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不是“人头”
李国芳(13387107278)
当前,国家正式发布今后十年的人才发展规划,然而一些地方的组织、编制和人事部门对编制的阐述和运用,越来越偏离编制的应有内涵,几乎将编制简缩为“人头”了。其实,编制不是“人头”。
通俗讲,编制就是是职数、职位和职责三位一体,不可偏颇、或缺。职数是确定内设机构和职位数量的,职位是确定具体职务和岗位的,职责是确定工作任务和相应责、权、利的。“人头”则是指“具体某个人”,如李某、张某某等。显然,编制远不止是“人头”,“人头”只是编制中职位的一个方面,即职位对应的“具体某个人”。
没有编制,机关、企事业就会乱套,差别只是科学合理的程度不同而已。在编制和“人头”的关系上,编制是相对固定的,“人头”则根据需要动态变化的。唯有如此,才会使机关、企事业单位保持活力,效率提高。然而,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在制定和执行编制时,真正做到了职数、职位和职责三位一体,使得“人头”在编制内科学合理调控,不惟“人头”为编制的唯一,较好实现了人员的能进能出、职务的能上能下、待遇的能高能低,杜绝了因人设岗、滥竽充数、人浮于事的现象。所以,企业得以高效率运转,并及时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在机关,由于一些地方的组织、编制和人事部门越来越偏离编制的应有内涵,将编制简缩为“人头”,只看重“具体某个人”是否在编制内,使得机关宁愿看重具有编制“具体某个人”,而不看重没有编制的真正人才;宁愿保持不尽人意的现状,也不能辞退滥竽充数者、及时解决人才编制;宁愿人浮于事,甚至超编,也不能精简机构、精简职位,最后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职数超编、不称职和职责荒废现象,直接造成机关工作效率低下,社会“三乱”难以根治,优化环境只是一个口号罢了。社会上公招暴热、,第二名官员父母阻拦招录第一名考生、法院院长招儿子为本院工勤人员等无不说明编制简缩为“人头”的危害。
从现象上看,一方面,机关本来就人浮于事,但还是大量进人;公开招考,本应是一视同仁,但是编制内人员优先录用,使公开招考变味为内部竞争上岗和选调了,内部循环,死水一潭;本来是选拔人才,却成为比拼关系、背景和经济实力的战场。深刻分析这种现象,说穿了,就是因为编制背后的巨大利益使然。所以,这些地方的组织、编制和人事部门,不是真正误解编制这个概念,而是有意为之,那么编制简缩为“人头”也就不足为怪了。另一方面,真正的人才因受“人头”限制,尽管急需,却被拒之门外,顶多以非“人头”,如临时工、合同工、编制外用工等形式聘用,工作安排上可能以一当十,但薪酬待遇与“人头”比呈几何级数差别。
因此,重用人才,科教兴国,首先就要克服编制就只是“人头”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决策,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决不能让“人头”代替编制,不能再让“人头”大行其道。
(作者联系方式:湖北省黄石市国资委(公司),435000)