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摸底后又会怎样?
文/陈涛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两部委近日已经组成联合调查组,奔赴全国各地,检查省级政府对住房供地计划、闲置用地清理、保障房建设和查处违规房企的相关情况。据知情人士透露,此番联合检查组将由两部委司级官员带队,整个过程大约在十天左右。据说,此次两部委联查重点放在地方落实层面,有望为未来的问责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也将各地房地产闲置土地项目核查和处置进展情况作为了检查重点(第一财经日报11月23日)。
看看,多么振奋人心的新闻!多么大快人心的摸底!多么令人鼓舞的想象!多么值得期待的行动!
但是,摸底后的结果会怎样?楼市调控的效果到底会如何?还是萦绕在老百姓心头的一个疑问。
不要认为,2010年度全国住房用地计划拟供应量约18万公顷,而2009年,全国住房实际供地76461公顷,今年拟供地规模比去年大幅增加了135%,就可以欢欣鼓舞了。不要认为,今年上半年全国住房用地实际供应量5.6万公顷,与去年同期实际供应量(2.4万公顷)相比增加约135%,就可以断言成功了。其实,今年上半年全国住房用地实际供应量5.6万公顷只完成计划供地规模18万公顷的31%,形势并不乐观。
不要以为,国土部8月份曾高调约谈各地市长,宣布将在9月问责地方政府闲置土地,务必于10月底前基本完成清查闲置土地任务,就可以看到问责的落实。其实,到今天已经是快11月底了,“相关部门一度考虑将全部闲置用地清查大限推后到今年12月底”,说明了清查闲置土地任务的艰巨与艰难。
不要以为,有了地方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三类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的硬性指标,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从审计结果看,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22个城市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未达到10%,2007年至2009年,这些城市共计少提取146.23亿元,其完成情况就可以略见一斑,也说明了保障性住房的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
不要以为,有了楼市调控的“国十条”“新国五条”“限购令”“限价令”,中国楼市的高房价就会彻底改观,普通老百姓就买得起商品住房了。其实,在货币流动性如此之巨,在通涨压力如此之大,在地方政府左右为难,在经济形势如此之不明朗的情况下,要想房价出现大跌只能是我们的一相情愿而已。
中国从来就不缺少政策,从来就不缺少摸底,从来就不要缺少调查,从来就不缺少制度,从来就不缺少问责,缺少的是执政的力度,缺少的是执行的认真,缺少的是问责的决心。
但愿这次联合调查组能摸底到真实的情况,但愿这次政府的问责成为真正的问责!
2010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