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怎么改?是举国上下都在关注的一个民生问题,但是,从现状看,尽管公布的药品目录单价一直体现降价,可政府医保开支一直膨胀,百姓还是不满意,原因何在?窃以为根源在:
医疗机构是以医疗收费、卖药收入来贴补政府拨款的不足,也就是说,以利益为重,不是以百姓利益和社会效益为重,因此,必然产生医药代表公关越来越猖獗,药品招投标价格越来越高,药品名目越来越多等弊病。从理论上说,医改的方案应该顺着以下良性循环的层次递进的:
——药品的疗效要由医生来观察、认定、推荐
——医生是需要经济收入来维持其医德
——医德需要医院的体制来锤炼
——医院的体制要形成:以药费、诊疗费、手续费等收费标准的市场化,即需要通过各医院之间的竞争,各显优势来体现,并形成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需要建立与患者同甘共苦
因此,建议医改可以这么尝试:
1、所有国有(公立)医院,纳入医改试点单位,医院与属地的参加医保的人员签订终生医疗协议(内容后面叙述),医院经费,由政府根据其签约的医保人数和类别,按照当地人均医保补助标准,由政府的医保资金按人头定期确定划拨。各地医院多签多得经费,就会形成互相竞争,提高服务水平来吸引参保者。
2、特殊差别的经费,根据医院的地理位置和人员构成等不同定额补充。
3、所有患者的医药费开支由医院从拨款中列支,专款专用。
4、医院的收费项目分类和收费标准等,由政府通过医疗管理机构定期审核发布。
5、医生的经济收入考核与患者的评价挂钩
备注:终生医疗协议内容包含:
——参保者在该医院建立医疗档案
——确定参保者的类别:按年龄、职业和体检,一次确定,以后只能按年龄类推
——参保者的医疗保健、小病咨询、急诊,按目前的形式,从个人医保卡中,刷卡收费(不指定医院)
——参保者大病实行在该医院终生治疗的负责制,促使医院对参保者有长期的保健关注计划
——参保者有权转移其他政府授权的医院
——重大疾病,因医院医疗能力等原因,需要转院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医患间签订协议,约定按疾病项目类型,超过该项目核定的医疗费,医患双方按五五比例分摊,因为有承保的医院介入,接收方在医药费用方面,也不会出现目前的滥收滥支的黑幕现象。
如此这般,或许可以遏制目前医药费用恶性膨胀的趋势,既减轻患者负担,又减少目前的医疗资源浪费,提高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