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学生教材中存在各种问题,一直在不断延展出各种关注。最近,由叶圣陶先生亲自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重新印刷,据说已经卖断市,连出版社都没货了。不仅如此,同期重印的老课本系列在网上几乎都是收获好评一片,尤其受到学生家长的追捧。虽然是1932年的课本,但家长们说,这些教材被学校当成课外读本之后,“几乎不用教,孩子们一读就能成诵”。贴近小孩子的心理,似乎是那个年代小学课本编写的一个共识,人们对于之前现代语文教材里拔高主题也有了反思。
前不久《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座谈会引发了社会强烈的反响。有人说,一个最基本的看法是,小学语文课本,当然不可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明高度,但是,它代表了一个民族文明的最底线。在底线的意义上,我们的国民是由小学教科书塑造的。小学教科书担负的责任,比任何一个阶段的教科书都要重大。如果你在小学阶段读的教科书是高品质的,代表一种文明的最好的常识教育,那么你即使不读中学,不读大学,也能够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健全的人。
每个时期的小学语文课本都代表着每一个时代特定的意义。回首建国60年来,中国语文课本不知变幻多少次。回首和透视这60年中小学语文教材变迁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现代化定位的顽强努力。相信看了下面图片的人都能寻找到儿时的记忆。现在我还保存着一些小学的课本,不过大部分已经玩游戏了。当时记得还没有什么电动游戏,我们就玩用纸叠的一种东西,所以我们当时的小学男生大多数都把书给撕完了。
现在的语文课本
80年代的语文课本,我属于这个年代的。我对足球那一册和一群大雁那一册印象最深,有的我已经模糊了。
建国初的语文课本
版本曾频繁更换
1951年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编写或修订的中小学教材出版,在全国正式使用。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第一套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套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较为简单,内容中很多是关于毛泽东的,常常开篇就是毛主席祝词。
1956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第二套小学课本出版,但这套教材只使用了两年——1958年“大跃进”之后,在“教育大革命”的影响下,有关部门停止了这套教材的使用。
1961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开始向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三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进行十二年制教材的研究、准备工作。1963年秋,新编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在全国正式供应。这是人教版第四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76年到1978年间,国内的中小学教材使用较为混乱。
最长使用寿命十几年
1977年,教育部决定以十年制为中小学的基本学制。1978年秋,中小学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同时在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五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此后的教材使用也相对的稳定。其中有些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年限超过10年。
1982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科书开始向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六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87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颁布教学大纲,对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修订、改编后开始陆续出版。这是人教版第七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1988年国家教委据此制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大纲初审稿。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出版。这是人教版第八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92年8月,国家教委发布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共24科教学大纲(试用)。199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新大纲重新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开始供应全国。这是人教版第九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前后共使用了十几年。
教材编写权放开了
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被称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也是人教社编辑出版的第十套教材。该教材根据2001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编订。2001年开始使用,由一年级开始,逐年推开。
2001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关于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全国的基础教育开始实行“课程改革”。此后,国家放开了教材的编写权,过去的教材是围绕教学大纲,必须使用人教版教材;实行“课程改革”后,各出版社都可以编写教材,各地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教学。
目前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除了人教版外,还有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鄂教版等多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