外,今年还预安排了2.04平方公里的商品住房用地,以及2.96平方公里的商服用地,将根据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适量推出。

  5月12日,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布了今年的土地供应计划,20多平方公里土地,具体位置及面积和盘托出,36宗地中,有22宗是市中心六区的住宅用地,更有占地面积超过20万㎡,甚至达到93万㎡的地块。2010年上半年广州住宅土地供应为6宗、商业用地6宗,其中两宗商业用地流拍,成交土地面积为15.9万㎡。若按全年供地任务2000万㎡计算,上半年成交仅为8%。

  2010年7月26,由量跌引发的土地市场冷清的连锁反应,更加让地方政府对于房产新政的实施进退两难,广州传出市场土地供应“下限说”,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放出消息,5平方公里其实是弹性供地区间的上限,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供地下限,为2平方公里。今年至少可以完成这一下限。2010年7月28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黄文波称:“没有这回事,我们不会再设置一个下限,全年目标还是5平方公里”

  2010年广州全年计划出让商品住宅用地5平方公里,其中2平方公里位于中心城区,2010年上半年,广州土地市场交易惨淡,结果上半年只推出了12宗用地,并有两宗流拍,上半年仅成交了0.4平方公里,占全年比例的8%,在一线城市中排名垫底。

  有机构统计,截至2010年10月18日,广州十区完成住宅(含混合性质)土地交易105.06万平方米,占全年5平方公里(500万平方米)计划的21%。若要完成今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接下来就有约395万平方米的土地供应压境。

  有机构统计,到2010年10月份,广州土地供应完成33.79%,还有3.32平方公里没完成。2010年1月-6月第一到二季,广州上半年供地计划完成8%,从上半年土地供应到成交率再上看,广州推地缓慢和成交惨淡。到今年7月-9月第三季,广州完成全年计划18%,截至10月份前,广州完成全年计划33.79%。眼看今年只剩下2个多月,地方政府卖地任务却还差一大截。

  换言之,要完成全年的供应任务,下半年的土地供应面积将超过1900万㎡,其中涵盖了31块住宅用地。鉴于上半年住宅供应仅完成10.57万㎡,而全年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为500万㎡,即是说,约489万㎡将集中在下半年砸向市场,平均每个月就有80多万㎡的供应量,相当于整个上半年供应量的8倍多。

  据统计至2010年11月16日,今年广州市己招拍挂出让住宅用地31块(含挂牌未出让),土地面积18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1.6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2.11。其中中心六市区占13块地,土地7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6.1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2.42。考虑到城中村改造释放出来的商品住宅在二年内陆续大量推出,而大量投机投资需求受到抑制,一抑一扬之下,2平方公里产生的400多万平方米商品住宅供应量可以滿足一年之用。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3月25日公布的2010年全市土地供应计划显示,今年计划供应商品住宅土地5平方公里,是近年来供地量最大的一年。其中,限价房土地供应约72万平方米。5平方公里中将通过“三旧”改造供应中心城区居住用地约1平方公里,以改善当前中心城区居住用地供应不足问题。在供地结构上,将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占供地总量70%。尤其是今年将重新推出限价房用地,计划至少供应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建成后可供限价房约1万套。

  16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发布公告,在番禺区和开发区各推出一幅商业地和住宅地。其中,番禺区大龙街东环路西侧地块,所建房屋85%的总建筑面积要求以最高不超过每平方米9000元的价格销售,用于协助番禺区政府做好相关安置工作。 番禺区大龙街东环路西侧住宅地,用地面积为10325平方米,容积率高达4,起始地价为1.14亿元,折合楼面地价约为3677元/平方米。比较特别的是,这块住宅地要求,必须将地块所建房屋85%的总建筑面积(扣除公建配套)以最高不超过每平方米9000元的价格销售,并须首先用于协助番禺区政府做好相关安置工作;提供的限定销售价格的房屋须按其面积与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计算需配备的车位,车位的销售价格不得高于每个88000元;提供的限定销售价格的房屋须自确认住房户型和交楼标准之日起,24个月内完成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表示,该地块并非限价地,主要是配合政府拆迁安置,将拆迁安置房由原先的政府建设改为社会力量建设。主要是面向政府拆迁安置人群进行销售,并非限价房购买人群。除了限定房价的85%面积外,其他住房可用作普通商品房销售。据了解,该地块周边已超过10年楼龄的侨基花园二手房,目前房价约为7000元/平方米左右。此前,广州曾明确表示今年将重新推出限价房用地,计划至少供应用地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建成后可供应限价房约10000套。

  今年推出的限价房主要由政府主导建设,套型建筑面积将严格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在楼价上涨过快时可以上市作为政府调控工作,在楼价较为稳定时,则可以转作其他保障房用途。 但至今广州市仍未最终推出限价房地块。此由政府主导建设的限价房项目目前已经有两个进入前期操作阶段,其中一个位于黄埔区,另一个位于白云区。昨日,目前限价地项目仍在按计划积极储备,不过目前楼市正处于调整阶段,将观察市场变化后再做进一步的决定,也有可能不按原计划的量进行推出。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表示,这块广州今年首次推出的“限价”住宅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限价地,而主要是配合政府拆迁安置工作,向政府拆迁安置人群销售。除了限定房价的85%面积以外,其他住房可作为普通商品房销售。今年广州将会计划推出40万平方米土地用于限价房用地,为明后两年建设1万套限价房做好准备。但楼市现仍处在调整阶段,如果楼价较为稳定,限价房也可能不按原计划推出,而转为其他保障房用途。

  笔者非常赞同黎文江关于“再论今年广州供应2平方公里住宅地”的文章观点,推高房价的最重要原因在楼市之外,包括增加土地供应在内的所有调控楼市措施,只能治表不能治本。城市化进程,城市地位提升,城市建设发展,GDP增长,CPI上漲,流动性过剩,土地财政,货币贬值……,以上无一不是高房价的客观推手,而又全不是楼市本身存在的推高房价的主观原因。所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1月14日视察澳门时指出,楼市降温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内地房价左一个(国)十条,右一个(国)五条,就是压不下来”。今年广州市5平方公里住宅供地计划能否完成?答案是不能完成,也没必要完成。因为只需要完成供地2平方公里就足够了。

 

  笔者也认为,今年广州市5平方公里住宅供地计划是完成不了,但是,不影响市场供应,甚至被认为会导致房价上涨。如果包括三旧改造的供应,基本上完成了任务。因此,2010年广州房价上涨与今年广州市国土局5平方公里供地计划未完成,二者之间毫无关系。因为土地供应计划的指标和目前广州市场供应根本不存在什么直接的关系,况且广州市目前的有效商品房供应基本足够满足暂时的市场购买需求。
 
  广州房价上涨主要是市场购买力太旺盛,一方面广州市人口暴增快速,增加市场购买力。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示,广州市2009年底户籍人口794.62万人,加上市内大量的人户分离人口和外来人口,此次人口普查的登记量超过1000万人.广州市人口普查办表示,广州市2009年末常住人口为1033.45万人,2009年户籍人口为794.62万人。广州由于是外来人口流入地,因此广州的常住人口要大于户籍人口,但小于登记人口。同时,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总和大于常住人口。
 
  2007年,广州市常住总人口比上年末增加29.12万人,达到1004.58万人,首次突破1000万人大关。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预测2005年广州市总人口为1130万,其中市辖十区970万;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十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 2010年6月4日,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说,目前广州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相当突出。广州市人口已超过1400万,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已迫近“临界点”。
 
  另外一方面,到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为6.07亿人,城镇化水平为45.68%,比解放初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5个百分。2010年初,广州市曾经启动广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改造及旧城改造计划。其最初预计在亚运会之前启动琶洲、林和等9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虽然最终落实的仅有琶洲等少数几个城中村,但广州市旧城、旧厂及旧村改造的幕布已经拉开。 拆迁涉及60万人口,资金超过1000亿元。
 
  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翟振武表示,未来10年左右,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有可能放宽户籍限制。北京4年前已开始试点"以房管人",实施24年的暂住证今年将退出历史舞台。今年6月,广东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短短5个月,广东多个城市制定了农民工积分制入户政策,截至10月15日,广东省已经有超过6万的外来工成功入户城镇。此外,广州发展的土地制约因素也在加强,目前广州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了22.43%,放缓开发土地供应计划也是发展经济的需要。另外,环保压力也不断增大,特别是大气和水污染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节约用地也是符合政府和社会的需要。

  除此之外,以地铁为重点的城市交通改造亦已开始启动。在广州市发改委公布的相关“十二五”投资当中,广州仍有9条地铁线尚需建设,投入亦超过千亿元。新的规划使得广州更像是一座未来的城市。在整个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之下,广州的城市定位日渐清晰。作为珠三角核心城市的新布局,城市辐射力及现代服务业所带来的城市效应,将使广州更像一个新型的国际性大都市。

  国务院批准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广州要通过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将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但事实上,作为“老大”的广州却有些力不从心。在它的周边,有早已翼翅丰满的香港,又有作为后起之秀的深圳,这对广州的“龙头”地位不失为一种挑战。

  2009年,广州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32.8%,低于深圳(53.7%)、苏州(34.2%);金融业发展较为滞后,2009年广州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远低于上海(25.6%)、深圳 (20.5%)、 北 京(13.5%)。每平方公里 GDP产出12258万元,与上海(23501万元)和深圳(41995万元)有较大的差距。 广州市的创新投入、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还显不足,去年全市研发投入 (R﹠D)占GDP比重为2.2%,低于北京(5.9%)、深圳(3.6%)、上海(2.7%)和天津(2.4%);全市专利申请量1.6万件,远低于上海、北京和深圳。

  根据广州市的预计,在“十二五”之后的2015年,广州的城市化率将达到86%,全市一半以上的区县GDP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