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北京、上海今年土地出让金已破千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由于土地供应量约为过去两年的总和,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有望突破2万亿元。
近10年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迅速增长,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比重不断提升。资料显示,2001年—2003年, 全国土地出让金达9100多亿元, 约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5%;2004年,收入近6000亿元。2009年达到1.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6%左右。在有些县市, 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比重已超过50%, 有些甚至占80%以上。(12月27日人民日报)
近年一些地方政府靠卖地生财之举,被称之为“土地财政”。
对于一些地方的“政绩”而言,广袤的土地功不可没;高地价、高房价功不可没!一些地方政府,除了出让土地的高额收益外,还能获取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营业税为主的财政预算收入,这些收入全部归地方支配。仅此两项就占到地方税收的近四成。在一些地方,“土地财政”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有的甚至成了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此外,土地从征用、出让到规划建设等环节,土地管理、房产、财政、水利、交通、人防等部门,都会收取不菲的费用。这些都是附着在土地上的收入,非常可观呀!
对于有些地方政府来说,只要拍卖槌一落,少则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甚至过百亿元的收入就来了。而地方政府最能体现政绩的地方,就是加大投资力度,做大GDP。卖土地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这些事情。如此轻松的“政绩”,让一些地方官吏花钱不愁,升官无忧。比起那些卖官帽的地方官员,卖土地实在是一条捞取政绩的最佳捷径。只要可以从农民手中低价征地,并向市场高价供地,地方政府就很难放弃对建设用地征用的垄断权。
然而,中国并不是一个“扩张”的国度,土地都是固定的,如此年复一年地卖地生财,可土地不是葡萄酒,可以生产,为了快速生产,甚至可以造假。谁的能力再大,也没有“造地”的能力,一旦把“该卖的土地”卖完了,会不会卖不该卖(18亿亩耕地红线以内的土地)的地呢?当然,有些官员自然可以听上面的话,不会轻易地逾越“18亿亩耕地红线”,但有些地方官员就难以保证了。他们往往将自己的政绩摆在第一位,上面的规章,不过是一纸空文,一张空头禁令罢了。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句话。近年来一些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大的不说,就说一些小事情。有些地方一些公共必需品在没有通过听证就任意涨价,明显是违规的。当媒体曝光后,又恢复原价。由于是公共必需品,几乎每个家庭每天都必须使用,在任意涨价的短暂数天里,同样有很多人要消费,虽然对“涨价”有极大不满,也不得不买。这其中,就有一些“额外”收入。
马克思说过:“资本家有50%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眼前一些地方政府卖地生财能够得到的利润何止300%。在今年里,一些地方官员关于“强拆”的雷语,说白了,就是为卖地生财做无耻的辩护,实在是一件很可笑的事。
有 专家告诉我们:“土地财政”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城市的建设用地总量是有限的,一旦卖完,后续的财政开支就得不到保证。“城市化进程还有20年左右就会达到70%的平稳期,‘土地财政’之路只能是短期选择,绝非长久之计。”
土地永远是一种稀缺资源,对于一个城市发展而言,卖一块就少一块。虽然,卖地生财何等轻松,但相比起土地出让所产生的种种“利润”,普通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才是最重要的。
地方政府:卖完土地卖什么?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