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知识分子” 审视活动,一场时髦的极左思潮


 “战略知识分子”这个概念,由中国人民大学陶文昭教授于不久前首次提出,他在人民论坛杂志20108发表文章《战略知识分子的标志》,强调我们社会正需要一批务虚的、踱方步的战略知识分子。最近,这篇短文及提出的“战略知识分子”概念,激起了人民论坛主办者的强烈共鸣。

 

人民论坛主办者说:“除对战略知识分子概念进行深入的论证与研讨外,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地分析与挖掘。所有这些,既不是对某一概念进行炒作、吸引眼球,更不是为了鼓噪、引人关注,而是出于一个媒体人的职业精神与理想追求。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信息社会、知识时代和知识分子本身,让我们在埋头苦干的同时,进一步登高望远,仰望星空,期待那些思想巨星的出现,为知识分子立标杆,为思想发展作引领。——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

 

中国的事情往往都是这样,一旦被某些文化人或文化机构介入后,问题的发展不是偏右,就是偏左。笔者认为,人民论坛本次活动“特别策划组所要开展的“论证与研讨、分析与挖掘”活动,无疑是一种左倾思潮,因为,这么大的一个公开活动,那里有“不对概念进行炒作、吸引眼球”的可能?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当今其实并不缺“战略知识分子”,而是已经拥有庞大的群体。人们不妨到三个知名的思想网站去看看、瞧瞧、听听。即:博客中国、乌有之乡、草根网。尽管他们分别以“右、左、中”思想为特征,但其作者群中,不乏具有“战略知识分子”的超前思想及成果。不仅如此,这些年来,他们的成果实际上不断地被有关部门参考或采纳,但是,这些部门似乎都没有对他们给予公开的鼓励支持。尽管如此,如果一些部门的人士非要发出“难以发现战略知识分子”的观点与感慨,那么,无疑是官僚主义作风的一定体现。

 

除了那三个著名思想网站外,新华网科技论坛(http://forum.home.news.cn/listtopic.jsp?bid=50&catid=97 )也不乏超前的科技思想成果。只是我们有关部门的官员们可能从来都没有去看过,或者是尽管去过,但也走马观花、青蜓点水,怎会发现得了那里层出不穷的值得开发的思想科技财富。

 

就拿草根网来说吧,只要对那里全部才285名博主的前五十名进行一番有心关注,那么,从他们进两年来的博文中,至少能够能发现不少于10个具有“战略知识分子”显著特征的人才。比如,我们该树立什么样的“大粮食观、大医疗观、大教育观、大战略观、大能源观、大经济金融观”等论题,就是他们始终追求的目标与境界。

 

近年来,网络流传一句话:“我们不缺小聪明,只缺大智慧”。事实上,中国从来就不缺战略家,而是缺少能够发现战略家的眼光。正如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即将开展的这类活动,难道不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务虚的左倾思潮吗?

 

也许人们要说笔者的此番言论差矣,但笔者的回答是:你们就不妨去“博客中国http://www.blogchina.com/ 、乌有之乡http://www.wyzxsx.com/ 、草根网http://www.caogen.com/ 三个网站细心地看10天并系统地辨别吧,大浪淘沙并去伪存真之后,必有粒粒真金显露。

 

30年前,我们曾经有一个关于“战略知识分子”的经典历史,那就是“陈景瑞现象”。可以设想,只要国家社会对来自民间的“战略知识分子”给予政治和经济上的公开的支持鼓励,哪怕是一个案例,则必将推动中国的“战略知识分子”象井喷一样层出不穷,创新型社会才不会成为一句套话和期望。反之,我们恰恰不需要的,则是那些极端左倾的各种各样的“活动”。

 

多少年来,我们其实终于明白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作家不是作家培训班培训出来的”。正如依然健在的95岁高龄的国学大师饶宗颐(香港)多年前就曾经说的那样:“大师不是培养教育出来的,而是学术环境熏陶出来的。”

 

关于“战略知识分子”课题,主流媒体真正应该做的,在于广泛并充分地进行网络调查,寻找与发现那些对国家社会发展进步有重要意义的“战略知识分子”及其典型思想成果,随之写出专题报告,汇报有关部门。

 

创新发展的中国,思想学术等方面真正需要的,是可持续的客观环境,仅仅依靠一些文人的那点小聪明,比如从现在开始才准备进行的,论证与研讨、分析与挖掘战略知识分子”活动,显然是极端左倾的思潮,不足以从全方位并最有效地推动创新型社会的进步发展。进一步地,如果说当代中国真的总是缺乏“战略知识分子”的话,那一定是那些狭隘的文人们长久地把持了媒体话语权。

 

无论怎样,主流媒体能够开始思考“战略知识分子”话题,比起一度支持那个“围剿中医、大肆鼓吹转基因作物、跨学科全方位进行所谓的学术打假的方舟子”来说,显然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中国需要“战略知识分子”,不妨从肯定戴旭开始。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八日 于中国衡阳

 

附:中国发展需要具有战略眼光的知识分子

作者:人民论坛 2010-11-15 19:38:09 发表于:博客中国

http://www.blogchina.com/20101115104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