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郊外野蛮生长的旅游地产


     旅游地产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包括海南、北海等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地区首先兴起,随后风行全国。近几年,旅游地产又逐渐成为房地产圈子里的热门话题。

     洲联集团五合国际总经理陶滔认为,如果将“旅游地产”概念剥去旅游二字,其实就是郊区大盘开发。究其原因,这几年城市里的可开发用地急剧减少,可开发用地的成本急剧增加,于是,开发商的目光转移到了郊外,尤其是土地价格低廉的远郊区。

【十年回眸】
起步晚,发力猛

    7年前,东方马城投入使用;5年前,汤池温泉度假区开园……温泉酒店、赛马场、高尔夫球场,成为武汉旅游地产的发源地。

    每年春秋两季房地产交易会上,外地的海景房、温泉度假地产均瞄准了武汉本地的旅游地产消费者。2009年“秋交会”上,某海景房2天内登记了300余意向投资者。特别是咸宁、嘉鱼、京山、庐山等武汉周边城市的温泉地产,风生水起。

    最近两三年,海昌·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武汉欢乐谷、世茂嘉年华、巴登城等旅游地产项目纷纷启动。这些项目将改变武汉“归元寺、黄鹤楼、东湖”的传统旅游格局。由此,武汉也将由旅游过境地变成目的地,成为全国性旅游集散中心。

    陶滔认为,基础设施的投资量决定了旅游地产项目的成败。旅游地产的市场三部曲:“旅游”——“地产”——“房产”,均需要这一投入的支撑,方能产生房地产的“利润”。房地产理论中的“区位决定论”的实质,就是基础设施的决定论,此理论是公理。
    对于购买旅游地产的市民来说,不要“闪婚”,“今天一见钟情,明天就去登记结婚,可能后面的日子会过得很痛苦。不要看到那一片风景很漂亮,一冲动就买了房,一定要想想买了以后怎么办”,业内专家建议。

【十年猜想】
赶上旅游业升级“顺风车”
    “在家门口玩欢乐谷,在家门口逛海洋公园,在家门口游嘉年华”,这是未来10年武汉旅游地产的完美画面。

    武汉作为华中和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得益于武广高铁的通车,2009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3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9%;武汉历史悠久、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目前旅游资源未很好地开发利用,旅游产品单一,资源整合不足等因素,使得武汉同样面临国际游客不足、游客人均消费较少的问题,2009年接待入境游客不足70万人次。
    随着2012年后全国高铁“四纵四横”全面贯通,武汉到北京、上海、成都、重庆、西安、福州都在4小时左右,同时,武汉城市旅游圈、鄂西生态旅游圈加快建设,都将推动武汉转型为国内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来源:武汉晚报  记者 杨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