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诚:央行还应多次加息


陈真诚:央行还应多次加息

/陈真诚

(同话题报纸版平面文章载《重庆晚报》)

 

[导读:诸多迹象显示,央行有多次或大幅加息的必要,也很有多次或大幅加息的可能。为修补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问题,央行如按照每次0.25%的幅度就需至少加息2次……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10月19日,央行决定自10月20日加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这次加息,其主要动因点,一是通过收缩流动性以打击通货膨胀,二是施放深化房地产调控的信号,以促使房价合理下降。

事实上,9月CPI同比高达3.6,连创23个月来的新高。10月份,CPI进一步升高,同比高达4.4,连创两年来的新高。预期11月份的CPI依然会比较高,大概在4以上,甚至很可能接近5,显示通货膨胀压力日增,而政府公布的CPI数据,并不能反映出现实生活中通货膨胀的真实水平。在现实生活中,通货膨胀水平比公布的CPI数据远要高。很明显,加息0.25(一年期以上贷款只有0.2),打击通货膨胀的见效或不会太大。

目前,房地产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严控开发贷款,不少企业普遍遭遇资金短缺压力,纷纷转向民间借贷或集合信托等非银行渠道融资,于是,民间融资利率高涨,比银行存款利息要高出许多。这样,在负利率下,老百姓纷纷把存款从银行搬家出来,通过私募、私人借贷、购买理财产品等途径进入了私人借贷、房地产集合信托灯等民间融资,最后流向房地产开发贷款,与政府的调控政策形成对冲,或将使调控难见成效。

10月20日起的这次非对称性加息,政府过于偏重提高存款利率,2年期、3年期、5年期各分别加息0.46、0.52、0.60,均较0.25有大幅增加。而在贷款方面,1至3年期、3至5年期、5年以上期均只加息0.20。由于开发贷款主要是1至3年期,而购房贷款则主要是5年期以上,其影响确实有限。这样,不但对打击通货膨胀的效果有限,而且在扭转负利率方面的作用也不大。

这样的结果将是,一方面,依然严重的负利率还将导致大量存款从银行搬家出来,通过非银行贷款体系的民间融资渠道进入房地产开发贷款领域,缓解开发商的资金压力,降低开发商或持房者主动降价促销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推高人民币估值的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迫使公众进行投资以想方设法让财产保值,以对抗货币贬值。这样,在通货膨胀、负利率下,房地产重回投资保值、对抗通货膨胀的选项,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就可能再次继续支撑乃至继续推高房价预期。

在这二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不少人士依然质疑调控的最终成效,看好市场预期尤其房价预期,认为房价还可能继续上涨。于是,在部分地区,还是出现了市场依然相对火暴、成交依然可观的局面。如此看来,央行还应该继续多次加息,至少要让负利率转正。

目前,诸多迹象显示,央行有多次或大幅加息的必要,也很有多次或大幅加息的可能。

首先是,10月20日加息后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5,与10月份CPI高达4.4相比,负利率高达1.9,越拉越大。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这种严重负利率形势,加剧了公众对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恐慌,导致大量存款从银行搬家形成市场流动性和银行体系外的借贷与民间投资,使得继续加息成为了必要,成为了当务之急。

其次是,周边国家,如澳大利亚、印度、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已经采取了加息措施以应对美国加印钞票释放流动性,打击通货膨胀、抑制资产泡沫。这样,就加大了央行继续加息的可能。

再则是,房地产调控基本上陷入了僵持,房价依然坚挺,加大了中央政府继续动用加息等工具强化房地产调控的可能。

尤其是,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幅度的不断扩大,央行央票需求端极度萎缩使得央行难以发行央票,将迫使央行不得不继续加息。

在我国货币调控工具中,发行央票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和回笼货币、调控市场流动性、提供市场基准利率的重要货币调控手段,是金融调控的常规手段之一。目前来看,因多方面原因,市场流动性注入的动力依然可观,加大了央行回收流动性、打击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了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的可能。只是,11月份刚刚两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再加上其他原因,加大了央行发行央票以回收流动性、打击通货膨胀的可能和必要。

一般来说,当央票发行的一级市场利率略高于二级市场收益率水平或至少与二级市场收益率水平持平时,央行才可能按照计划顺利发行央票,调节银行系统内的资金量。然而,自今年5、6月份以来,由于通货膨胀日趋加重、央票二级市场收益率不断上行,一、二级市场利率持续出现了倒挂现象,而且利差倒挂幅度不断扩大。截至11月26日,3月、1年和3年央票发行利率分别低于二级市场111%、68%和75%。在这种形势下,一级市场上央票的回报收益率保持低位,并继续走低,使得机构在一级市场认购央票的热情持续下降,导致央行各期限央票的发行量不断下滑。如11月30日央行发行的1年期央票仅为10亿元,为历史低量,可见央行央票发行几近没人要的困境,通过央票发行以公开净回笼市场流动性的能力基本丧失。

11月26日,1年期央票二级市场收益率水平已经达到3.02%。如果央行要解决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问题,确保央票发行下去,就可能上调央票发行利率至3.02%以上或至少需持平。一旦如此,由于1年定期存款利率只有2.5%,就会导致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与定期存宽利率之间的利差将超过0.5%。这样,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就将使得央行不得不加息,将1年定期存款利率上调0.5%左右甚至以上。这就意味着,为修补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问题,央行如按照每次0.25%的幅度就需至少加息2次。

事实上,历史经验说明,当1年期央票利率大幅超过1年定期存款利率后,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很大。

(《重庆晚报》文章“打击通胀应大幅加息”网络版地址http://www.cqwb.com.cn/cqwb/html/2010-11/10/content_240838.htm

[联系作者陈真诚:QQ622000544,电话13808420007,限土地交易与项目投融资等工作联系,请注明具体事宜。有关土地交易与项目投融资供求信息资料,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欢迎加入QQ群“土地交易与项目融资”(群号46389985):限基金、信托、券商、投行、银行等房地产投融资、土地买卖机构人士加入,无关者免入。实名制,申请加入者请注明个人姓名和单位名,以便放行。]

 

阅读推荐:

热钱猛如无形虎

好别墅要做到“五讲四美”

­关于海南房价,我就这样“被标题”

通货膨胀将会推高房价预期

我没说过海南房价将下降80%

加息或将触动房市价格战

房市已患新政策依赖症或瞬间暴变

房产税或成悲情结局伤民不利政

房价调控还有更严厉后招

不加息等于鼓励财富掠夺

二次调控从何谈起

打击空置房或成未来调控发力点

楼市调控还需下“加息”猛药

近期房价上涨之主因内幕

外资抄底房市之说难成立

政府加码调控主要落点在哪

房地产业或提前入冬

别用老经验分析房市走势

民愿不可违

生物低碳楼盘或最具购买价值

见底论是个伪命题

中小开发商或将死掉一批

立法禁止炒房不现实

别让楼市数据成说谎工具

打击空置须用重典

有些闲置土地囤积了17年

大量房屋空置是一个恶性毒瘤

地王渐成烫手山芋

大量空置房或逼出空房税

房屋高空置潜伏房地产危机

老地王或将遭遇两难尴尬

金融调控再从紧先降价者多受益

地王或将迎来真正苦日子

政府应积极支持生物低碳地产开发

房地产低碳化任重道远

低碳地产有望产业化目前仍处概念炒作

民间融资成本大涨年利率最高达96%

房市别再奢望政府救市

中国房地产泡沫没有破灭

房地产调控会否再陷囚徒困境

低碳地产应当领衔低碳经济

国土部长断言房价下降底气何在

房租炒作将是昙花一现

房租炒作的原因分析

警惕地产“低碳”被滥用

物理低碳不是真正的低碳

开征空房税打击房租上涨炒作

通胀下负利率对冲房地产调控政策

此前预测房价下降三成已显保守

房地产已进入买方市场

生物低碳已被楼盘用作营销噱头

生物低碳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价值

低碳房:住宅新趋势or促销噱头

是否低碳与房屋面积关系不大

地产“低碳”被滥用

地产低碳不能设下使用成本陷阱

新住宅运动不能作为涨价理由

房市抄底说是在有意误导市场

清算土地增值税难抑房价

税收调控政策为何悬而未决

房价下行动力不只来自房产税

物业税作茧自缚房产税不得不征

开发商不降价的秘密

房地产调控岂能是短命儿戏

地方开始托市阻止房价下降

暂缓开征物业税

房地产调控最大悬念

房价下降楼市泡沫依然堪忧

房市调控或出现水中挤海绵现象

开征物业税新预兆

揭穿开发商的低碳谎言

警惕房地产调控次生灾害

会否因新金融危机再救房市

如果女人都走光了…

房价下跌的富人之忧穷人之虑

最严厉调控或致房价调整5年下降超50%

房地产市场中了什么魔咒

房价下跌50%房地产也不会崩盘

资源性非民生地产依然值得投资

八大因素证明土地调控还将加码

投资回报率是道坎

国家经济与百姓生活谁服务谁

浑浊土地市场背后充斥歪门邪学

土地调控将越来越严

房市遭遇退房滞销过剩三难题

警惕银行地产风险互动爆发

中国迪拜风险最高的十地区

地方政府拿走超六成信贷财政负债

房市正上演一场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