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报道(http://health.sohu.com/20101122/n277808535.shtml), 148元一盒的80g“天然蜂胶胶囊”,90%的含量竟然是每公斤200元的“树胶”。利润已经达到数倍!昨天,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蜂胶产品行业潜规则:近10年来,用树胶冒充蜂胶已成为各大厂家共同的“默契”。其中不乏名人代言的大品牌。在北京的部分超市,总黄酮含量高一律成为推销蜂胶的杀手锏。几位消费者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完全不知道加入槲皮素和芦丁提高总黄酮含量已成为蜂胶行业的潜规则。
虽然,蜂胶和树胶的产量有天壤之别,但是,蜂胶是蜜蜂用于维持整个群体健康的有效物质,一个5~6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生产蜂胶100-150克,被誉为“紫色黄金”。蜂胶生产期多为夏、秋季,我国的胶源植物大至有桦木科、杨柳科、松科、柏科和漆树科中的多数树种,以及桃、李、杏、栗、橡胶、桉树和向日葵等。其实,蜂胶就是来源于树胶而已。所以,二者成分应该是类似的,但是,价格却差别很大,就象犀角和水牛角的差别,或者虎骨和狗骨头的差别了。
先不谈,用树胶冒充蜂胶,是否符合法律和道德。我在这里,只想谈谈,蜂胶或者树胶本身的问题。虽然,有很多关于蜂(树)胶的药用宣传,特别是关于调节免疫力的功效。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明确可信的机制,都还来自民间经验的应用,我就不评价了。只是,有人称(http://baike.baidu.com/view/24955.htm),“蜂胶含多种的有机酸 特此仅介绍三种:一、苯甲酸:有防腐、祛痰作用。........) ”。看了这个,我吓了一跳。原来,蜂胶的有效成分是苯甲酸!而苯甲酸其实是一种非常常用的防腐剂,前一段时间,还因为牛奶里发现了苯甲酸而引起了食品安全风波。网上现在还有人鼓励蜂胶与维生素C一起使用。而英国食品标准局(http://iask.sina.com.cn/b/3910472.html)更认为,苯甲酸与维生素C一起,可以生成强力有毒物质——苯。虽然,苯甲酸与维生素C一起生成的苯很少,完全符合我国饮用水的苯含量规定,但是,对于使用蜂胶的人来说。吃蜂胶是为了养生,而不是为了安全就可以了,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所以,看来吃蜂胶时,不宜与维生素C一起服用。
现代人追求健康,所以,会选择养生的产品,但应该根据自己情况,慎重选择,决不可以听信传言和从众。应该有科学的判断,这样才可以花钱买到健康,而不会花钱买到伤害。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