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文化要防止变“邪教”!


热焦点评(10-188):中国企业文化要防止变“邪教”!

彭澎接受《新快报》采访

 

题外话:山木企业文化是科学管理与邪教的杂交产物。多年来,我已经发现,中国不少企业在培训和增强企业执行力的过程中大力学习西方科学管理经验,但也夹杂着一些东方家长式管理方式,也可说是中西结合。但其中有的走过头了,有变为“邪教式”管理的嫌疑。真的值得警惕!

 

要求员工“跪乳”感恩 禁用真名罚字当头

宋山木被指疑心重重大搞个人崇拜,其企业文化是科学还是邪恶备受争议

  ■专题统筹:新快报 记者 余亚莲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咏祁 黄琼  实习生 张国锋  李慧

  

  宋山木花了20年时间,建立了自己的“山木王国”。从只有几个人的家庭小作坊发展成拥有200多所分校的跨国连锁企业,他享受着2000多名员工的“尊重”和“敬仰”,山木集团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也一度被外界称之为企业管理中的典范。宋山木并为此出书立传、大肆宣讲。 

  然而,记载了宋山木多年管理经验的《山木方法》一书,在面世仅仅4个月后,就因爆出宋山木强奸女职员而被迫下架。   

  山木集团副总裁王工 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宋山木案发生后,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山木集团迅速陷入了信任危机。山木的企业文化也迅速被诟病为宋山木谋求个人崇拜、神话个人和发泄个人私欲的工具。山木集团现任总裁、宋山木的前妻李木子 承认,山木集团最大的错误就是用宋山木的个人形象作为企业代言。   

  “前有羊羔为我师,后有总裁为我范;我辈再不思报恩,岂不愧对山木人”———这是山木集团所有员工必须牢记背诵的《羊羔跪乳》。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 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此等级森严的管理制度,造就了宋山木在员工面前的“绝对权威”,要求员工改姓“黄金”,要求员工鞠躬 敬礼,要求员工背诵《羊羔跪乳》,就是搞个人崇拜,“即使没有这一次的事件,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宋山木迟早也会出别的事”。

  新快报记者获悉,在国内,遵循这种企业文化的企业绝不会止于山木培训  

  ●声音

  “之所以会发生后来的事情(宋山木强奸女员工一案),与(企业)制度无关,只与人性有关……人的欲望是人性产生的,不是制度产生的。即使是生活在最底层的穷困老汉,也会把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婆叫进屋里去。只不过,在这种事情上,政府官员、企业总裁,拥有比一般人更为便利的条件,有着更加广泛的选择范围。”

  ———宋山木的前妻李木子

  “宋山木本人或许过于偏执,他漠视了员工的基本权利,但他又学了现代化的管理知识,他读过大学,可能琢磨了很多人性的弱点,他是挺复杂的一种人。”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

  200多条规定“举手投足”

  “到领导办公室请示工作,敲门,听到回应后进门,行30度鞠躬礼。鞠躬时头部不能左右晃动,双腿要并拢,不能驼背,也不能弯腰到只能看到背,不能不看对方,也不能盯着对方看,视线停留在对方脚前1.5米处,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合起放在体前。”这是山木集团白纸黑字写在《山木礼仪手册》上的要求,也是200多条“山木基本法”的“冰山一角”。  

  新快报记者历时一个多星期,接触山木集团的普通员工及高层领导了解到,在山木集团穿什么服装,怎么穿,头花怎么戴,穿什么鞋子,鞋跟多高,都要受山木集团的员工制度约束;同事见面问候行欠身礼、请示领导行鞠躬礼……复杂的山木制度像一个轴承一样,支撑着山木集团的运转和操作,他们管这叫“山木基本法”。 

  彭澎说,这种叫法或许起源于华为集团,10多年前,人大学者们帮华为集团起草了一个员工制度,称之为“华为基本法”。在随后的10多年里,“基本法”被无数企业效仿,山木培训只是其中的一个。 

  山木集团副总裁王工则说,在几年前,宋山木与几个大老板聊天,谈到员工制度,老板们都说:“现在都叫‘基本法’,还有谁叫员工制度啊?叫制度多土。”宋山木一听,来劲了,从此有了“山木基本法”。 

  山木集团高层则称,山木集团创立之初,宋山木就捕捉到培训行业服务意识不足的问题,于是便将“消费者是上帝”理念引入到了自己的企业,如今的山木培训,遵循的是“学员就是上帝”的理念。山木集团高层表示,之所以把企业的规章制度定得如此严苛,就是为了让来这里学习的学员们感到尊重,“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

  李木子称,员工制度主要是由她牵头制定,“宋山木估计连现在有多少条都不知道”。 

  员工着制服  管理“格式化”

  在深圳高科大厦旁的人行天桥上,时常可以见到典型的“山木人”:一套深蓝色的紧身工装、一双深色或黑色3厘米以上的高跟鞋 、统一在脑后挽起的发髻、统一的黑色头花、裙下黑色的长统丝袜———这几乎是山木培训女员工的普遍衣着。屈指可数的男员工也都统一穿着蓝色工装、黑色西裤,里面的衬衫系着领带。山木集团的员工,全身都被“格式化”。 

  服装类似空姐和空少,每个人都可以领到两套,有夏装、有冬装,又分行政装和教师装,在所有上班场合中,员工必须身着制服。

  宋山木强奸案爆发后,网友们将山木集团的制服批评为“制服控”,声称:“山木集团招的女孩子都是漂亮、身材好的,那个制服弄的也太诱惑了吧?搞得跟空姐一样。” 

  在深圳高科大厦9楼,山木培训集团正在召开着每周一次的员工大会,现任总裁李木子身在济南,她通过电视电话向全国的员工“发号施令”,深圳各分校的80多名山木员工全神贯注做着笔记,学员要上厕所时,走到门口,须先15度鞠躬,而后静静关门。 

  山木集团高层介绍,山木集团每一次的员工大会,都是这种全国性的视频会议,每一位副总都会通过视频向总裁及全国的员工汇报上一周的工作成绩,对员工进行培训。

  李木子向新快报记者坦言,作为搞培训的企业,山木集团将自己一半的精力都放在了对员工自身的培训上。

  员工改名全变“黄金”一代

  除了严苛的山木礼仪,山木集团还给所有员工改了名字。进入山木集团的人都要求改名为“黄金××”,互相之间不允许问真名。山木集团明确规定,如果有学生知道了老师的真名,那么,他就会被考虑离职或者降薪。这样,如果有老师想另立门户,必须重新开始。 

  对此,李木子是这样解释的。1993年,山木集团一名骨干老师凭借自己的名气带走了山木的学员另立门户,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从此以后,进入山木集团当老师的人都不允许用自己的真名,全部改叫“黄金××”,这样即使他们离开了,也带不走学员。宋山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为这个名字沾沾自喜,他说:“这个名字俗气但是好记。” 

  但网友们显然不接受这种说法,也不这么看待改名事件。宋山木出事后,网友称:“他们为什么都要改名为黄金××?因为出了山木集团后,基本上联系不到之前的同事,这也有利于宋山木隐蔽他的罪行。”

  山木集团副总裁王工则说:“这种办法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效保护了学生资源。”但是,自从宋山木出事之后,“黄金××”的称呼也出现了负面效应,这种不允许称呼真名的做法被媒体和网友广泛攻击,认为这是山木集团“专制、不人性”的佐证,是宋山木构建他“封建王国”的手段。 

  王工对于这种说法很不忿,他感叹,“山木集团就是太特立独行了,所以被人们不理解,其实,‘黄金××’仅仅只是一个工号,现在很多企业都用工号,就像华为也在使用工号一样,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只是工号的叫法比较特殊而已。” 

  多名山木集团中层、分校校长告诉新快报记者,在山木集团,工作场合都要求称呼工作名,并且必须是全称。深圳总部副总校长黄金蔷则说,在私下聊天时,一些同事也会问真名。 

  曾经在山木待了半年多的刘小姐对此非常不认同,她觉得,这不仅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使同事之间甚少谈私人问题,这是一种在制度上限制人的各方面自由的方式。 

  违规就开罚 人人交“学费”

  数百条的规定、繁杂的礼仪,并不是每一名初入职的山木员工都能全部做到。为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宋山木和他的团队创立了严格的奖惩制度,任何违反规定的人都必须接受处罚。每次的员工大会上,都要公布员工每周“交学费”的情况,并列出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山木集团高层表示,几乎每个员工每个月起码要交一次学费,有的人甚至被扣掉大半儿工资,也有人因忍受不了这种罚款而被迫辞职。

  李木子则称,罚款并不是只针对员工,这也包括宋山木等高层在内,一旦高层违规,只会罚得更重。对于这项罚款制度,山木人都称之为“交学费”。李木子也说,“几乎每个山木员工都交过学费,没有谁能永远不犯错。”

  “员工如果在开会时手机铃声响了,一般是罚20元,如果是高层,就起码要交200元学费。”李木子称,罚款之后,集团会把这些钱统一收起来,一部分作为活动经费,另一部分会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员工有奖问答,最终以奖励的方式回馈员工。 

  山木集团还有一个制度叫“火炉原则”,“无论是谁,碰到了火炉都会被烫伤”。王工回忆,有次宋山木交代他印名片,他耽搁了,结果宋山木立马罚了他1000元!“我们的罚款是员工的好几倍,最低是200块(元)钱,我最高的一次被罚过1000。”

  而在两年前的一次会议上,宋山木在开员工大会时手机铃声响了,于是他自罚500元,主动交给了财务。 

  与众多的大企业一样,山木集团鼓励员工“纠错”或“告状”,为了监督员工,宋山木在每个城市的分部都设立了稽查部,这个部门员工的工作就是每天到各分校巡查,一旦发现有员工违反员工制度,立即上报进行处罚。 

  媒体评论说,礼仪、锻炼、着装、体重,制度严谨到让人忘记有自己的意志。

  《羊羔跪乳》文化催生“教徒”?

  “前有羊羔为我师,后有总裁为我范;我辈再不思报恩,岂不愧对山木人”。这是山木集团每一位员工都必须背诵的《羊羔跪乳》,有媒体称,宋山木 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尊敬,甚至是崇拜。

  东门分校校长黄金春则说,这是一种感恩文化,并不是异端学说。

  新快报记者在采访中惊讶地发现,所有被采访的山木员工都选“严厉”这个词来评价宋山木。“宋山木很强势,只要是他认定了的事,所有人都必须听他的。只要违反了他认定了的事,他决不妥协。宋山木发起脾气来,谁的面子也不给。” 

  “他对我们要求严格,要求我们办的事必须按时办完,否则就‘交学费’(罚款),他不讲情面,也不会听你讲理由的,在他面前没有借口。”对于宋山木的臭脾气,李木子 说:“一个眼神不对,他就发脾气了,他就会觉得你不尊重他。” 

  记者调查发现,早在两年前,在山木集团济南分校发生了一件事。当晚,山木集团员工李某想要辞职,宋山木把她叫进了李木子的办公室,李木子走了。办公室里只有宋山木和李某二人对坐。 

  宋山木盯着她,一言不发。李某低下头。

  宋山木问:“你是不是很怕我?” 

  女孩嗫嚅着,点头。 

  “你怕我什么?我又不会把你怎么样?你是怕我怎么样你吗?”宋山木问。 

  女孩不敢回答,畏缩着,继续点头。 

  结果,宋山木冲过去就是一巴掌,“你这是在侮辱我!” 

  李木子认为,宋山木是太过敏感,觉得自己被侮辱了,才伸手打人。 

  但女孩李某却在供述中表示,宋山木打了她耳光,逼她下跪,并强奸了她。李某后来被公诉方列为受害人。

  前日,法院审理此案后最终认定,公诉方指控宋山木强奸李某,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法院不予认定。

  严格制度助长家长“淫威”?

  彭澎认为,这种高压制度建立起了宋山木的个人威严,他对于员工的控制权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他无法容忍员工的离职行为。 

  种种的管理法则、员工制度,加上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法令般条条框框“盯”死了所有员工,但宋山木个人的权力则摆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山木集团高层也承认,这些制度对于宋山木本人并不能完全约束,这是一种人之常情。 

  “这种方式类似于家长式的企业管理模式 ,但比家长式还要严重。它用了很多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来强化这个家长的权威性。”彭澎认为,火炉制度、24小时复命制这些制度本身都很好,都能促进企业发展,但在山木集团,这种理念却走过头了,甚至变成了赤裸裸的个人崇拜。 

  李木子则不认同这种观念,她认为,山木的企业文化始终是推动山木培训发展的原动力,制度本身无对错,山木集团的制度也并非如外界传言的那般邪乎,在执行制度时,还是有很多人性化的东西,并且,制定制度的初衷也是为了促进员工成长,给顾客最好的服务质量。

  彭澎却认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上下级关系,应该讲究人格上的平等,“现在企业化管理很强调一种人际关系,老总都是要跟员工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的,业余还可以一起打球一起唱歌。”

  人格解析

  “他害怕别人夺走现在的一切”

  追求完美,疑心很重,前妻李木子点评宋山木——— 

  “他害怕别人夺走现在的一切”

  李木子说:“宋山木是一个纯粹的完美主义者。” 

  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侯,宋山木陪李木子去济南的一家百货公司买了一件针织衫。 

  李木子高兴地穿在身上,两人在街头走着,宋山木突然别扭起来,时不时地往她的衣服上看。原来,衣服的背后有一个线头,宋山木怎么看都觉得别扭,逼着李木子回百货公司换一件新的。 

  李木子看看线头也不明显,劝他:“不用换了,我回去勾一针就好了。”宋山木坚持要回去换。李木子急了:“这是我穿的,又不是你穿的,不用换了!”宋山木就是不听,硬是拿回百货公司,左挑右选,换了一件新的。 

  宋山木在工作中更是一个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的人。 

  “比如,你在办公室里摆一幅画,往上一点或往下一点,往左一点或往右一点,都不行,只要有一点儿歪了,他就必须让你重新挂,一定要对整齐。”

  李木子说,宋山木对于员工更加严格,这种“完美主义”体现得尤其明显。一个员工,不管你之前做对了99件事,只要你第100件事做错了,在宋山木的眼里就觉得你不够好,不是一个完美的好员工,就要罚,就要“交学费”,让你做到最好最完美为止。 

  或许是宋山木追求细节到了极致,在他越来越成功的同时,他的疑心也越来越重。 

  在接受公安机关询问时,李木子曾提到,“一帮人在讨论一件事,这件事本身和宋山木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有人看了他一眼,他就会觉得别人是在议论他。有时我在想,宋山木之所以这么敏感,有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哪方面不如别人,但是我反复寻找,都没有找到他自卑的根源。”

  “后来想一想,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公司成立到现在,有现在的成就真的很不容易,因为太珍惜现在的一切了,所以他害怕别人夺走现在的一切。”李木子觉得,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宋山木觉得身边的人都是敌人,他总是在提防身边的人。 

  彭澎说,或许宋山木本身有一些人格缺陷,即使不出这件事,早晚也会出别的问题。 

  管理模式

  备受争议

  到底是优秀的现代企业管理还是强加个人崇拜的“邪恶”模式?山木集团是否因“山木事件”而被打上畸形的烙印?事发前后,国内业界名家对山木集团的管理模式有不同的见解。

  

  管理精确

  执行力强 

  20101月,涵盖山木集团管理方法 的《山木方法》一书面世,著名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给其作序。他在书中说,宋山木不仅会“做”,而且也会“说”。他还认为,《山木方法》甚至可以作为管理自诊书用。 

  分众传媒CEO、纳斯达克开市按铃中国第一人江南春则表示,宋山木不仅是一个培训大家,更是一个管理大家。在他自成体系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管理下,山木培训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在全国构建了完善的网络,而且走出国门,登上国际教育大舞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彭澎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山木方法》当中的一些原则,比如火炉原则、24小时复命制、纳米管理法等,还是值得借鉴和有创新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集大成的管理方式 。它的发源应该是来自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把所有的工序用时间和动作来格式化,精确到每几分钟做什么,每个步骤怎么做。比如“24小时复命制”实际上强调的是执行力,是符合科学管理的。 

  

  个人集权

  干涉过多  

  至于对员工的衣着以及言行严格要求,彭澎认为也无可厚非,要为人师表,仪表是很重要的,“仪表就代表了这个企业形象”。但一旦稍有不对就罚款,这个要求是比较苛刻的。值得肯定的是,山木的管理规定是有赏有罚,“火炉原则”罚得一视同仁。但是,这种制度把企业造就成了一个有着森严等级制度的地方。 

  彭澎认为,无论是“米字型管理法”还是“24小时复命制”,对现代管理 科学都有着借鉴意义。然而,让员工统姓“黄金”的方式有违反公民个人的姓名权 的嫌疑。“宋山木或许是有意识想把企业弄成家庭一样来管理,同时也防止员工与学生有深入接触后容易损害企业的利益,但实际上,他和山木集团都没有这个权力让员工改姓。” 

  彭澎认为,这种强制比“家长式”还要严重。一方面,山木集团有现代管理的因素,但也有一种“邪恶”意味的因素,“宋山木把他们混在一起了,更加凸显了这种管理模式的身份识别。这到底是属于‘邪恶’?还是属于现代管理的方法,很多人都会混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