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帮扶返乡民工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四川省平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响滩工商所按照该局对“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发展壮大企业”的思路,着力把外出务工人员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的铺路创业人才,多种措施并举,大力实施“回乡创业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共引进回乡创业工业项目16个,其中规模型项目4个。 一、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要特征 目前,该管辖区约有2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2009年春节前后,返乡农民工达0.6万人,占外出务工总数的30%左右。返乡农民工现已出省务工的有0.3万人,其余人员有的选择创业、有的参加培训、有的在家寻找就业机会。特别是在他们中间已有1200名懂技术、会管理、信息灵的农民工成功在家创业,他们利用在外学到的技术、积累的资金,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工商企业,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要原因: (1)去年金融危机影响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大背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影响,沿海地区一些出口型企业亏损倒闭或大规模裁员,一批熟练工回到了家乡,为本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内地投资要素成本低于沿海发达地区,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速度加快,内地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多。 (2)外出务工积累资本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孵化器”。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收获不仅在于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更重要的是打工者本人的成长。农民工中既有熟练的产业工人,又有企业的技术及管理骨干,也有在城市由打工者变为企业家的创业者。据调查,该管辖区在外务工人员中,有近500多名乡亲有自己的企业或事业,其中规模成型的有300人。 (3)强烈的创业愿望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动力。农民工回乡创业既有主观意愿,也有客观需要。他们一方面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有叶落归根的观念;另一方面对自己所从事产业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认为返乡创业成功的机会较多。同时,农民工强烈的创业愿望,对选择回乡创业也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要特征: (1)产业发展对路。不少乡亲在外务工,比较集中在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电子玩具、食品加工等产业,符合我县沿江产业发展需求,他们回乡创办的企业与务工时从事的行业基本一致。 (2)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基本都是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投资5万元—50万元的占大多数,其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3)在小城镇创业者居多。回乡创业者大部分选择在镇、村创业,没有选择在县工业园区创办企业,没有远离故土,也没有举家迁移,更没有取得城镇居民身份。 二、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要做法 响滩工商所把“走出去”的农民工视作凤凰,把家乡建设成他们的栖巢,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通过村社12315消费平台工作人员的宣传、工商干部的上门邀请、优化环境、优惠政策、全程服务等措施,建立了一套吸引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1、“上门邀请”吸引“凤还巢”。把吸引在外事业有成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是“明家底”。至金融危机来临之际平昌县工商局要求各基层工商所开展对本地在外务工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活动,摸清他们的务工经商地点、从事行业情况、资产状况、发展设想、联系方式等。二是“请进来”。利用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集中的春节期间,由各村社12315消费投诉平台工作人员向他们通报家乡情况,加强感情联络。在当地营造了“外出创业光荣,回乡创业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浓厚氛围,引导“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
“优惠政策”助推“凤还巢”。平昌县工商局,专门出台了推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措施,对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给予政策优惠,在工商登记方面享受优惠。 3、“优质服务”留住“凤还巢”。在县工商行政服务中心和当地工商所设立了返乡农民工服务窗口,落实办照手续从简、办事从快的便民措施。建立了回乡企业与金融部门之间的银企协调机制,按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优惠政策,解决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担保贷款的融资问题,为回乡创业企业解决融资40多万元。
三、农民工回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量小,缺乏金融服务。虽然农民工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但对于创办企业、发展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来说,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加之金融机构贷款有较大约束,导致流动资金短缺,多数返乡民工难以实施创业计划和施展自己的才能。金融服务满足不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创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2、农民工学历偏低、技能单一。农民工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有的甚至对技能培训兴趣不高,就连个私协会免费举办的技术培训班兴趣也不大。受文化素质和技能低的影响,农民工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同时,农民工回乡创业大多数存在家族式管理,决策不民主,机制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3、行政审批手续复杂。创办企业要辗转多个部门,办理包括环保评估、消防和安全生产许可、卫生许可、建筑规划设计、工商登记等多项手续,有的甚至还要到省、市有关部门审批,也给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加快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回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必须大力实施“回乡创业工程”,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多、更大的支持,综合运用技能培训、资金支持、改善环境、项目引导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批懂市场、会管理、理念新、有资金、有技术的回乡创业队伍,使返乡创业人员能够“站得稳”、“留得住”、“能发展”。 1、搭建创业平台。要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及时调整企业布局,依托现有的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孵化区”,降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成本,增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吸引力。 2、加强项目引导。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大力开展“SI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聘请专家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进行专题讲座,为农民工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收优惠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其选准投资方向,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把各种信息告知创业农民工,帮助他们了解市场动向,把握商机,占领市场,把企业做大做强。 3、全力帮扶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有突出贡献的返乡创业者给予表彰奖励,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创业氛围。强化工商的服务职能,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四个一”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在办照登记方面方面给予优惠,提供“全过程、保姆式”跟踪服务,为返乡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截至目前,响滩工商所在该辖区“留凤”挽救多年因相关手续难办,在全县规模最大、就业人员152人,一家432万元的页面砖厂,日产转10万,已顺利投产经营;创办一家拥有400万就业人员95人,占地10亩,年产内外销100万头的生猪繁殖基地;创办50万元就业45人的大型“立山寨纯净水厂”;创办一家拥有30万就业30人的木材加工厂及各类中小砖瓦窑、预制场13家,解决当地就业人员高达3000余人,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支持帮扶返乡民工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