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之爱情剖析


  今天闲来无事,在百度上搜索“爱情”。

  百度百科中的定义:爱情是人与人之间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

  这个定义让我想起一位朋友曾经和我说的,谈恋爱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情感,当我们突然开始非常的想见某个人,想听到某个人的声音,想牵某个人的手的时候,那不一定就是爱情,也许那些只是一种冲动。如果要确定自己的爱情,除了要确定自己是否有了这些不寻常的冲动以外,还应该仔细的问自己,我是不是可以处处为对方着想,以对方为中心,为了对方无条件的付出自己的一切。有的人一辈子可以爱很多次,有的人一辈子只能爱一次,而有的人一辈子一次爱的机会都没有。

  这位朋友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便结了婚,妻子是他小学时的同学,两人从两小无猜开始,十几年的感情最终筑成了一段佳话,很是让人羡慕。

  还有一个朋友,初恋如火,但却是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爱上了一个不合适的人。当年的她曾经为了那段不合适的爱情不顾一切,好在对方是个极其冷静且有绅士风度的男人,在关键的时候当头给她泼了一盆冰水,于是她在刺骨的冰凉中反思了整整两年,最后终于在现实和时间面前低了头,认可了他的离去并心存感激。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总是认为自己是属于那种一辈子只能爱一次的人。生活也和我证明了这一点,当一个人经历了一次失败的爱情以后,再次面对爱情的时候,心里就会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总是在衡量爱与被爱的得与失,而就是在这种衡量的迟疑中,爱就不再为爱,变为了一种两个人互相索取的较量,而每次面对这种较量,都只能选择离开。古人也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没有做好为你付出的准备,那么我也不愿接受你为我的付出。

   当然每个人都渴望被爱的,这种渴望表现在姑娘对爱情的种种幻想中,总是幻想着在某处会有那么一个人,会注意她的一举手一投足,关注她说的每一句话,关注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他眼光的焦点永远都是她,生活的中心也永远是她。她也总是让自己满足于这种近乎自恋的幻想中,但满足之后又开始纠结,就像是在自慰找到快感之后的后悔与反思。我崇尚柏拉图式的爱情,并不是我的爱情观有多么的高尚,只是因为害怕去承担爱或被受的责任罢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去为这篇文字结尾,本来结尾是应该归纳一下整段文字的中心意思的,在回头看了一遍全文以后却发现,我不知道这篇文字的中心所在,话说的意犹未尽,却又无话可说了。算了,本来打字就是一种心情的发泄,发泄出去了就不必管成文不成文,话说了,字写了,就是一种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