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2011:在“新政”中前行?
文/管益忻
在政府强力调控的压力下,当人们都以为房价会出现下降趋势的市场语境中,2010年11月的楼市成交量价再次同时出现上涨,以至于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若楼市仍旧走热,或可能引发第三轮调控。在信息铺天盖地地涌来的楼市资讯中,对于此一带有明显摇摆性质的预判,我们真不知道其究竟能以产生何等实际效用,毕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之走势实在是受到太多的因素左右,以至于很难有人能够真正弄清其未来走势究竟如何。房地产,不只关系到加息与否,也不只关系房产税征收与否,它还关系到地方财政,还关系到经济拉动,甚至还关系到金融安全。
关于加息,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与同期贷款利率倒挂30个基点,为加息再增砝码。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央行加息的可能已经势在必行。尽管如此,央行行长周小川还是对外界发出了“加息是两难选择”的辩解,他表示,多数央行的政策工具,都存在两难,想使得手里少数几项货币政策的工具满足所有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是很困难的。其言下之意在于,加息对于央行,同样是一项涉及到众多经济面的两难,甚至多难性选择,采用之,必须综合权衡各种利弊,并在此一基础上做出加息与否的最终决定。
而关于房产税,大力提倡者有之,不以为然者亦有之。提倡者认为,从调整中国经济结构、刺破房地产泡沫、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均衡等角度来看,明年进行房产税试点是大势所趋。而就短期效果而言,房产税能够立竿见影地产生抑制房价的效果。另外,征收房产税也能够将资金实力不足的投资者驱赶出房地产市场。不以为然者则认为,尽管在全国范围内征收房产税是大势所趋,但也不能对其抱有太大的希望。这派人士认为,房产税改革既不能打击投机需求,也不能抑制投资需求。而房地产税的真正功能则是在于调节人们的改善性、结构性需求,让人考虑是否租房不买房,或买小房不买大房,属于长性慢效,不可以临时随便拿来对付急用。
剩下的利益相关方,不论是地方财政还是经济拉动之需要,抑或是金融安全的诉求,都对来自政策层面的楼市调控抱着极大的反感情绪。值得普通老百姓期待的是,政府不会纯粹地关注这些职能部门的“强烈渴求”,民生呼声也是他们必须直面和照顾到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同样,也恰恰是民生诉求才能对整个中国经济乃至社会的健康、可持续的运行与发展机制充当最终定音器的功能——一旦民众幸福指数产生明显的下降趋势,就亟需找到导致其下降的“罪魁祸首”。
而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之大环境下,房价过高、房租过高以至于承租者的安居权利受到挤压与盘剥,已成为人皆共知的社会现实。尽管问题所在就如一道“三七二十一”的简单算术一样,但我们今天的现状却是,大把的专家在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之后仍然难以祭出切实有效的根治路径。就如有人评论当今的60后企业家,说他们只掌握了工具理性而没有完整商业模式在胸一样,尽管很多人可以抄起逻辑的工具严密地论证各种房地产乱象的纠结,但与这些洋洋洒洒地逻辑工具相对应的结果则是,目前的有产阶层是否有从自己身上割肉来“和谐”平民的觉悟和决心。
我们承认,“二八定律”是经济领域和财富分配规律,但同时也要深知,社会福利均等化与公平化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健康与否终极调音器。目前这种各个职能部门甚至是各个利益团体对老百姓的房子之痛互踢皮球的行为与心态,实在应予调整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