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靓妹眼中的台湾


 
大陆靓妹眼中的台湾
 
董梦杭,200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现为该校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2009年9月,董梦杭受台湾中央大学之邀,在该校法律与政府研究所做研习生半年,她是大陆赴该台湾中央大学研习的第一位研究生。

  《台湾印象》博友是位专业旅游媒体记者,从多角度、多方位记述眼中的台湾印象。《海峡优儿网》20期热点话题栏目,以专版形式刊登董梦杭和《台湾印象》两博友在台湾半年的见闻和感想。

   台湾,呈纺锤形南北长而东西狭。位于我国东南海边,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北向东海。全岛总面积为35989.76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火烧岛和其他附属岛屿共88个,属于"多岛之省"。台湾海峡长约300公里,宽不足200公里,最狭处130公里位于福建平潭岛与台湾新竹市间,为海上交通要道。天气晴朗时,站在大陆海边隐约看见澎湖列岛上的烟火和台湾高山上的云雾。


  一、台湾,是个风光旖旎的宝岛

  台湾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总被人冠上风光旖旎的宝岛。岛上风光概括为"山高、林密、瀑多、岸奇"四大特征。

  山高:台湾是世界上少有的热带"高山之岛",除西岸一带为平原外,其余占全岛2/3的地区都是高山峻岭。台东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号称"台湾屋脊",海拔3997米。最著名的是阿里山,为台湾秀丽俊美风光之象征。

  林密:地处亚热带海洋中的台湾,气候温和宜人,长夏无冬,适宜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因此岛上大部分土地都覆盖翠绿的森林,有"海上翠微"之美誉。重山峻岭间,植物种类繁多,森林风姿多变,原始森林中的千岁神木,比比皆是,世之罕见。

  瀑多:台湾山峻崖直,河短水丰,瀑布极多,且各种形态,应有尽有,十分壮观。除了瀑布,岛上更是温泉磺溪密布,具有很高的疗养治病之功效,吸引着众多游客。关仔岭温泉还有"水火同源"的胜迹;而宜兰苏澳冷泉,更是世之稀有。

  岸奇:西部平原海岸,宽广笔直,水清沙白,柳林成群,极宜泳浴:阳光白浪,轻风椰林。充满着海滨的浪漫情调。北部海岸,又别有洞天,被台风、海浪冲蚀的海蚀地貌,鬼斧神工、千奇百怪,构成一幅幅天然奇境,具有"海上龙宫"的雅号。


  二、台湾,是个美丽而富饶的宝岛

  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资源,造就了台湾"山海秀结之区,丰衍膏腴之地"。人们为此给予她无限的赞誉:

  台湾盛产大米,最著名的是"蓬莱米",为此有"米仓"之誉;
  盛产蔗糖,因而有"东方糖库"之称;
  盛产茶叶,其中冻顶乌龙茶,驰名中外;
  盛产水果,香蕉、菠萝、柑桔、荔枝、龙眼、木瓜、柚子、批杷、芒果、橄榄、槟榔、椰子等,一年四季不断素有"水果之乡"之称;
  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号称"森林之海";
  盛产食盐,而有"东南盐库"之称;
  还有"兰花王国"、"蝴蝶王国"、"珊瑚王国"、"鱼仓"等等美誉,不胜枚举。

  
  三、台湾是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宝岛

  台湾地貌复杂,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有喀斯特地貌与海蚀地貌,故多山水胜境、火山群与温泉群。西海岸沙滩平缓,多海水浴场,而东海岸断崖陡峭,奇石怪岩。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更有"蝴蝶王国"之称。
 
在清代就有"八景十二胜"之说,主要景观包括:阿里山云海、双潭秋月、玉山积云、清水断崖、澎湖渔火、大屯春色、鲁谷幽峡、安平夕照和草山、新店、大溪、五指山、八卦山、虎头埤、狮头山、太平山、大里筒、旗山及雾社。

  台湾文物资源丰富,当年与反抗荷兰、日本侵略者有关历史典故,为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历史见证。如赤嵌楼、安平古堡、明延平郡王祠、指南宫凌霄宝殿、云林北港妈祖庙、台北与台南孔庙等。

   台湾高山族人口达30余万,分为阿美、泰雅、排湾、赛夏、布农、曹、鲁凯、卑南、雅美等9个族群。雅美族的甩发舞与雕船本领,阿美族的对位唱法与多姿的舞蹈,排湾族的刺绣与雕刻,布农族的"打耳祭"与"成年祭"大典,赛夏族的"矮灵祭"与佩铃叮咚的舞蹈,泰雅族的绣衣与播种节,卑南族的"刹猴祭"与"狩猎祭"等,是那样五彩缤纷。桃园县兴建"小人国",更丰富了旅游资源。
 

    四、台湾是个风味肴馔丰富的地方

    台湾饮食类似闽、粤,但变化丰富而有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酱等;甜味,较闽粤重,多用清汤炖煮;风味,小吃品种极多。如台北新店碧溪潭香鱼;基隆豆签羹、"甜不辣";桃园石门沙锅鱼头;台中菜根香原汁牛肉;新竹"贡丸";嘉义"四臣汤"和香菇鱼翅羹;台南"棺材板"(油炸包馅面食);高雄六合夜市贝类海鲜,及"山河肉"(大山鼠肉)等,都使人垂涎欲滴。

  台湾许多小吃,不只花样繁多,各地皆有,而且历史悠久,早已享有盛名。如彰化出名肉圆、北斗肉圆均是名闻遐迩。尤其彰化肉圆口味更是独特。彰化肉圆的主要材料是特选番薯粉(清明节后产制),上等猪肉、香菇、蛋黄、冬虾、竹笋配葱、玉桂香料,经过配制炊蒸,即是圆形表皮润泽富弹性的半成品。放入不温不燥的油锅炸上数分钟,捞起浇洒特制的佐料一一糯米、花生、芝麻(糖搅拌而成的甜酱),加上上等壶底酱油。吃起来感觉皮Q馅香,味道可口。吃毕免费附上一碗清淡美昧的骨汤(用香菇头、大骨经过二小时的慢炖细熬炼成的)。

  臭豆腐与一般豆腐做法无异,是加一道发酵手续,在发酵过程臭气薰人。五香臭豆腐乃将豆腐放近特制的汉方草药中发酵,为紬发,乃是长江流域的口味,至于发酵的时间则视季节而定,夏天约8小时,冬天约10小时,此种臭豆腐透著香味,将之切成小块油炸,外表酥脆内层鲜嫩,再淋些酱油、醋、蒜汁撒上葱花加上梨山高丽菜腌制的泡菜,便是一盘又香又酥的臭豆腐。


   五、台湾是个教育较发达的地方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当局重视台湾教育,使得台湾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1968年台湾政府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后,六年学制的国民小学和三年学制的国民中等学校教育对所有及龄公民属于义务,大约95%以上的国中毕业生会选择进入三年学制的高级中等学校或高级职业学校继续升学,或进入五年制专科学校。高中,大学,研究所等各级学校遴选,大都依旧不同的考试遴选方式。

  台湾教育经费投入较大,1999年达5864亿元新台币,2001年政府预算有16%的经费运用于教育。到2001年,2611所初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92.5万人,教师10.4万人,学生与教师比例为18.6%;1181所中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68.4万人,教师9.9万人,学生与教师比例为17.1%; 172所大学院校,在校学生118.7万人,教师4.5万人,学生与教师比例为26.5%;153所大学院校设有研究所,2001年突破10万人;选择出国留学较多,单每年赴美留学有1.3万人。
 

    六、台湾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中国评论》月刊曾发表《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是台湾最大的文化优势》,独家专访台北"国家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先生。

  杨渡先生认为,台湾文化里面中华文化构成特色:一是,历史上的移民,给台湾带来了传统中国文化。大陆的宗教、民间信仰、宗教礼俗、生活习惯等,已经深入台湾生活方方面面,成为文化最重要的根基;二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未的大迁徙,带来大陆各地的文化特色。历史上第一次把各地人汇聚台湾,让各种地方文化交融,创新出独特文化和生活现象。如台湾过去没有牛肉面,台农珍惜牛不吃牛肉,而现在台湾口味最好的川味牛肉面,不是四川传来,而是把四川口味加上台湾口味发展的,永和豆浆,也是这样的自己特色;三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陆文革,破坏很多传统文化,台湾则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国家文化总会"的前身是"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为应文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宗旨而设立起,特地请当时最好的学者,包括南怀瑾、屈万里、林尹、王梦鸥、史次耘、陈鼓应等,对四书、诗经、周易、老庄、春秋等进行今注今译,推广典籍阅读,连续出版诸子百家的经典。

  台湾教育部规定课程叫“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要读论语、孟子、四书等。中华文化通过教育保留下来,课本上大量使用古文,特别是台湾繁体字,保存了两三千年的中华文化活化石,正推动繁体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文明是世界文明重要的源头之一,其历史功绩和汉字的几千年的稳定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是台湾最大的文化优势。因此,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象征---龙,是炎黄的灵魂,中华儿女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在台湾发现龙实在太多了,可以说随时随地可见。各种“庙”、“观”、“宫”自不必说,屋顶、房檐、雕塑、公司、学校,连街边小摊招牌上都能见到。“龙”的无处不在。台湾“龙”文化的特征,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逼真。

  台湾语言,以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高山族说日语。常说的台湾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闽南语系。台湾闽语区,有褒歌、采茶歌;粤语区,有客家山歌,较通俗;而南管则较雅。剧戏多承闽、粤,有梨园戏、高甲戏、粤戏、皮影戏等。高山族文艺绚丽多姿。

  台湾一直致力于推行通识教育,没有经历文革,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保留得比较完善,而且非常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随着两岸教育文化交流的深入,对历史的解读慢趋于理解。如大陆有人到哈佛大学看蒋介石日记,台湾很多人到大陆看历史事件发生地。这是两岸相互了解过程,也是相互补课过程。

  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全世界都想重新了解中国,包括了解台湾,相信学习中文,会成为一股世界的潮流,正同学英语一样。学语言,不是为学讲话,而是为了解思维方式,更好地同中国人打交道,做生意,文化交流等。未来的全球华文市场,不只是语言学习,还包括文化内容,包括各种华文教材、出版品、音乐、电影等。

  因此,两岸必须携手并肩共同开发世界巨大的华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