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官家近来有点冤,以前发放“陕O”车牌,横行在路上,被千夫们指点,后来一声令下,到这个月终于把它取消了,却没讨到好,射来的多是冷冷的怀疑:接下来会不会有“陕X”?
冤上加冤的是,发放“O”牌,本为全国通则,取消它,也不止陕西一家。但赶上公权力信任危机的时候,真是没办法,舆论不那么好控制了。
在额头、屁股上划上那么一个圈,俨如特权的图腾标记,凛凛然走出森严的庙堂,闯入公共空间,人不能犯我,我或能犯人。那个圈套在特权头上,紧箍着的却是民众的神经。
公私自有分野,特殊车牌本也讲得过去。制式警车、军车等特殊车辆,因执行公务之需,固有便宜从事的道理。然而,车牌不过是个符号,认牌不认车,认人不认理,泛滥的危险并出现了。据报道,十几年前的“严打”前后,陕西制式警车数量不足,遂将民用号段“陕O”专配给公安车辆,但“陕O”并未随“严打”告一段落而收敛,后来逐步扩大到面向整个政法系统,乃至其他部门,伪造变造者亦趁势而出,狐假虎威。
这不过印证了一个常识般的道理:权力有自我膨胀的本能。
在其他地方,情况也大同小异。挂上“O牌”,闯红灯、压黄线、逆行、乱停乱放、乱鸣喇叭、超速行驶,已是许多城市见怪不怪的景象。按规定,“O牌”车同其他民用号牌车一样,交通违法行为一律录入信息系统,依法处分。事实上,交警往往睁只眼闭只眼。身处权力链条的末端,几人敢去捋虎须。
吊诡的是,陕西对“O牌”说拜拜,除民意滔滔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假老虎”咬到了“真老虎”。今年4月,一辆伪造“O牌”车碾伤一名交警,使得公安机关自己也对“O牌”动了火。先是打“假老虎”,接着索性剥了“虎皮”。
但民众依然忧心如故。这有往例可证。据报道,几乎和“陕O”前后脚启用的“陕U”,曾是党政几大“班子”专用车牌号,后来严重失控,以致怨声载道。2001年被取消后,一批“陕AV”取而代之,霸气依然。
即便彻底取消特权号牌,其作用也仅限于无从造假借势。有很多人担心,真正的特权车辆卸掉“马甲”,没了众目睽睽的监督,可能反倒断了后顾之忧,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事实上,对车辆的技术管理并非难事,无论国际惯例,还是中国特色,都可信手拈来。难的是号牌背后的特权。不管披着什么“马甲”,或是干脆裸身上阵,特权依然是特权。没被驯服的权力,终归是要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