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住而复天心


你说的对~~是不应该住于某些境界
  不过不弄清楚了,就容易沾沾自喜,忘了努力了~~嘿嘿~~
  要不你有方子把我这个毛病也治治:)))
--------------------------------------------------------------------------
       嗯,佛说无所住,便是得失不扰、沉浮无碍、得如未得、了然无着、只落脚于实在,还容易喜,清楚了更容易喜,便成干扰与阻障。
       只把心全放在,对这心之无所住有切实助益的当下之体历与为作上,惟心之感知与体悟增益了、升华了,在一定视界该清楚的自然渐渐清楚。
       因而,根源在心,对治也只能在心,用心去感知机缘所安排的一切,用心去体悟生命中经历的诸般,当妄执在焦灼淬炼中越来越彻底地消散了,心在颠簸煎熬中越来越明净敏锐了,妄我灭而范限除,本心明而真性显,该见的自然见。
       治心的根本便在去妄执,去妄执的根本便是用心体历,用心了则时时事事皆是淬炼,淬炼足了,妄执尽了,心自然就敏锐通明了,敏锐通明了自然见性见道,本然之天性自然与道合,率性而为自然通融,也便于大自在中得大实在了。
       修行,修的也便就是如此,那便把不相干的能舍则舍,可用则取为一时之筏,舍无可舍的时候便差不多是究竟了。境界本是不该染着的东西,便直取根本,省去那破破立立的周折,于未究竟时便尽心于真正的实在,虽尚还不能真自在,脚踏根本而无妄劳,也可算是生命状态之极致了,能撇开多少便先撇开多少,能多实在先多实在,生命与修行都只是个过程,用心安然于这过程便是实在,别的都是虚妄。
       更真切地明了这点,也许能好上一些,不过明悟明悟,本就不分,明了才能悟,悟了才算真正明。理解容易,切实地深化还只能靠用心去经历,在机缘世事淬炼下,妄执减了、体悟增了,心意深处的认同才会一步步深切起来吧。
       长话短说的话,也就是用心于当下之机缘便是了……

推荐,现世里难得的关于生命圆成与觉性启发的一片弥陀福地,已具机缘者受益之:

天涯杂谈』 说说性能量的另一个出口——山居性纪——性是种子禅是花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7368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