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项世界难题,很多人把它看成一种肮脏与耻辱的象征,避之如瘟疫。但是,在我们身边却有这样一位医生,她用真情和爱心与前来咨询的艾滋病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并让一个又一个对生活感到绝望,感到生命已经走到尽头的求询者,重燃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让一个又一个面临破碎的家庭重现欢声笑语。
她就是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咨询员普英医生。
普英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2006年由从事20多年的临床保健医疗工作,转换到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多年来,因为她的出色咨询和开导,让很多艾滋感染者在绝望中找到了希望。
角色转换
开始从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咨询员工作时,普英并不适应。在从事临床保健工作时,她为产妇接生一个孩子后,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会有一种成就感,孩子的父母也对医生充满了感激。但从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后,她咨询了一个个艾滋病感染求询者,却无法体会到那种成就感,听了他们的诉求,自己的内心有着深深的压力。
普英说:“艾滋病感染者对我的倾诉我又不能对别人诉说,因为他们需要保密,即便在路上遇见他们时,我和他们也只能如陌生人一般。”这一度让她感觉不到工作的乐趣,没有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有一次,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找到普英作艾滋病咨询检测。经过检测,两位老人都感染了艾滋病。他们通过与普英一对一面对面的咨询交流后了解了艾滋病的感染途径及相关知识,当两人看到检测结果为阳性时,还是难以接受,他们相拥而哭,很绝望。后来那位大爷告诉普英,想让小孙女来做检测,因为孙女一次在喂他东西时,他一口咬下去把孙女的手咬破了。之后他还用力吸吮孙女手指上的血,他担心孙女会不会被感染。
第二天,这家人带着孙女到医院做HIV抗体检测,初筛结果是阳性。当时,普英担心这一家人受不了,暂时不把初筛结果告诉他们。对他们说,等等最后的确证结果,初筛检测不能说明孩子也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孩子的长辈非常担心。
幸运的是,5天后,最终确证检测结果证明小女孩没有感染艾滋病。
在进一步的咨询中,普英了解到,这位大妈平时患有糖尿病,一直在家注射胰岛素,她叙述的一个细节引起普英的注意。她说:“平时,儿子在家帮我注射,有几次,儿子不小心被针头戳到手指。”普英立刻建议大妈叫其儿子来检测,还好结果证明她儿子没有感染艾滋病,两位老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经过和这家人的咨询和交流,普英从此找到了工作的意义,找回了曾经的那份成就感,顺利地从一个临床保健医生进入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咨询员的工作状态。
拯救家庭
真正认识到这个角色的重要意义后,普英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因为一次的出色咨询,可以让一个濒临绝望的家庭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而一次失败的咨询,不但会让艾滋病感染者雪上加霜,甚至还会造成整个家庭的灾难。
多年来,普英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帮助每个自愿咨询者战胜艾滋病的恐惧,树立信心。
一次,一个男子在妻子的陪伴下到州疾控中心做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当拿到检测结果时,发现感染艾滋病,找到普英咨询。
当这个男子走进咨询室那一刻,普英发现该男子面色青灰全身瘫软了。普英随即叫其妻子暂时回避,单独对他进行咨询。
“不用说了,医生。”男子开始还是想回避。
“还是说说吧,说出来会好受些。”普英安慰他。
一番安慰后,男子开始信任她了。普英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并告诉男子说,其实感染HIV前和知道感染后,你的生活没什么区别,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没有什么变化,你同样有工作、家庭,同样要上班、吃饭、睡觉。任何人都会犯错,不要太苛责自己,既然已经是这样的结果,那就勇敢面对现实,只要按照科学的医疗方法进行相关防治,艾滋病的感染不会给你带来多大负面影响,你同样是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同样能为家庭社会作贡献,其实艾滋病也没那么可怕,它与高血压、糖尿病是一样的,是一个不可治愈但可以通过终身服药进行控制的一种疾病。
经过普英的一番安慰后,该男子的情绪逐渐有了转变。
该男子听从普英的治疗建议,身体状况和心情逐渐好转。后来,该男子经过治疗后逐渐找到了生活的信心,他打电话给普英说:“普医生,你拯救了我一家人,本来我已经没有生活下去的想法了,以一种悲观的心态看这个社会,我的家人也非常担心。但是,经过你的开导,我想清楚了,要好好地活下去。现在,我和家人相处得很好,是你给了我信任,给了我生活的信心。”
普英接触过很多艾滋病感染者,他们无法回避被人们冷漠和歧视的眼神,无法拒绝家人的种种责难,很多人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他们几乎散失了对社会的信任。但是,这些人在普英这里都找到了安慰,消除了对艾滋病的恐惧,学会了如何立足社会,同时也在交流中逐渐学会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地看待这个社会,并肩负起其自身的那份社会责任。
孕育生命
生儿育女对于普通夫妇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小D和小C夫妇而言,要一个孩子却充满风险。
小D是一公司职员,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发生过高危行为,一次生病住院时查出感染了艾滋病,那一刻,他绝望了。更让其难受的是,他还没有结婚生子,对未来的生活感到很渺茫。
他把这一情况告知女友小C时,女友也感到很绝望。小D带女友到医院检测,结果万幸的是女友没有感染艾滋病。
随后,小D找到普英,咨询了相关情况。在咨询过程中,小D向普英谈了一个很强烈的想法,他们想结婚生子。
普英觉得风险很大,因为他们要孩子的话就要冒妻子小C和孩子感染艾滋病的双重风险,如果万一被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但按照医学理论,其实这也不是没有机会,只是要在风险最小的前提下进行。另外,这个愿望也是支持病人继续生活的一大精神支柱,应该设法帮助他们。
按照普英的嘱咐,小D认真按照科学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他们结婚了,小C也怀孕了。但小D最担心的是妻子和孩子是否被感染。怀孕3个月后,小D带妻子找到普英做艾滋病检测,检测结果让小D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妻子未被感染。知道结果那一刻,小D夫妇和普英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感谢普英把他们从绝望中拯救出来,而且还帮助他们孕育了生命。
普英也很激动,她体会到了帮助他人走出绝境的那种特殊的快乐。
理解包容
普英发现,社会和家庭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冷漠和歧视,是对这些艾滋病患者最大的打击。
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替岳父、岳母来拿艾滋病检测阳性结果。当得知老人感染了艾滋病时,男子说,家中子女肯定恐慌,有想法来进行咨询,普英建议家人对父母多一些理解和关心,不要对父母责备和歧视。
普英说,现在检查结果两老已是病人,建议他们赶快进行治疗,男子说,他没有权利决定这件事,要和家人商量。听了普英的劝导,男子拨通家里的电话,将医生的建议向家人说明,并对艾滋病传染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解释,结果子女们都同意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治疗照顾。
普英说,在与男子的交谈中发现子女对老人感染艾滋病想不通,同时还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这样对老人极其不利。经过开导后,男子和家人都对老人表示理解和包容,并愿意共同孝敬关心照顾老人。现在,老人的治疗情况不断好转,一家人的生活也乐融融。
冷暖与共
多年的从事艾滋病咨询工作,这让普英经历了常人无法想像的生命体验。
普英说,这个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咨询员所面临的多重困惑。首先,作为咨询医生,就要接受倾听艾滋感染者的心里倾诉,让其通过咨询获得宽慰和信心。这需要医生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其次,医生还要为艾滋感染者保守秘密,保护艾滋病感染者的隐私,绝对不能泄露出去。同时,在大街上见到艾滋病感染者时也要装作陌路人一样,不能和他们打招呼。
这样的处境也让普英感到很为难,艾滋病感染者的痛苦和感受可以向她倾诉,而她却无处倾诉释放,一旦积压到一定程度,她也会感到有些纠结。
普英说,有一次,因为看到一个母亲在得知女儿感染艾滋病后就冷落女儿,甚至把女儿搭在其肩膀上的手推开。这一举动让普英心里产生了较大影响,她的心情很糟糕。回家后,普英看什么都不顺眼,遇到一点小事就想发火,最后她把火发在儿子身上。说起这事,普英很内疚。
事后,她儿子表示理解,并没有在意母亲的行为。普英说,她的快乐和安慰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丈夫的关心和儿子的理解。
对于这份工作,普医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到责任重大,虽然其压力很大,但是还是积极热心地对待每一个患者。
在付出爱心之后,普英也经常收获温暖和感动。一次,曾经找她咨询的艾滋病感染者小A突然开车到其单位,专门送一瓶水豆豉给她,因为小A在一次来做检测时到了吃饭时间,小A说心里很难受,能不能跟她一起出去吃饭,她还想和普英好好谈谈。在吃饭过程中,这位感染者发现普英爱吃水豆豉,所以就带了一瓶给普英。
普英说,虽然只是一罐小小的豆豉,但是她感到其中包含着一份很深的情意,因为这些需要关心的人学会关心他人,这是一种温馨,也是一种希望。
在与病人经历了种种的悲喜交加后,普英显得更加成熟了,看到艾滋病感染者的笑容,是她最开心的事。同时,她也希望更多人来关心艾滋病感染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