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摊销与减值准备审计比较札记1
--------表解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摊销的关系(一)
高级审计师 张政斌
有区别才能有鉴别,有联系才能有遐想。无形资产摊销与减值有区别,也有联系,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搞好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和审计实务大有裨益。本文着重表解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摊销的区别表解
序号
|
不同点
|
无形资产摊销
|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1
|
内涵不同
|
摊销计提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在其使用寿命内进行系统合理地价值分配,并不表示无形资产价值的实际减少。摊销表示的无形资产价值的减损,主要是由于无形资产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价值转移,它可以从业务收入中得到补偿。
|
减值是指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它所表示的价值减损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与生产经营的关系不大,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
2
|
目的 与 手段不同
|
手段是把无形资产的价值按照一定标准分摊到无形资产预计可使用的期限内,属于成本的分配手段或分摊过程。目的是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
手段是定期对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确认发生了减值,是一种资产计价的手段。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修正无形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以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当前的实际价值。
|
3
|
作用不同
|
摊销,尤其是加速摊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诸如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资产快速贬值的作用,但它不能及时发挥出反映并修正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之间偏差的作用。
|
减值准备是在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的基础上,以一种更灵活、更及时的方式对历史成本的再修正,是一种资产计价的手段,可反映无形资产现时价值的计量信息。
|
4
|
理论依据 与 补偿途径不同
|
摊销的理论依据是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假设。无形资产能在较长的时间里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将其减损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按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分期计入费用,最终再从业务收入中得到补偿。
|
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主要是资产的定义。当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减至账面价值以下时,应将这部分减值从无形资产价值中剔除,并将减值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列入当期损益。
|
5
|
核算原则不同
|
摊销的依据是配比原则。无形资产能在较长的时间里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这种将摊销金额与其未来有效期内产生的经济利益相联系并从中得到补偿的思想,正是配比原则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
减值准备的依据是谨慎性原则。将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冲减其账面价值,体现了“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的谨慎思想。
|
6
|
核算范围不同
|
计提摊销的无形资产范围是,只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而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则不应摊销。就是说摊销不包括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注意】: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
|
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范围比计提摊销的无形资产范围要大得多。不仅包括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而且包括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注意】: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而且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存在减值迹象时,才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当存在“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等七种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
7
|
核算时间不同
|
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通常是按月进行的,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属于正常的因时间推移而计入不同会计期间的成本或费用,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
|
减值准备的核算通常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减值)或年末(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减值)进行。属于非正常的因环境巨变而发生的资产“缩水”, 减值损失与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之间没有必然的系统联系。
|
8
|
核算预备与 核算方法不同
|
在确定计提方法之前要做二步工作①判断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对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存在摊销问题;②确定摊销期间。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的整个期间内进行摊销;③选择摊销方法。企业应当根据无形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选择摊销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生产总量法等;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④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企业还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无形资产准则规定处理。
|
在确定计提方法之前要做二步工作①无形资产减值的测试。当无形资产不能收回账面价值时,减值损失就发生了,就应当对其存在减值的迹象进行判断;②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③减值损失的确认。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④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在无证据表明减值已发生的情况下,不必作账务处理。
可见,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没有象摊销那样有多种可选择的方法,它主要是于期末通过对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的估价、分析比较、判断来计提的。
|
9
|
计提基数不同
|
摊销是以无形资产成本(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金额作为摊销基数。
|
减值准备是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参照值,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的。
|
10
|
账务处理不同
|
因摊销与日常经营管理息息相关,是经常发生的,故无形资产摊销额直接体现在企业的经常性费用中,提取时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
|
因减值准备提取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无直接关联,加上导致减值的情形也并非是经常发生的,故无形资产发生的减值,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
11
|
纳税影响不同
|
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
企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在税前扣除的。可见它对所得税数额没有影响,但是因为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会影响摊销数额的变化,从而会形成纳税的暂时性差异。
|
12
|
主观估计阶段不同
|
摊销涉及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原值)使用寿命、预计残值等都是事先确定好的,估算的主观性要强一些。
|
减值设计的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依据核算日前后相关信息确定的,不可事先确定。因此相对摊销而言,无形资产减值这种估算是事后的,客观一些,在不同时间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
13
|
职业判断 的 内容不同
|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无形资产摊销的始终。首先,判断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其使用寿命年限。其次,判断使用寿命有限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其残值一般应当视为零,例外情况除外。再次,根据反映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判断选择摊销方法;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采用直线法摊销。
|
会计职业判断也同样广泛运用于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首先,对无形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进行测试判断;其次,在无形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最后,根据估计的可收回金额,确定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