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在路上】珞珈山之春 文 / 书香绕指柔

  读中学的时候,我最先知道的省内的著名大学就是武汉大学。武大之所以让我思绪飘飞,因为当时《语文报》经常介绍一些有影响的中学生作者,比如田晓菲,比如洪烛,被保送到国内著名的学府求学。洪烛就是被保送进了武大的中文系。洪烛本名王军,金陵人士,据说现在是中国文联出版社主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后来同学当中有一男生考入武大数学系,几经周折要转系,最终还是从始而终。还有一位文科班的男生,进了武大新闻系,我记得他当年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诗歌,学校报栏里曾刊出过他的文字,其中有一句“故乡的云里有故乡的风声”,让我记忆犹新。女生里有位小师妹,之所以说她小,缘于她上小学时连续跳了三级,通常进初中是12岁,而她读初一时不到10岁。她后来进了武大生物系,现在与夫君相伴,在美国某大学执教。

   正如夫子所说:“武大那时牛啊!”

   武大的“牛”在于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和所有百年老校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百年来从珞珈山走出的院士已有70余人,足以让武大学人为之骄傲。

   不仅如此,武大还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这还得感谢叶雅各先生。叶先生当年拿了耶鲁大学森林学院的硕士学位回国,成为著名的农学家。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筹建时,最初是叶先生提出校址当选在城郊武昌东湖一带。某天,叶先生携李四光先生,带着干粮,骑着毛驴出了城,来到东湖之滨实地考察了一番,这里依山傍水,人烟稀少,景物清幽,两位先生认为再没有比这里更美、更适合建校的地方了。最终校址还是选定在这里,才有了今天依山傍水的美丽武大。这之中还有段佳话,珞珈山原来叫“落架山”,建校时闻一多先生提议改此山名,取其音谐字美寓意深远之意。

   武大享有“花园式大学” 美誉,校内的早期建筑无疑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年校园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均出自于美国设计师F.H.Kales之手,他的设计中贯穿了我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思想,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那些建筑与山、与水完美地融为一体,堪称杰作。倘佯校内,不仅能产生一种神圣感、使命感,而且还感知到大自然的宁静、和谐。早期建筑中老斋舍以其“布达拉宫”式的大气,在建筑群中尤为抢眼,成为武大标志性建筑。老斋舍是学生宿舍,沿狮子山南坡抱坡而建,现在叫樱园一至四舍,更有浪漫的学生干脆称之为“樱花城堡”,因为那条著名的樱花大道就在城堡脚下。

   从樱花大道拾级而上,穿过老斋舍的95级台阶,登上狮子山顶,视野顿时开阔起来。经过人工修整的山顶已变得十分平坦。老图书馆居山顶正中,坐北朝南,两冀为老文学院、老法学院,两院建筑外形大致相同,显得庄重协调。不过文学院的飞檐翘而尖,法学院的则平而缓。站在老图书馆与老斋舍之间的平台上,武大的无限风光尽呈眼底,那些老建筑的绿色琉璃瓦屋顶与郁郁葱葱的林木相辉映,怎一个“美”字了得。

   春天的武大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鲜花盛开。三月樱花烂漫时,校园昔日的宁静被打破,开始热闹异常,往往等到樱花凋落后才会恢复平静。

   武大的樱花,在本地相当著名,也许除了花本身,还有学校自身的感召力,与众不同的是文化底蕴。原本江城观赏樱花的地方有多处,如东湖磨山植物园、青山公园、解放公园等,都有相当规模,照理说更适合游人玩赏,但到武大赏樱的人群依然络绎不绝,且有愈来愈烈的趋势,师生们的生活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甚至有的旅行社还打算推出“武大樱花一日游”的项目,让校方大伤脑筋。

   有一年我于周末到武大听课,正值樱花盛开,授课的老师从校门一路拨开人群赶到枫园的学院来,感慨地说:“如果我是武大校长,我要把校园内所有的樱花树都砍掉,你们看,校园哪还象个校园,整个变成了公园。”不过,砍树之举,大概也早已不是武大校长所能决定的了。若真把这些花树砍去,也许倒真的会变成一种遗憾,一种情感上的缺失。

   近几年由于历史原因,武大的樱花也受到了非议。值得庆幸的是,师生们对待樱花的态度都很理智。校方还在老斋舍的花树下竖起“武汉大学樱花简介”的牌子,向人们讲述那段应该铭记的历史。每年的樱花节,总有武大学子穿梭于花海中,向游人散发传单,疾呼“樱花虽美,勿忘国耻”。

   在樱花灿烂如云的时节,校园里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樱花诗歌节”、“樱花笔会”,还有传播学院的“樱花摄影节”、 外语学院的异国文化周等等,如火如荼。

   能把单纯的赏樱变成学术研究的,武大生命科学学院萧翊华教授是第一人。萧老四十年代就读武大生物系, 当他还是一名生物系的学生时,就开始观测樱花花期,至今已近60年。每年樱花的始花期、落花期、持续天数及原因,都巨细无遗地保存在萧老的记录里,甚至在“文革”期间,也从未间断过。1997年,萧老与家人合作完成了《珞珈山日本樱花五十一年的开花期与气温变化的关系》一文,引起学界的强烈反响。萧老对樱花花期的预测, 往往八九不离十,误差在1、2天之内。据闻,每到三月,萧老家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都是向他请教当年樱花花期的。

   提起武大樱花,还有一个人不能不说,就是被华中科技大学学生选出的“十大魅力教师”之一的“浪漫老师”彭挺。彭挺毕业于武大生物系,大学时代曾弹着吉他,以一首原创校园歌曲《樱花树下的家》,打动了无数学子的心。

 

“半个月亮珞珈那面爬上来,又是一年三月樱花开

这一别将是三年还五载,明年花开你还来不来

我真想这一辈子坐在樱花树下,弹着我的破吉他

雪白的花瓣贴着脸颊飘落下,美丽樱园我的家……”

  

   让许多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弹着吉他的彭挺,现在是同济医学院的一名细胞学老师,感性与理性在他身上如此完美地结合,让不少听过他讲课的学生十分崇拜他,不仅仅为了他的音乐。

   不知道现在每年樱花盛开时,彭挺还会不会回到樱顶平台,用他心爱的吉他深情地弹唱:“半个月亮珞珈那面爬上来,又是一年三月樱花开 ……”

   对武大怀有特殊情结的还有许多人,我曾听到有人说过:武大的四年时光,实在是太宝贵了。也许对于每位武大学子来说,都会在这里留下一些东西,带走一些东西,终生受益。

   2004年,计算机学院研究生何昌胜以武大校园为背景,用“何小天”的笔名写出了《谁说青春不能错》,获得了新浪第二届华语原创文学大奖赛青春互动大奖。他的小说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如同我走在武大校园里,看到那些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的气息一样。

   2005年,生命科学学院朱英国教授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大再传佳话。

   可以肯定地说,武大为东湖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魅力,为江城所做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因此,方方才会在《汉口的沧桑往事》一书中,用了专门的篇幅来写这座依山傍水的大学。

   从百年的风雨中走来,武大依然焕发着青春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